1歲多的小男孩在吃早飯的時候,不小心把一大碗熱湯扣在了身上,燙得肚子上一個水泡跟棗子那麼大。全家人都嚇蒙了,手忙腳亂給孩子脫衣服、擦拭時,又扯掉了半個巴掌大的一塊皮……
小男孩的媽媽想起這事來就哭:「看著兒子在醫院痛苦的樣子,我心裡跟刀絞似得。要是孩子有個什麼事,我還怎麼活……」
兒童燙傷,是最不好處理的意外事故之一。首先,燙傷往往疼痛難忍,很容易引發感染,嚴重的話會危及孩子生命;其次,燙傷後容易留下大面積的疤痕,不但會影響生理功能,還會影響容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陰影。
孩子懵懂無知、活潑多動,這也導致孩子更容易遭受燙傷。大多數家長還是比較小心的,兒童燙傷是個小概率事件。但如果家長平時沒有掌握相關應急處理措施的話,一旦危險發生,就會手足無措,延誤最佳處理時機,給孩子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那麼,孩子發生燙傷後如何處理呢?
孩子燙傷後,家長必須要做的五件事:衝、脫、泡、蓋、送!
1.衝
孩子燙傷後,第一選擇,立即用流動的冷水衝患處15~30分鐘!而且是越快越好!目的是儘快帶走燙傷部位的熱量,降低組織損傷!
千萬不要輕信偏方,忙著塗抹牙膏、醬油、紫藥水等,不但容易引起感染,還妨礙醫生觀察燙傷嚴重程度,增加清理傷口的難度。
需要注意的是:
使用跟室溫差不多溫度的冷水就可以,不要冰水、不要冰敷,否則會加重皮膚損傷,影響癒合;水流太急會衝破水泡;如果燙傷部位在臉上,不方面水衝,那就用冷水浸透毛巾冷敷(不是冰敷)。
2.脫
冷水衝到足夠時間,孩子疼痛減輕後,試著輕輕脫掉燙傷處的衣物,不方便的話就用剪刀剪開。
需要注意的是:
脫衣物時動作一定要輕柔,有時候衣物會跟孩子的皮膚黏連在一起,強行脫很容易弄破水泡,甚至撕掉一塊皮肉,加重傷勢。如果已經發生黏連,就保留黏連部分,只去除周圍衣物就行。
3.泡
完成前兩步後,如果只是小面積的燙傷,可以在一盆冷水(不是冰水)中浸泡半小時左右,以便緩解疼痛,穩定孩子情緒。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孩子燙傷面積比較大,就不要長時間浸泡了,否則容易導致體溫流失,引發不必要的感冒或其他不良狀況;仍然不要給孩子塗抹任何東西。
4.蓋
用一塊無菌紗布輕輕蓋住燙傷部位。如果沒有,用乾燥清潔的毛巾等也可以,但是千萬不要用有毛、絮狀物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很容易粘連在傷口上。
需要注意的是:
仍然不要給孩子塗抹任何東西。
5.送
經過上述四步處理,就可以送醫診治了。送醫過程中注意保暖、保護傷口,仍然不要塗抹任何東西。
再次強調孩子燙傷後:
1.不要輕信偏方,在孩子燙傷處塗抹東西。一方面會汙染燙傷面,容易引起感染;另一方面,不但影響醫生觀察判斷傷勢程度,還給後續的傷口清理治療造成麻煩。
2.不要挑破水泡,不要碰觸傷口。水泡裡面的液體,只是滲出液而已,是無菌的。而一旦挑破水泡,傷口失去了皮膚保護,徹底暴露,反而極大增加了細菌感染的機率。
3.不要冰敷。用冰水或冰塊敷,會令燙傷部位的血管急劇收縮,加劇皮膚組織損傷,不利於後續的癒合。
預防燙傷,請注意:熱水、熱飯、取暖設備、廚房重地,都要孩子離遠點!!
-- END --
本文轉載於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親子陪伴)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