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譚萍 實習生 黨豪傑 文 記者 白周峰 圖
核心提示
操場跑道不再是圓形和方形,而是「桂林山水圖」;槓鈴健身器不再是直直的兩根棍子,而是更形象和富有文化氣息的「藍色月亮」……洛陽一位體育教師,用10年的時間創新設計出中小學體育教學場地圖形和健身器材。經過實踐,他發現這樣的設計更適合河南中小學生的體育課堂。
心血:10年時間創新教學場地圖形和器材
昨日,手捧著用A4紙列印出來的厚厚一摞「書」,年近花甲的方春明來到本報。「這是我用10年時間寫成的『書』,一共10萬字。」一見面,方春明就抱出他自己列印的「書」。
方春明畢業於洛陽師範學院,學的就是體育專業,現任教於洛陽市第四十二中學,已經做了30多年的體育教師,曾被評為「河南省先進教師」。
方春明說,在以往的教學中他發現,中小學生的體育課堂大多枯燥、單一,同時,適合中小學生力量鍛鍊的健身器材很少,上課時常使用的是成人健身器材。2000年新課改後,他決定自己動手設計教學場地圖形和器材。
方春明自費前往山東、北京、廣西等地的健身器材廠觀摩學習。在這10年裡,他每個周末都在和圖形打交道,還花8000元錢自製了6種健身器。不久前,他的10萬字成果出爐。
「我設計的體育教學場地圖形一共有九大系列,共計400多種圖形,還設計出120多種適合於中小學生的健身器材圖形……」說起自己的創新,方春明很激動。
「學生說沒去過桂林,想讓我帶他們去,於是我就設計出了這個。」拿著「遊桂林山水」體育教學場地圖形,方春明笑著介紹道,下面的橫線不僅是跑道,也是「灕江」,上面的山形適合跳遠、投擲鉛球等。
他說,首先,學生們要坐上火車去桂林,此時,學生要排成縱隊,左右手配合擺動,模仿火車慢跑的樣子沿著外圍的操場跑一圈,然後來到「灕江」,老師會帶領大家做模仿遊泳的徒手操運動,邊運動邊欣賞遠處的「山巒」,之後,同學們還可以到「山中」跑跳……
「一堂課下來,學生們都覺得很有趣,也鍛鍊了身體。」方春明說,他設計的其他場地圖形還有我的祖國、放眼看世界、童年的記憶、四季的故事等九大主題。
同時,在對中小學生健身器材的研究中,他力求達到安全第一,沒有聲響,帶有趣味性,並且服務於班級體育教學。方春明拿出自己設計的「拔蘿蔔提拉器」,器材是個紅紅的「蘿蔔」,上邊還配了綠綠的「葉子」,在鍛鍊上肢力量的同時,還能滿足孩子們的視覺需求。
心願:希望退休前「成果」能推出去
「這些我都是經過實踐的,孩子們確實很喜歡,有些還是他們自己提的建議呢。」方春明說,利用自己設計的圖形和器材上課,他曾獲得過洛陽市體育教學的一、二等獎,「同事用這些創意上公開課,還獲得過省裡的一等獎呢。」
方春明說,同事用的是自己的創意,但他一點都不介意,反而很高興,「這說明大家認同我的設計。」他說,他也快退休了,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在退休前,把自己用10年研究出的體育科研成果——這九大系列的場地圖形、百餘種健身器材圖形和10萬字的分析說明整理成書,結集出版,推向社會,讓河南乃至全國中小學生的體育課堂更安全、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