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一臺百來塊的路由就能實現百平米全屋信號覆蓋,是建築技術進步還是路由穿牆性能飆升了呢?對於幾乎成為標配的雙頻路由,小夥伴們有留意過一些常態知識的爭議嗎?
2.4GHz WiFi穿牆性能竟不如5GHz
當下雙頻機會成為主流市場路由器的標配了,從理論上講,雙頻無線路由器指同時工作在2.4GHz和5.0GHz頻段的無線路由器,相比於單頻段無線路由器,它具有更高的無線傳輸速率,具備更強的抗幹擾性,無線信號更強,穩定性更高,不容易掉線。
其中,2.4GHz是早期無線路由器普遍採用的頻段,一直延續到現在;現在5GHz也開始得到廣泛應用,與2.4GHz相結合就組成了雙頻無線路由器。
由於無線網絡Wi-Fi使用的是免費的公共頻段,其它的電子產品,如空調、微波爐、無線滑鼠、無線音箱、藍牙、無線電話等同樣在使用這個頻段,這就很容易造成設備間的無線信號幹擾,從而導致無線網絡不穩定。
由於雙頻無線路由器有2.4GHz和5GHz兩個頻段可選,只要我們選擇5GHz頻段,就可以直接避開2.4GHz這個擁擠的公共頻段,也可以避免與其它無線設備發生衝突,保證無線網絡的穩定性,防止掉線現象的發生,提升無線網絡的速度,無線網絡暢通無阻。
然而,除了抗幹擾外,2.4GHz和5GHz兩個頻段可選的雙頻路由,也讓大眾對兩個頻段的差異產生好奇,而在不斷的科普下,市場早已形成了以下觀點——
1. 2.4GHz WiFi理論傳輸速度要比5GHz WiFi稍微慢些,也就是單純從速度角度考慮5GHz WiFi優勢更明顯。
2.2.4GHz WiFi理論覆蓋範圍要比5GHz WiFi範圍更大, 即較大範圍的傳輸2.4GHz WiFi更穩定速度更快些。
3.如果你是學生黨在宿舍使用路由器距離很短那麼5GHz WiFi速度更快, 因此適合用這個版本獲得更佳體驗。
4.家庭環境內如果隔著牆或者路由器屬於中低檔的話建議2.4GHz版 , 因為這種覆蓋和傳輸速度相對更穩定。
大眾關於2.4GHz WiFi和5GHz WiFi的差異形成已久,可問題是這樣的思維真的一定正確嗎?澳大利亞通信和媒體管理局(ACMA)委託Enex做的一次科學量化測試顯示,長距覆蓋性能上,5GHz頻段實際上優於2.4GHz。
比如,同等條件下(全部接入NBN的光纖到樓寬帶)的穿牆測試,只有26%的無線光貓可在2.4GHz頻段下達到10Mbps,而40%的設備在5GHz下可以達到80Mbps。
再比如,5米距離,30%的無線光貓在2.4GHz無法跑滿100Mbps。
專家稱,5GHz的信號強度平均比2.4GHz好出20dB,這可能是出現差異的原因之一。據悉,測試共涵蓋46款無線光貓,其中26款為零售店購買,剩餘17款來自寬帶運營商。
至於專家們的話是否正確或者說值得信任,小獅子這裡就不八卦了,我們還是精神來處理雙頻路由器的使用。
自有切換的雙頻
雙頻路由出現早期,曾有人好奇過如何讓路由器開啟雙頻模式,實際上,隨著雙頻路由常態化,絕大多數路由在第一次設置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雙頻的開啟和設置,不過小獅子發現,有部分寬帶人員在裝機的時候,求快,通常只設定2.4GHz頻段,手動關掉5GHz頻段,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手動開啟了。
以華碩路由器為例,進入設置界面後可以在「高級設置」-「無線網絡」-「專業設置」界面中找到「啟用無線網絡」的設置項。
而類似TP一類路由,同樣對於2.4GHz/5GHz的選擇,用戶可以選擇只工作在某一個頻段或者同事開啟兩個頻段。
其實相比兩個頻段的開關,更多雙頻路由器玩家關注的還是切換問題,畢竟兩個頻段的優勢不同,差異化的使用場景也存在,最大化利用的關鍵還是在於切換——2.4GHz和5GHz Wi-Fi為同一SSID時的切換策略,成為不少雙頻路由玩家的心病。
消費市場的剛需顯然推動路由器廠商做出改變,華碩、華為、騰達等眾多廠商都針對性地推出了雙頻路由自動切換技術。2.4GHz和5GHz Wi-Fi設置為同一SSID,在5GHz信號較好的地方關閉Wi-Fi後再打開會自動連接上5GHz Wi-Fi。
這樣的技術通常在Mesh路由上比較常見,畢竟路由器廠商認為用戶需要這樣切換的時候,通常意味著用戶的使用環境比較大,Mesh路由更適合這樣的使用環境。
小獅子個人覺得這樣的雙頻切換技術或許對網速不會有太明顯的改善,但對於用戶使用便利性而言卻是改善非常明顯的,只不過目前很多人反應——當用戶走到 5GHz Wi-Fi 信號較差的地方之後,手機會切換到 2.4GHz Wi-Fi,可麻煩的是再回到5GHz信號較好的地方時,手機不會切換回5GHz Wi-Fi。
5GHz不一定比2.4GHz快
路由器玩數據早已不是啥新鮮事兒了,只不過沒人提醒的話,大家很容易忽略,對於擁有兩個頻段的雙頻路由,玩數值顯然變得更簡單了。
從規格上看,5GHz理論上的確是比2.4GHz快的,可在實際使用中小獅子發現,還真不一定是這樣。在802.11n網絡環境下進行PK,路由器選擇ASUS入門級的雙頻RT-N66U,設備則用MacBook Air,在白天辦公環境下,很多同事使用無線鍵鼠、藍牙耳機等2.4GHz頻段的產品,這時2.4GHz傳輸速度為64.6Mbps,WPA2(AES)加密後約61.9 Mbps,很明顯沒有達到802.11n的傳輸速度。而在5GHz的傳輸方面,無加密的傳輸速度為144Mbps,加密後約117Mbps,怎麼樣都比2.4GHz快上一截。
如果是在只有筆者一人的辦公室中,採用2.4GHz無加密的速度為115Mbps,加密後也有94.9Mbps的表現,與白天辦公室的表現明顯不同。至於5GHz方面則表現很穩定,無加密約141Mbps,加密後114Mbps,幾乎沒有任何變動。
從測試數據可以看出,在一個相對乾淨、無幹擾的環境下,2.4GHz同5GHz在傳輸速度上並沒有太大差異,但在較複雜、人員和設備較多的環境下,5GHz顯然更具優勢,進而我們推論出家庭用戶其實2.4GHz和5GHz使用速度差異應該不大,但在公司、學校、咖啡廳等環境下,5GHz信號在傳輸速度上絕對有明顯優勢。
而另一個故事也讓我們不要迷信理論規格。雙頻路由器放在客廳,臥室使用手機上網,5GHz的強度僅有一格,2.4GHz頻段的信號強度只降低了一格,信號強度暗示我們應該使用2.4GHz頻段上網,可問題是——
·5GHz的強度僅有一格,但傳輸速度仍在2.5MB/s以上·2.4GHz頻段的信號強度只降低了一格,可是傳輸速度卻降至850KB/s
當然,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是玩手遊的話,最好還是選擇信號更好,連接更穩定的2.4GHz頻段,遊戲伺服器可是不會給你緩衝數據的……(文/小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