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胸腺癌多見於成年男性,平均年齡50歲(19~74歲),其中類淋巴上皮癌也可見於兒童,基底細胞樣癌多見中老年男性,黏液表皮樣癌與腺鱗癌也可見於中老年女性,臨床表現和胸腺瘤相似,但發展較快且容易導致縱隔結構的移位,多數患者就診時有不同症狀,大多數病人表現為胸痛或胸部不適,部分病人可有消瘦,盜汗,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若腫瘤較大,可出現上腔靜脈阻塞表現。
胸腺癌多見於成年男性,平均年齡50歲(19~74歲),其中類淋巴上皮癌也可見於兒童,基底細胞樣癌多見中老年男性,黏液表皮樣癌與腺鱗癌也可見於中老年女性,臨床表現和胸腺瘤相似,但發展較快且容易導致縱隔結構的移位,多數患者就診時有不同症狀,大多數病人表現為胸痛或胸部不適,部分病人可有消瘦,盜汗,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若腫瘤較大,可出現上腔靜脈阻塞表現。
個別病人可同時伴有重症肌無力,大多數胸腺癌病人在首次發現時已有外侵或轉移表現,一般多侵犯周圍器官或向前縱隔淋巴結,無名靜脈,胸膜,肺,心包擴散轉移,個別病人也可表現出胸腺瘤的一些從屬綜合症狀,如伴有全身紅斑狼瘡等,極少胸腺癌病人也可僅在體檢時偶爾被發現,而無任何臨床症狀。
胸腺癌的臨床表現與胸腺瘤很相似,除有縱隔結構轉移症狀較頻繁,且進展較快的特點外,胸腔外轉移或臨床轉移的證據也更有可能在診斷中出現,重症肌無力,後天性紅細胞再生不良,或低丙種球蛋白血症與胸腺癌的聯繫尚未見報導。
十多年來,醫院採用以冷凍消瘤減瘤(CSA)、癌血管介入療法(CVI)和聯合免疫療法(CIC)為主導的「3C」治療模式抗癌,創造了多個業界記錄。其中冷凍消瘤減瘤治療腫瘤已達上萬例(數據來源於醫院病歷記錄);2013年12月10日至14日,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召開的世界冷凍治療學會第17屆年會上,經過公開投票,我院的徐克成總院長,牛立志院長當選理事會成員,徐克成當選第十八屆世界冷凍治療學會主席,這也是繼日本之後在此當選為世界冷凍治療學會主席的亞洲學者。
2010年12月,醫院被衛生部評審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躋身「國家隊」。2011年11月,陳*部長接見復大腫瘤醫院負責人,稱讚復大是中國民營醫院「三面紅旗」之一,「復大本身已成為品牌」,「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腫瘤科專家提醒:癌症早期症狀不明顯,一般發現時已經到了晚期,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出現腫瘤的疑似症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確診。一旦確診為腫瘤,患者應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治療,以免錯過治療時間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如有疑問可點擊在線諮詢進行在線交流。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