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預測值需調高?聯合國報告假設待商榷

2020-12-05 第一財經

據《人民日報》等媒體報導,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於6月中旬正式發布2012版《世界人口展望》。該報告預測全球人口將於2025年增加至81億,2050年達到96億;印度人口將在2028年趕上並超過中國,成為人口第一大國;中國人口將於2030年開始減少,並在本世紀末減至11億。從聯合國人口司網站發布的數據來看,與上一版(2011年5月發布的2010版)相比,新版報告主要調高了對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的預期,對2050年全球人口的預測值比上一版增加了約2.5億。其中,對中國人口(指中國內地人口,不包括港、澳、臺地區,下同)預測的調整比較顯著,將人口峰值從上一版的13.96億調高了5772萬,達到14.53億;人口峰值年份從2026年往後推遲了4年;將中國人口2050年和本世紀末的預測值分別調高了8937萬和1.45億。

聯合國人口司每兩年發布一次《世界人口展望》報告,對全球人口現狀進行評估,對未來人口發展趨勢進行預測。預測結果一般分為低、中、高三種方案,其中的中方案代表聯合國官方機構所認為的未來人口發展的最可能情形。考慮到新版報告是在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下稱「六普」)數據正式發布之後的最新研究成果,調高的人口預測實際上是對「六普」數據的新解讀,反映了聯合國官方機構對中國人口發展趨勢的新認知。由於此前中國官方發布的「六普」人口總量數據其實低於2010版《世界人口展望》的評估值,新版報告對未來中國人口的預測做出不降反升的調整,多少有點出人意料。這種調整的依據何在?

人口變動的過程就是人口出生、死亡和遷移的過程。相應地,人口預測就是在對現有人口狀況評估的基礎之上、根據一定的算法對未來人口的生育和死亡水平及遷移趨勢的估計。由於人口變動是個長期連續的過程,今天的人口也是未來一定時期人口的組成部分,未來人口的變動亦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今天人口變動的慣性,因此,人口現狀評估的準確性對於未來人口估計的影響極為關鍵。由於新版報告基本沿用了上一版的人口預測算法模型,並且兩版報告對人口現狀的評估均截止於2010年,因此新版預測值的變化主要來自於對人口現狀數據及發展趨勢估計參數的調整。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新版報告對2010年中國人口總量、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數據均有所調整,且這種調整貫穿於1950~2100年整個評估期。在國際人口遷移方面,兩版報告的差別不大,均將中國評估為人口淨遷出國,且最高淨遷移率絕對值均在萬分之四以下,其對人口總量預測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基於此,以下主要從人口總量、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三個方面來考察新版報告所作的調整。

首先看總量數據。聯合國報告的人口數據定義為每年7月1日的年中數。為統一比較口徑,我們將《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2012》發布的歷年中國人口總量由年末數調整為年中數。聯合國新版報告中2010年中國人口總量為13.60億,比中國官方數據多出2212萬,亦比上一版報告高出1849萬。即使不考慮7月1日至普查日之間4個月的人口增量,將新版報告直接與「六普」人口數據(含現役軍人及難以確定常住地人口)相比較,其對2010年中國人口總量的評估仍多出2006萬。進一步對比5歲間隔年齡結構數據可知,該報告中0~4歲、5~9歲及10~14歲低齡組人口數分別比「六普」數據高出978萬、711萬和772萬;15~29歲分年齡組人口亦分別高出330萬~789萬不等;30歲及以上人口則以低於普查數據為主。若根據新版報告來評估「六普」數據質量,相當於認為「六普」0~14歲人口的漏報率高達10%左右,15~29歲漏報率在3%~8%之間。新版報告對中國人口普查數據的「調整」力度不可謂不大。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曆次人口普查暴露出的人口漏登(尤其是低齡人口漏登)問題一直廣受關注,以至於「中國到底有多少人」幾乎成為「世紀之謎」。「六普」結果發布以來,研究者們利用出生人口隊列分析技術,結合曆次普查結果及教育、衛生等數據資料的比較,對普查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進行評估。由於缺少一個公認的分性別年齡人口的真實「定格」數據作為參照,為了比較不同普查年份間同一出生隊列人口的差異,這類研究一般都先假定某一年份的人口數據是真實的,再以此為基準進行年齡移算,其研究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某種假設條件之上的推論,不同的研究所得到的結論也不盡相同。事實上,除非有後續新的普查數據(如預期中的「七普」、「八普」數據)以供一致性檢驗,目前給「六普」數據質量下定論為時尚早。就這一意義而言,聯合國新版報告對「六普」數據的評估和調整,與其說是一個確定性的結論,不如說是一種傾向性的假設和推論。

