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公務員考試筆試內容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以及申論,對於申論而言,主要是以4道題為主,3道客觀題,1道大作文,掌握的內容在於平時的積累,比如申論熱點、申論範文,接下來甘肅中公教育將會為大家持續更新申論技巧,望大家及時查看並積累,下面是2021年甘肅申論技巧:如何巧用名言,為文章增添色彩。
在申論文章寫作過程中,大多數同學都清楚引用名言警句會為文章增色,凸顯個人知識儲備,但多數同學們往往僅注重文章整體而忽視局部,尤其是所引用的名言與後文之間能否有效連接,也能從側面反應出同學們的積累是否妥善、合理地使用。那麼如何能保證文章名言有效引用呢?或者說文章引言如何能給考官留下好印象呢?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就以一道題目為例給各位考生展示如何作答。
【題幹】
閱讀「給定資料」,請你圍繞「以文化發展促民族自信」,寫一篇議論文。
一、開頭用引言直接點題
看到這個題幹首先應該關注話題是圍繞 「文化發展」促進「民族自信」展開。材料內容集中描述了當前文化發展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型材料細細審視,會發展文化發展並非僅指一味前進,也有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之義。但是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卻在當前發展舉步維艱,究其原因在於沒有把握當前形勢,並未及時創新。因此,建議各位考生在書寫時可從「繼承」和「創新」這兩個方面,若有其他思路可在基於材料的基礎上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展開。
運用與話題相關引言,而此話題正好切中「文化自信」,因此用文化自信開篇引入話題,並對該引言進行相應闡釋,讓引言與總論點之間讀之不顯突兀。
示例一: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總書記對「文化自信」的內涵加以闡釋,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泱泱大國,屹立東方。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源遠流長,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前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也讓民族精神一脈相承。為此,我們需要用正確的方式發展中華文化,以文化發展促民族自信,讓文化自信開啟時代新篇。
二、分論點利用引言進行論證
文化如何傳承,首先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若談及此,歷史典故及名人志士所留詩句即為最好的闡釋,因此可在論證時化引言為排比句。
示例二:以文化自信,重整民族昂揚精神狀態。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增強身為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文化發展母體,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諸如嶽飛「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諸如孟子「捨生取義」的忘我犧牲,施耐庵「扶貧濟困」的公德意識;諸如毛澤東同志「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價值理念,張銳「革故鼎信」的創新思想……這些一直都是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奮發進取的不竭動力。習總書記曾道:「歷史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機遇是屬於勇於創新,銳意進取的人們。」治國理念如此,文化發展亦然。因此,文化發展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創新傳播方式,讓更多人走近中華文化,重整民族士氣。
以上即為引言在文章中的使用方法,希望同學們認真揣摩。最後,中公教育專家遙祝各位考生能夠不懼挑戰,迎難而上。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李佳蒙)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