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能殺人「這句話當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眼神常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氣勢,一個人氣場足夠強大時,單是用眼神就能穩住場面。「心」與「眼」相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話對於我們來說都是耳熟能詳,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得用眼神來與人交流。
英國的心理學家西蒙科恩博士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將幾張人物肖像拿給30個男性被試、30個女性被試看,但是每張肖像都只能看到眼部,額頭、眉毛和眼睛以下的部位都被遮住了。實驗人員讓這60個被試僅通過。眼睛來判斷照片人物傳達的情緒狀態,科恩博士要求實驗對象根據他們所看到的照片,為照主人公匹配合適的心理狀態,比如「友好」、「放鬆」、「不懷好意」、「憂慮」等,除此之外,實驗對象還要進一步判斷照片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比如「渴望你的喜愛」或是渴望其他人的關愛,單純從統計理論上來說純粹依靠猜測完成的試題,正確率基本在50%左右。但是在這個實驗所提供的25道題目裡,男人們的平均成績是答對了19個,女人們答對了22個,這個結果表明,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對於眼睛所傳遞的信號,都具備很強的解讀能力,這個實驗證實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話中所包含的科學性。
細微的心理變化可體現在眼睛上,芝加哥大學心理系主任埃克哈特·赫斯是一位瞳孔運動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他指出瞳孔的大小是由人們的情緒狀態決定的。當一個人處於興奮狀態時,瞳孔一般會比原始尺寸大四倍。人們在遇到對情緒有刺激作用的事物時,瞳孔也會擴張,羶孔的大小可反映出人情緒上興奮或是抑鬱的狀態,這一點通常是很難掩飾的。即使有人假裝睜大眼睛,但瞳孔也不會隨著眼睛的睜大而變大,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神經學專家們的研究指出對於那些走神的人來說,眨眼這一動作就好像幫他們與外部世界建起了一道「生理壁壘」,可以暫時屏蔽不願意聽到或看到的信息換句話說,人們下意識地合上眼睛,是企圖減少外界信息輸入的表現,說明此時人們的注意力並沒有集中到當前的事件中這也提醒我們,在聆聽別人說話時,儘量不要眨眼。
性別不同眼睛的掃描視野一般也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當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近距離接觸,而男人對女人又有好感的時候,男人的眼睛總是在女人身上上上下下地掃來掃去,目光移動得非常明顯。這時男人可能會被罵作色狼,這其實都是由於男人的管狀視野造成的,因為男人在近距離與人接觸時的視野很窄,被稱為管狀視野,而女人一般有更寬闊的視野。
眼神助你在交流中佔據主動權根據最新的「眼動實驗」研究,在一般的社交活動中,注視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由對方的兩隻眼睛和嘴巴組成的三角區域內。在與人交流時,我們不應該直勾勾地看著別人的眼睛,這會給對方一種「咄咄逼人」的感覺,而是應該看著由眼睛與嘴巴組成的三角區域。我們偶爾也可以直視對方的眼睛,但次數不宜過多,這兩種眼神接觸的時間分配以9:1最為合適。也就是說我們在整個交流過程中,我們應該用90%的時間盯著對方的「三角區域」,10%的時間直視對方的眼睛,而這10%的時間應該比較均勻地分散插入於整個交談過程下面介紹幾種典型的眼神交流直視,還皺著眉毛,往往是一種「敵視」的表現,是一種帶有挑釁的眼神出現對視的情況時,最先把視線轉移的人,通常更有主動權。
這與人們想像的「瞪回去」才更有氣勢的認識完全不同。看了一眼然後把眼睛閉上又立即睜開,視線轉移到其他地方,這一般是一種不屑、傲視的眼神。視線一直沒有移開,同時間或同地點眨一下眼睛,並具有種「欲看還休」的目光,多是「媚眼」、「秋波」的表現眼睛稍微向上,還稍微眯著一點,好像淚水馬上要出來的樣子,多會給人一種求饒、可憐的感覺。盡力睜大眼睛,眼部周邊的肌肉全部緊張起來多是憤怒的表現。平和地直視瞳孔放大,多是一種感興趣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