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脫口秀類的綜藝越來越受歡迎,除了一些著名電視臺製作的節目,商家贊助播出的網絡脫口秀更受關注。其實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大家看電視節目普遍都是通過手機等一些行動裝置,真正看電視的家庭反而很少。像《奇葩說》《火星情報局》這樣的網絡脫口秀節目,不僅收視很高,製作成本相對較低,所以這樣的系列能夠每年直播播出。
《奇葩說》這個節目,通俗來說是非傳統意義的辯論節目,辯手會用一些新奇、搞怪的論點辯論,惹得觀眾哈哈大笑的同時,也能反思一些生活的意義。而《奇葩說》作為愛奇藝平臺下製作的節目,播出量和口碑一直很高,至今都更新到了第六季。從第一季豆瓣9.0高評分,至今基本都保持在評分8.0以上,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國產脫口秀。
《火影情報局》借著網絡節目爆紅的局勢,從2016年開始播出,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愛。而節目的形式,主要是讓嘉賓尋找不同的話題,以「我發現」來提出一些自己的論點。節目中,嘉賓的表述和舉例,都摻雜一些段子及搞笑的論點,甚至是明星的一些八卦。所以這種推陳出新的形式,在第一季受到了不少好評,豆瓣評分高達7.4分。可是在第四季時,收視率卻下跌厲害,豆瓣評分只有3.9。
其實這兩個脫口秀,在節目類型都是有些相似,屬於搞笑型的論述節目。而不同的是,《奇葩說》能夠一直創新,優化節目形式,獲得觀眾的認可。《火星情報局》則有些後勁不足,沒法一直輸出讓觀眾有益又能喜歡的內容,導致評分一直下滑。
《奇葩說》雖然是綜藝節目,但沒有把製作重心放在明星身上,除了邀請了蔡康永、 高曉松等知識淵博的明星,主要是邀請了一些有特點的人,來競爭辯論。而節目討論是一些話題,正是社會熱議,觀眾關注的內容。節目在大火的時候,也讓節目中的辯手受到關注成名,可謂是兩全的效果。而《火星情報局》的重心都是邀請一些明星來參加節目,不僅有汪涵作為主持人坐鎮,嘉賓闡述的論點和問題並沒有完全符合觀眾的心理,觀眾的認可度並不高。
作為綜藝節目,每一季的更新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首先觀眾對節目的預期會更高,而製作內容要在上一季的基礎上去創新。《奇葩說》一直以來就秉持著創新和優質的內容,雖然在第四季和第五季的評分跌至8.0以下,在最新的第六季節目中,節目形式做出創新。不僅導師蔡康永等要下臺辯論,競爭模式也更加激烈,因此觀眾的關注度及評分都提高上來了。
《火星情報局》的收視則敗在了創新上。本來按節目以往的播出形式,還是有很多老粉絲的喜歡和關注的。可在第四季節目中,節目畫風突變,嘉賓的造型不僅滑稽,論述的觀點也非常的無釐頭。觀眾們真是隔著屏幕都感覺到滿滿的尷尬,很多粉絲看了第一期節目就直接棄劇了。其實節目的槽點並不是形式,主要是在內容上不太優質,無法引起很多觀眾的共鳴。而第四季把原有的形式創新,讓很多老粉都不適應,內容上甚至比以前更差,因此收視率走到了谷底。一個節目,如果找到正確的方向,其實是可以變得更受歡迎的。這點上,《奇葩說》做得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