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一直以來都承載著人們無窮想像,也從某種程度上預示著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
空姐說:
科幻電影一直以來都承載著人們無窮想像,
也從某種程度上預示著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
過去幾十年來
都有哪些電影中的預言已經成真呢?
科幻電影中的預言
▽
1、身體安全掃描
電影:《全面回憶》
Total Recall(1990)
這部電影上映25年以來,
其中的很多科學技術已經變成了現實,
雖然不像電影裡那樣可以掃描到骨骼,
但是現在的安檢掃描也可以掃描到皮膚表層啦。
2、可穿戴設備
電影:《回到未來2》
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1989)
影片的導演Roger Zemeckis在劇中提到了電視網絡和手機系統,
其中Marty的孩子正在使用這些智能的可穿戴娛樂設備,
十年之後,
我們的孩子們也可能穿著定製版谷歌眼鏡吃晚餐。
3、軍用機器人
電影:《霹靂五號》
Short Circuit (1986)
影片中NOVA公司試圖說服軍方使用機器人作戰,
現如各類有用的機器人概念比之前更多了,
有政府牽頭製造的機器人、
有模塊化高級軍用機器人,
有可以被用來進行機槍射擊的機器人。
4、高智商猿類
電影:《猩球崛起》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2011)
《猩球崛起》表明人類並非是地球上唯一的高智能生物,
來自維克森林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
對猴子的神經系統進行持續長達兩年的試驗,
發現猴子在引導下做出的行為是逐漸改進的。
5、自然災害
電影:《後天》
The Day After Tomorrow(2004)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因全球變暖引發的環境危機,
儘管還沒有確鑿的證據可以表明今後會有Sandy這樣的巨型風暴出現,
但Sandy風暴在大西洋上空的時候溫度高於正常水平的五倍,
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啦。
6、高效能食物
電影:《超世紀諜殺案》
Soylent Green(1973)
2022年,由於世界人口大幅度增加,
單紐約市人口就達到四千萬,
大多數的房屋都非常擁擠,
蔬菜水果等天然食品都成了十分昂貴的奢侈品,
大多數人依靠一個世界上很有威望的企業
Soylent集團製造的高效能食物為生。
7、飛行汽車
電影:《回到未來三部曲》
Back to the Future (1985, 1989, 1990)
科幻作家喜歡將汽車飛行寫進他們的作品中,
等待了多年後,虛擬終於變成了現實。
比如Terrafugia飛行汽車,
只可惜這款車價格偏高,
售價達30萬美元。
8、人工智慧
電影:《星際旅行: 復仇女神》
Star Trek: Nemesis(2002)
這部電影其中一個主題是提出用電子設備更換損壞的器官的設想,
Geordi LaForge有一個VISOR(替換感覺器官的視覺儀器),
因此他可以看到電磁頻譜。
在2005年,史丹福大學的成員在瞎眼老鼠的眼睛裡成功植入晶片,
這些晶片能夠通過對眼睛中的光電二極體的刺激形成紅外LED圖像,
用它們充當代替受損細胞。
9、科技與社會
電影:《陰陽魔界》
The Twilight Zone
這是一部美國著名電視劇,
最早於1959年到1964年間在電視節目中播出,
導演Rod Sterling在電視裡描述了關於未來的很多主題,
包括美國政府的控制和監視的偏執感受,
其他的主題包括技術和機器人等。
10、智能駕駛汽車
電影:《絕對控制》
I.T (2016)
電影中男主角皮爾斯·布魯斯南駕駛的是一部智能汽車,
行駛路線、車速控制、駕駛及剎車系統等各部件的性能都採用了智能化控制,
這類智能汽車在現實中已經普遍實現。
本文來源:鈦媒體 作者:鈦空 責任編輯: 彭麗慧_NT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