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無趣的人,你們好啊!
魔方 [1] (Rubik's Cube),又叫魯比克方塊,臺灣地區稱之為魔術方塊,香港地區稱之為扭計骰,最早是由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築學院厄爾諾·魯比克(Rubik Ern )教授於1974年發明的。魔方競速是一項手部極限運動。
通常意義下的魔方,是指狹義的三階魔方。三階魔方形狀通常是正方體,由有彈性的硬塑料製成。常規競速玩法是將魔方打亂,然後在最短的時間內復原。截至2020年,三階魔方還原官方世界紀錄是由中國的杜宇生在2018年11月24日於蕪湖賽打破的紀錄,單次3.475秒。
廣義的魔方,指各類可以通過轉動打亂和復原的幾何體。
魔方與華容道、獨立鑽石棋一起被國外智力專家並稱為智力遊戲界的三大不可思議,而魔方受歡迎的程度更是智力遊戲界的奇蹟。
中心塊(6個)
魔方的一層中心塊與中心軸連接在一起,但可以順著軸的方向自由的轉動。
中心塊的表面為正方形,結構略呈長方體,但長方體內側並非平面,另外中心還有一個圓柱體連接至中心軸。
從側面看,中心塊的內側會有一個圓弧狀的凹槽,組合後,中心塊和邊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旋轉時,邊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
稜塊(12個)
稜塊的表面是兩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長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稜塊嵌在兩個中心塊之間。
長方體表面上的弧度與中心塊上的弧度相同,可以沿著滑動。立方體的內側有缺角,組合後,中心塊和稜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旋轉時,稜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另外,這個缺角還被用來固定角塊。
角塊(8個)
角塊的表面是三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小立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角塊嵌在三個稜塊之間。與稜塊相同,小立方體的表面一樣有弧度,可以讓角塊沿著凹槽旋轉。
中心軸(1個)
用來支撐方塊與轉動方塊所需要的支撐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