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大城市乃至農村,大家已經很習慣使用行動支付了。尤其是在大城市當中,使用手機支付公交地鐵的費用已經很稀鬆平常,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是在萬裡之外的美國紐約竟然在過去的2020年年末,才完成了大部分地區的行動支付覆蓋,讓更多人告別伴隨了他們27年的磁條卡MetroCard。(詳情請見:別了, Metro Card!紐約地鐵全面進入掃碼進站時代!)
他們的系統和我們的有何不同?為何他們現在才選擇將行動支付應用到公共運輸呢?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先來看看紐約在換行動支付系統之前使用的公共運輸付款方式。1992年,紐約大都會運輸署推出了一種磁條卡形式的支付工具,在地鐵站的售票機上均有銷售,分為單次、儲值卡和無限搭乘幾種模式。從支付機具和使用體驗上來講,和我國推出行動支付之前的現金時代幾乎沒有什麼兩樣。
圖片來自網絡
但是從卡的物理屬性上來講,他們的MetroCard單次卡是一種硬紙卡,同時具有磁條供讀取購買時間等信息。這種卡成本低,但也容易被破壞。儲值卡則是一張塑料的磁條卡片,使用方法和單次卡相同,需要充值的時候只需到機具上支付就可以了。他們和我國很多公共運輸計費方式的最大不同就是無需下車刷卡從而確定乘坐裡程,所以無論乘坐多遠,都是統一票價。
近期紐約大都會運輸署宣布的一種名為OMNY的非接觸感應式交通付費系統,在支持手機NFC支付的基礎上還多了一個實體銀行卡的RFID讀取。這種非接觸式的讀取一定程度上幫助了紐約的疫情防控。
2020年的最後一天,紐約兩個面積更大的區——皇后區和布魯克林區也完成了公交車上的OMNY系統安裝。
大家看到這裡,大概會驚訝為什麼他們現在才有這個,我們中國早就普及了啊?未免也太不先進了吧。小編認為需要客觀地看待,畢竟西方人在平時生活當中會更加注重自己的隱私,他們完全擁有足夠的技術水平去做到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行動支付方式,只是擔心利用類似掃碼這樣的行動支付會導致自己的出行數據被記錄下來罷了。並且紐約仍然保留了傳統磁條卡的支付方式,直到2023年全部更換成OMNY支付系統。以及為低收入人群以及年長人,沒有銀行信用卡、帳戶或是不方便使用移動通訊設備進行數字支付的人提供了RFID的磁卡。
OMNY的出現讓他們有了一個更加便捷的支付選擇,儘管這個系統確實出現的有點晚,但是基本符合他們的生活觀念和社會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