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維空間中,我們可以將蟲洞想成一個溝渠狀的孔洞。但如果放在我們所需的三維空間中,蟲洞看上去應該像是一個球體。那麼星際旅行該如何識別蟲洞?如果蟲洞真實存在,我們應該找到一塊區域,它就像一扇敞開的窗戶,透過它能看到另一個遙遠的星系。
雖然關於蟲洞我們沒有任何的觀測記錄,但他們在理論上是可能存在的蟲洞和黑洞不同,後者能吸入物質的光,並將其吞噬,而前者卻是一個雙向的傳輸系統,允許物質的進出被吸入黑洞,就像是掉進了一口有底水井中,而蟲洞,像是一條隧道。
但蟲洞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就說我們能夠成功定位到一個蟲洞,這個雙開口的隧道很有可能也並不會在我們想要的準確位置上。
雖然可能性不大,但我們可能還會陷入更大的麻煩。所以就算是在理論上蟲洞的存在,狀態都不太穩定,蟲洞的形成假設他們能夠自發形成可能只是片刻的事。上文我們說到床單上兩個壓力的相遇和隧道形成,可能只會持續極短的一瞬間,然後隧道就關閉了。兩股壓力彼此遠離的時間如此之短,甚至連光都難以穿過,更糟糕的是如果物體在關閉期內進入蟲洞,很有可能會被擠壓甚至壓碎,蟲洞能自然行成,延續任意時長讓我們能夠看到嗎?
不過我們也不必擔心被蟲洞擠壓致死的隱患,因為在蟲洞周圍時空的扭曲太劇烈,由此產生的巨大潮汐力足以將任何試圖穿越蟲洞的旅行者殺死。星體強大的引力才能夠產生巨大的潮汐力,對近星端位置的引力會遠遠大於遠星端,對人類來說亦是如此。做一個設想,你的腳率先進入了蟲洞,那麼更加添進蟲洞的部位,受到的引力將遠遠大於頭部,這樣一來你就會被拉成一根又細又長的絲。
除此之外。自然生成的蟲洞在尺寸方面也存在問題。我認為他們會非常的微小,甚至比一個原子還小。通過這麼小的蟲洞,觀察兩段的情況,也會變得極為艱難。設想你要通過眼前一個比原子還要小的針孔看出去。一般光線的波長都要遠大於原子的尺寸,所以蟲洞連光都透。不過我們可以寄希望於尋找一個尺寸大一些的蟲洞。科學家認為以及尋找一個尺寸大的的蟲洞,還不如尋找一個小的,然後想辦法將其擴大。不過現在連小的蟲洞也沒有找到,首先創造一個小的蟲洞就是個棘手的問題,我們需要在空間上打個孔,可是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物理學家索恩可能已經找到了切入點,他發現愛因斯坦方程中存在的一個解決的方法,能避開蟲洞,強大的朝夕力,並且保持蟲洞不會閉合。一個可穿越的蟲洞,如果我們能在蟲洞的隧道或者咽喉內放置一種物質,使其產生外斥的外力與引力抵消,組織其向內收縮就能保持衝動的開啟,因為正如我們所知引力非常物質相互吸引,任何能排斥其他物體遠離自身的物質,從本質上說都產生了一種反應力,這類物質超出我們認知的範圍,被稱為奇異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