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消息,中國科學家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根據現有理論,該量子計算系統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命名為「九章」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根據目前最優的經典算法,「九章」對於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一百萬億倍,等效地比谷歌去年發布的53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同時,通過高斯玻色取樣證明的量子計算優越性不依賴於樣本數量,克服了谷歌53比特隨機線路取樣實驗中量子優越性依賴於樣本數量的漏洞。「九章」輸出量子態空間規模達到了1030(「懸鈴木」輸出量子態空間規模是1016,目前全世界的存儲容量是1022)。
這一成果使得我國成功達到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國外也稱之為「量子霸權」)。相關論文於12月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量子計算機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並行計算能力,可望通過特定算法在一些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問題方面(如密碼破譯、大數據優化、材料設計、藥物分析等)相比經典計算機實現指數級別的加速。當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成為歐美各發達國家角逐的焦點。
潘建偉團隊一直在光量子信息處理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17年,該團隊構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ENIAC)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2019年,團隊進一步研製了確定性偏振、高純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國際最高性能單光子源,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模式幹涉線路的玻色取樣,輸出複雜度相當於48個量子比特的希爾伯特態空間,逼近了「量子計算優越性」。
據悉,基於「九章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的高斯玻色取樣算法在圖論、機器學習、量子化學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將是後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