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高考成績已經不是大家熱議的話題,不管考得怎麼樣,事情都已經成為了定局。在知道自己的高看成績之後,現在迎接各位考生跟家長的事情就是:如何填報志願。填報志願是一門學問,志願要是填得好,這個勝過考高几十分。報志願的時候要選擇院校跟專業,那麼在教育部公布的3005所院校跟703個專業中,有哪些是適合自己的呢?這個就需要大家根據個人的喜好去報選了,興趣是最大的老師。雖然興趣不是報選志願的必然因素,但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近兩年,普法類節目、法律類電視劇逐漸進入大家的視線。大家慢慢地開始對「律師」這個職業充滿了嚮往。律師這個職業,看起來的確是特別威風的,在社會上的認可度也高,對外說出去怎麼也算高薪就業。所以大家在報選志願的時候,大部分都會選擇法學這個專業,但大家首先要知道的就是,法學專業已經連續6年亮了紅牌,是就業特別難的一門專業之一。但現在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為什麼法學專業已經連續6年亮紅牌的專業了,可還是有這麼多人拼命的往裡面鑽呢?接下來小安就給大家分析幾點重要的原因。
第一、法治社會是大勢所趨
現在人們對於法治社會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大到政府信息的公布,小到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小事,都跟法律離不開關係。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都是依靠法治才得以順利運行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法律約束的存在,那麼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是每一個人不敢想像的。隨著今年的《民法典》頒布,我國便開始了法治百年的新篇章,國家的法治階段也逐漸向高級階段過渡。這就意味著,在將來法律專業人士會特別受歡迎,基本上找到工作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第二、法治政府的正常運作離不開法制部門
在強調法治社會的同時也強調法治政府,政府的運作離不開法律法規的制約和支持。我國法律賦予政府的權力是「法無授權不可為」,所以,要建設法治政府,首先就是要吸引大批量的優秀法律人才。在每年的公務員考試中,除了比較熱門的「公檢法」之外,還有很多政府部門會招收法學專業的人才。在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裡面,一般都有一個法制科,處理平常的申訴、複議等案件。這並不是說讀法律專業的學生就一定要去考國家的公務員,但這也是為什麼法學專業這麼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第三、法律普及程度較低,知其果而不知其因
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大概有兩萬條左右,要社會一般人去理解跟掌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個不要說社會一般人了,就算是法學生也不一定能夠熟練地掌握。雖然我國的《民法典》已經出臺,可是還是有絕大部分的人不理解他存在的意義。《民法典》出臺肯定是有它存在的意義,在這裡我們也不深究,大家只要知道,《民法典》對於我們生活特別重要就可以了。現在社會上的法律知識普及程度還是比較低,對於社會上很多 帶有輿論性的案件容易被別人「帶跑」,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沒有自己的法律意識去判斷。就例如《民法典》裡面的離婚冷靜期,大部分都沒有理解是什麼意思,就跟著「大部隊」去發表自己的言論。
那麼,法學這麼受歡迎,就業渠道也有那麼多,為什麼會連續好幾年都是亮紅牌的專業呢?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法學專業要求掌握的知識量比較大,一般人達不到這個要求。前文已經說過了,現行的法律法規大約有兩萬條左右,選擇讀法學的話,大學四年期間基本上是跟這些法律法規過日子的,吃喝玩樂的時間基本上都很少。而且就算你把法律法規背得滾瓜爛熟,你也不一定能通過國家的司法考試。因為,國家的司法考試是提供法條的,你可以對著看,從某種意義來說就是給你開卷考試,你也不一定能過。中國第一難考的證,就是這麼霸道!
小安認為:法學專業的確是一門不錯的專業,但好馬配好鞍,就算是在好的工具在一個無用的人手裡,也不會發揮太大的作用。給一個小孩一把青龍偃月刀,那又有什麼用呢?大家到最後不還是只會怪那把刀太重了?法學專業之所以會亮紅牌,說到底也不是由於它的原因引起的,不能否認,法學專業就業率是有點低。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那些盲目就選擇報選法學專業的人,對於法學專業沒有自己的理解,大學4年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想著混一個學位證就可以當律師?就可以為社會聲張正義?這樣的人,無論報什麼專業都不會有很高的就業率吧?所以說,這根本不是法學專業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