事實上,聯合國人口司採用隊列分析方法來估計歷史人口主要是為了彌補部分國家的普查數據缺失或數據的不一致性,重在建立一種歷史人口發展模式,由此產生的估計數據與現有統計數據之間的衝突在所難免,這一點在聯合國網站上已有相關說明。就中國人口歷史數據而言,新版報告所估計的1950~2010年間人口數,除了1953年的與中國官方統計數據基本吻合之外,其他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別,1980年代中期以後的估計值始終比統計值高出1000萬~3500萬。由此推知,聯合國報告應該是以1953年新中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數據作為基準來進行跨度達60年的人口推算。為保持其所建立的人口增長模式的一致性,報告中對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的非正常人口下降甚至做了持續上升的平滑處理。這進一步證明聯合國報告的中國人口歷史數據含有較大的假設成分,並且這種假設以持續調高普查與統計數據為主要特徵。

再來看生育水平估計。聯合國報告採用總和生育率來表徵生育水平,該指標近似等於每個婦女在其育齡期生育孩子的總數的平均值,其賦值的微小變動足以對人口評估與預測的結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兩版報告對中國婦女生育水平的估計有所差異。上一版報告將1970年代至今的總和生育率設定為持續下降的過程,直至2015~2020年間的最低值1.51,此後持續上升,2100年為2.01;新版報告則調高了1980~1990年間的總和生育率,但加大了1990年之後的下降幅度,使得最低值1.55提前出現於2000~2005年間,此後緩慢上升,2010~2015年間為1.66,2100年為1.88。總體而言,兩版報告在生育水平估計方面的最大區別在於:新版報告認為中國總和生育率的下降過程已在10年前結束,目前及今後近百年間處於生育水平緩慢上升階段。這無疑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判斷。

與人口總量之謎一樣,囿於近幾屆人口普查的數據質量問題,我國1990年代以來的總和生育率至今尚無定論。一般認為,由未經調整的「五普」、「六普」結果直接得出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22和1.18)存在較為嚴重的低估。不同的研究者通過評估和調整普查漏登數據測算得到的近10年總和生育率估計值主要分布在1.3~1.7之間。由此可見,新版報告將中國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的總和生育率分別估計為1.55和1.63,基本處於合理範圍之內。主要的爭議在於對生育水平發展趨勢的估計。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走過的人口發展歷程表明,生育率會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婦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斷下降。作為仍處於高速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我國,未來的生育水平究竟是延續別國人口發展歷程繼續走低,還是像聯合國新版報告所估計的那樣,已於10年前觸底反彈,並將在本世紀內持續升高?這一問題至少在目前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或許聯合國人口司的此項預測已考慮到了生育政策調整因素,預見到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放鬆生育控制,甚至轉而鼓勵生育。但是我們也不應忽視,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的實際生育水平已經低於政策生育率。同時,大量研究表明,人的生育行為並不總是能被政策所調控,尤其是在鼓勵生育方面,政策未必能夠奏效。與我國生育文化較為接近的東亞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低生育率態勢一經形成,儘管政府鼓勵生育,但其近年來的總和生育率一直處於1.3以下的極低狀態難以回升。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新版報告對中國生育率已然回升並將在本世紀內持續上升的判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一廂情願的假設。

