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8日凌晨,農曆六月十六,也是月圓之日。作為2018年度的重磅天象奇觀,迎來本世紀最長月全食。 圖為2點30分左右月全食出現初虧。
這次月全食為什麼持續時間這麼久?簡單來說是由地月距離和日地距離這兩個因素決定的。 當月球圍繞地球沿橢圓軌道運轉,當月球位於近地點時,繞地球公轉速度最快,而位於遠地點時則最慢。 圖為2點40分左右月亮三分之一面積被地球陰影覆蓋。
此次月食發生時,月球正好處於遠地點的位置繞地球公轉速度最慢,因此穿過地球陰影的時間會變長。 圖為3點左右月亮近一半面積被地球陰影覆蓋。
而7月底地球也恰巧處於遠日點附近,是一年當中地球繞太陽公轉速度比較慢的時候。 圖為3點10分左右月亮近大部分面積被地球陰影覆蓋。
在太陽、地球、月球正好運行到一條直線上時,因為地球運轉速度比較慢,其陰影遮擋月亮的時間比較長,這也會使月全食的時間加長。 圖為3點半部月全食形成,月亮也變成了「紅月」。
而月食是一種天文現象。當地球運動到太陽與月球之間時,會遮住太陽照在月球上的光,從而出現月食。根據統計,月食每年約發生1.5次。月全食分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其中月全食最具觀賞性。 圖為月全食形成過程(拼圖)(敬請關注百家號:圖說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