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
【要點梳理】
1.電子層
核外電子運動有自己的特點,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裡,電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能量低的電子通常在離核較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電子通常在離核較遠的區域運動,科學家形象地將這些區域稱為電子層。
核外電子是在不同的電子層內運動的,人們又把這種現象叫做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離原子核較近的第一層不超過2個電子,第二層不超過8個電子……最外層不超過8個電子。2.原子結構示意圖
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簡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結構(如下圖所示)。小圈和圈內的數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內質子數(即核電荷數),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面的數字表示該層的電子數。
【要點詮釋】
1.在原子結構示意圖中,每層最多容納電子數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即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第三層不超過18個;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只有1個電子層時,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
2.把原子最外電子層有8個電子(只有一個電子層的具有2個電子)的結構,稱為相對穩定結構。稀有氣體元素,如氖、氬等,它們的最外層電子都是8個(氦為2個),屬於相對穩定結構(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有通過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趨向達到相對穩定結構。
3.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
要點二、離子
1.概念: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如Na+、等。
2.離子的分類:
3.離子的形成:陽離子原子陰離子(1)陽離子:金屬元素的原子易失去最外層電子,使原子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比原子核帶的正電荷少,原子帶上正電荷,變成了陽離子。(陽離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2)陰離子: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易得到電子,使原子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比原子核帶的正電荷多,原子帶上負電荷,變成了陰離子。(陰離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4.離子符號及其意義(數字「2」的意義):
【要點詮釋】
1.原子得失電子變成離子,元素的種類、質子數、相對原子質量都不變。
2.離子和原子的比較:
要點三、化合物的形成過程(以鈉與氯氣反應生成NaCl為例)
【要點詮釋】
分子、原子、離子三者的關係:
本文由初中化學大師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漲知識!
允許非盈利性引用,並請註明出處:「轉載自初中化學大師」字樣,以尊重作者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