最後看死亡水平估計。與上一版相比,新版報告顯著提高了對出生人口預期壽命的估計,平均提高了2.2歲。其中,將2005~2010年間出生人口預期壽命從71.1歲提高到74.4歲,與「六普」結果基本相當。這一調整是尊重普查數據的結果,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2012版《世界人口展望》對19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人口總量數據進行了遠大於普查結果的估計;對中國未來生育水平做了持續上升的假定;調高了出生人口預期壽命的估計值。而這三種調整中的任何一種都足以導致其得出中國人口增長時間延長、人口峰值增高的預測結果,更不必說三者同時作用所產生的疊加效應。因此,當我們在引用聯合國報告的預測數據,驚呼中國人口增長「回彈」的時候,不應忽視其背後所依賴的假設條件。至少,這樣兩個重要的假設條件是不容迴避的:一是假設2010年中國人口總量比「六普」結果高出2000多萬;二是假設中國生育率已於2005年左右觸底反彈,並將在本世紀內持續上升。前文的分析已經表明,這兩個假設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建立在這種假設之上的「聯合國人口預測」的可信度恐怕也得打打折扣了。(作者系復旦大學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研究創新基地副教授)

相關焦點

  • 聯合國報告:印度人口8年後將超中國,成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17日發布《世界人口展望2019:發現提要》報告稱,印度2027年將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報告稱,2019年的中國人口為14.3億,印度為13.7億,分別佔全球人口總數的19%和18%。
  • 聯合國最新報告預測 全球人口2100年「觸頂」109億
    原標題:聯合國最新報告預測 全球人口2100年「觸頂」109億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導外媒稱,全球人口在本世紀末前後將達到峰值。據美聯社6月17日報導,聯合國6月17日稱,未來世界人口將變得更老,增加速度也將變慢。全球人口增速與兩年前的預期相比有所放緩,到2050年總人口預計會從當前的77億增加到97億。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在一份名為《世界人口展望2019:重點》的新報告中預計,世界總人口將在本世紀末前後達到近110億人的峰值。
  • 聯合國報告:2050年中國將新增2.55億城市人口
    中新網記者 李卿 攝中新社聯合國5月16日電 當地時間5月16日,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布《2018年世界城鎮化展望》報告。數據顯示,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總量將增加25億,其中中國將增加2.55億。報告指出,目前世界上有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到2050年,這一比例預計將增加到68%。
  • 研究稱80年後全球人口或比聯合國預測少20億,中國人口將是7.3億
    據法新社15日報導,周三公布的一項重大研究顯示,到2100年,地球將有88億人居住,比聯合國目前的預測少了20億人。該研究預測,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將塑造新的全球格局。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報告預測,到本世紀末,除非移民大量湧入,195個國家中有183個國家的人口將低於維持人口水平所需的替代門檻。其中包括日本、西班牙、義大利、泰國、葡萄牙、韓國和波蘭在內的20多個國家人數減少將至少一半。
  • 聯合國報告:7年後印度人口總數將超中國
    原標題:聯合國報告:7年後印度人口總數將超中國   聯合國21號發布《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報告,報告指出世界人口每年增長約8300萬人。並預測,到2030年世界人口將從現在的76億上升至86億,印度將在2024年首次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報告同時指出,近年來,在世界幾乎所有地區,生育率均出現下降,較低的生育率還導致人口老齡化。
  • 聯合國預測報告: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20億,中國數據卻很突出
    人口問題成了當前各國最關心的問題,這是人類自身生產和再生產與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兩者的相互適應問題。聯合國大膽預測:到了2050年的時候,全球人口將增加20億,但是中國的數據卻很突出。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的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也出現了資源不夠用的問題。特別是一些經濟不發達國家的人口過度增長,已經嚴重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問題。此前,聯合國作出了預測:到了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20億,不過,中國的數據有點突出。
  • 聯合國報告: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98億 7年後印度人口總數將超中國
    人民網聯合國6月22日電(記者 殷淼)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6月21日發布《世界人口展望》報告的2017年修訂版,報告對未來全球人口的趨勢和前景做了全面分析。報告稱,世界人口在2050年將達到98億,而印度人口總數將在2024年首次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 2100年的世界人口可能比聯合國的預測低20億
    巴黎(法新社)-周三發表的一項重大研究預測,到2100年,地球將有88億人的家園,比聯合國目前的預測少20億人。該研究預計,新的全球力量結盟將由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形成。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柳葉刀》雜誌上報導說,到本世紀末,除非有大量移民湧入,否則195個國家中的183個國家將降至維持人口水平所需的替代門檻以下。
