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
一座溫柔的老城
綿綿不絕的泉水
斜入誰家的老樹
散落街邊的老建築
無不見證著這座老城的舊時光
在臘山河畔就有這麼一個神秘的公園—臘山河公園,裡面滲透的厚重感和歷史的味道讓濟南過往的時光越來越清晰可循。
2010年9月開工建設,2011年5月完工,2013年短暫開放後,就一直處於封閉。終於歷時6年,在今年年初又重新開放了南、北門,吸引「老濟南」們紛紛前來。
一入北門,就有一種「碰撞感」。一側是還在施工的居民樓,一邊則是充滿歷史感的兜財廣場。30根兜財柱傾斜排列,圍成一個圓形,被石碾子串連而成的巨大算盤側居一旁。被叫做兜財廣場,可謂十分的契合,寓意財源滾滾。
木車車輪交錯拼湊成一面牆,似乎是在寓意時光的流轉,過往的時光,都是濟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種痕跡,更是一種文化的印記。
沿著石板路,走過木製橋,抬眼就是曾經濟南城的守護者—「老城門」。
「海晏門」外是一座木吊橋,被長長的鐵鎖鏈牽制著。穿過這道門,仿佛跨進時光機,進入一個仿製的、縮小版濟南城。
位於西北角的斑駁石牆上還有瞭望塔,站在最高點,望眼望去是滿目青翠和遠處起伏的樓房。拾階而下,手指輕撫凹凸的石壁,仿佛時光在手指間流動,一瞬而過,卻無法抓住。
徑直穿過,便是「岱安門」。曾經,濟南城南依泰山,北靠濟水,遠望渤海,古代時稱為「海岱首郡」,又因傳統上一向以城池的南門為正門,於是這濟南圩子城的南門便取名「岱安門」。南圩子壕並不寬闊,僅為五米寬,岱安門外的岱安門橋也是僅為長七米、寬四米的兩孔木橋。
曾經出城前往千佛山必經「岱安門」,但在解放後的岱安門隨著圩子牆的拆除而消失,岱安門外建起山東工學院、山東醫學院、山東師範學院等院校,於是便有了文化路。
從「岱安門」繼續向南踱步,便可遇見寫著「老銀號」三字的牌坊。這個牌坊的原身就是濟南緯六路27號的山東豐大銀行舊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洋行」、「老銀號」、「老洋樓」...
一百年多前,濟南在老城西側自開商埠,一座體現西方近代風格的商埠在新區崛起,這個「老銀號」便是諸多老建築中的一個。它始建於1919年,總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是濟南商埠區保存較完整、具有南歐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孤本」。
曾經的「老洋行」記錄了濟南開埠的歷史,而公園裡仿製的「老銀號」牌坊,就像刻入歷史空隙中的細節,不知又會勾起哪些人的過往情緒。
老建築似乎都承載著一種幽遠的氣息,就像這臘山河公園也是如此。一旁的小女孩一邊撫摸著時刻上的花紋,一邊說著:好神秘。
被綠色裹挾的石板路悠長地通向「歷史之光」的石造景觀。大型石頭堆疊成整面的牆壁,將公園劃分成不同的區域。石牆上或老舊的木門框、或圓潤的拱形門,成為了不同區域之間的連接之處。
水池、涼亭、假山...走近細看,你會發現,斑駁的牆壁上或多或少都有不盡相同的文字、圖案和花紋。有的細緻入微,定眼去看像極了花鳥;有的卻又隨意形象,像猛獸、又像其他……這樣的雕刻,是一種記錄,更是對歷史的一種懷念吧。
兩三人圍坐一處,乘涼、閒聊、閉目眼神都是不錯的選擇。家長閒來無事帶著孩子逛逛公園,給孩子講講濟南的歷史。「老濟南」則漫步其中,感受過去的時光和心情,好不快活。
你是不是也心動了,快來臘山河公園吧,濟南西客站附近,青島路與聊城路之間,臘山河東岸。對了,免費不限時。
來源:閃電新聞
大家都在看
這就是山東丨山東新動能「名場面」來了,你被圈粉了嗎?
豐巢道歉了,免費保管時長延長至18小時
山東92歲老人騎車帶30歲孫子兜風,網友羨慕:最幸福的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