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等各海域沿海淺層,壽命可長達150歲,在亞洲人眼中龜屬於長壽的象徵。遠在2億多年以前,海龜的祖先就出現在地球上,和恐龍一同經歷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地球時期,地球歷經幾次滄桑巨變,恐龍滅絕無存,但海龜在大自然中仍然繼續繁衍生存至今。
帝龜化石,在距今七萬五百年前的白堊紀時期,體長超過4米,重達2噸以上。海龜是現今海洋世界中軀體最大的爬行動物,全球現存僅有七種海龜。稜皮龜是其中最大的海龜,它們體長可達2.5米,重1噸以上,可以稱得上是海龜之王,也被稱為會移動的小島。
稜皮龜又叫革龜,下屬大西洋稜皮龜和太平洋稜皮龜,其背面沒有其他龜種具有的角質板背甲,而是由數百個大小不整齊的多邊形小骨板鑲嵌成骨質殼,其中最大的骨板形成7條規則的縱稜,稜間具有凹溝,稜皮龜頭部、四肢和軀體均覆以平滑的革質皮膚,因此得名。
稜皮龜身體線條流暢,前肢發達,遊泳能力極強,每年能遊1.6萬公裡。稜皮龜產卵期長,雌龜一年中可產卵數次,繁殖產卵集中在每年5-6月之間。稜皮龜具有洄遊
性,它能感應地球磁場,在茫茫大海中準確找到自己出生地的方向,在繁殖期回到出生的海灘產卵,一次產卵90-150枚。小海龜還稚嫩的背殼缺乏足夠的防禦,很容易成為軍艦鳥及旗魚、鯊魚等天敵的美食,小海龜在第一年的死亡率很高,海洋動物學家從研究資料估計,只有約1%的小海龜能夠長大為成龜。
稜皮龜具食雜性,最愛以水母為食,稜皮龜沒有牙齒,在食道內壁有大而銳利的角質皮刺,倒刺可以有效防止水母逃脫,食物磨碎後再進入胃、腸消化。據海洋動物學家估算,一隻400公斤重的成年稜皮龜,每天至少需要吃掉多達70~90公斤的水母。近年來,人類汙染嚴重,稜皮龜經常會誤將塑料當作水母食用而導致死亡,稜皮龜種群數量呈銳減趨勢,在中國已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