  • 中國人口持續遞減?聯合國專家作出預測,30年後中國人口數堪憂
    中國作為世界上的人口大國,有著自己的發展軌跡。此前聯合國作出預測,未來30年中國人口將減負明顯!中國近年來發展迅猛,經濟文化多個領域取得非人的成績,這與我國人口基數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同時都面臨著一個問題:人口老齡化。
  • 中國人口本世紀末或回10億 將制約經濟發展(1)
    而且,人口萎縮不會到2100年就停止,在此之後將進一步快速萎縮,除非生育率恢復到更替水平(即2.2的生育率,統計顯示2015年生育率為1.25)。北京大學人口學者李建新早在1997年就做過不同政策選擇下中國人口數量的預測。據他當年預測,如果實行生育政策晚調方案,中國人口在2100年的總量為9.52億人,中國在2016年初放開全面兩孩,接近李建新設定的晚調方案。
  • 聯合國預測2100年全球人口數,總數達100億,中國人口令人擔憂
    人口問題一直都是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的問題,畢竟人口是一個國家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人口越多那麼國家的勞動力將會變得多,從而就能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國是一個地大遼闊的國家,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目前我國的總人口數量在13億到14億之間,但是現在目前有很多國家都面臨著人口短缺的危機
  • 聯合國大膽預測:2050年中國人口只剩這麼多?數字看完令人擔憂
    但是聯合國的一個預測,卻是和我國現在的人口數量不符合的,聯合國做了相關人口的大膽預測,預測表示,時間線來到2050年,中國的人口將會只剩下13.65億,現在我們看到數字是非常擔憂的,因為工業發展離不開勞動力,現在很多國家都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的現象,在國家政策鼓勵的情況下,很多人都不願意生小孩。
  • 聯合國大膽預測,未來中國人口數量變動很大,外媒:不敢相信
    聯合國大膽預測,未來中國人口數量變動很大 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重,贍養老人的重擔已經難以負荷,如果再撫養一個孩子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想要晚婚晚育,而社會醫療水平越來越高,人類的平均年齡也在不斷攀升,60歲以上的人口越來越多,但新生兒的出生率卻持續下降,時間一久,很多國家都陷入了人口負增長的窘境。
  • 到2050年,中國14億人口還剩多少?聯合國早已進行大膽預測
    如今,各國都在想方設法增強本國實力,只為在國際上擁有更多話語權,在如今這個時代,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能光從軍事、經濟和政治方面入手,還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人口數量。人口數量在國家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任何領域想要獲得發展必須得到人才的幫助。
  • 中國人口減幅明顯?聯合國專家作出預測,30年後中國人口數堪憂
    人類是發展之本,而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人口增長曲線,近日聯合國專家做出預測,稱我國30年後的人口數量十分堪憂。從某個角度上說,人口數量眾多絕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底氣,我國能夠在70年內得到如此迅速的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人口基數大。
  • 聯合國大膽給出2050年預測數字,中國14億人口還剩多少?結果意外
    聯合國大膽給出2050年預測數字,中國14億人口還剩多少?結果意外想必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人口大國,擁有著14億的人口。但我國人口的增長率正在逐步降低,這使許多人都不願意看到的,畢竟我國在2020年已經從13億人口上升到了14億人口。但聯合國給中國預測,預測中國在2050年的時候,人口會發生大變。
  • 圖說:聯合國發布人口預測 2100年中國只有10億
    圖說:聯合國發布人口預測 2100年中國只有10億 2015-08-03 08:36:20 字號:A- A A+ 來源:觀察者網 關鍵字: 人口
  • 30年之後,中國人口還剩多少?聯合國給出大膽預測
    人口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只有足夠的人口才能有足夠的勞動力來發展經濟,否則的話國家將會進退維谷。中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口大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的人口已達14億人之多,位居世界第一位。
  • 聯合國人口基金舉行《2020世界人口狀況》報告北京發布會
    7月8日,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聯合中國國家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在京舉行《2020世界人口狀況》報告線上發布會。
  • 聯合國報告:2030年全球人口將達85億
    聯合國1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85億;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7億。但未來數十年內人口增速將減慢。  這份名為《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的報告稱,未來3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約半數集中在九個國家: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剛果(金)、衣索比亞、坦尚尼亞、印度尼西亞、埃及和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