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你看過進擊的巨人真人版,不難發現—所謂的五毛特效不止是國產電影的專屬。
影片裡那一個個幾乎快人人犯了尷尬症的特效巨人,仿佛是來自幾十年錢的凹凸曼裡走出來似的,甚至!那些巨人給人的感覺還不如小瓜手呢,但是跟這些幼稚的特效呈反比的是這部電影的血腥程度,無論是巨人吃人,還是巨人肆虐的殺人, 誇張點的說這部電影幾乎用電了日本電影界血漿使用量的半壁江山
雖然電影被分成了兩部,但是故事的緊湊感明顯不適合被一分為二,於是當電影到了下半部的時候 XXXX導演還是很貼心的做了很長段的上部劇情回顧
如果把電影上半部當做是鋪墊,伏筆,那麼下半部則是通過一次次的謊言的被拆穿,來達到一句驚醒夢中人的目的,遺憾的就是,由於導演對電影劇情的節奏沒有更好的把握。導致電影的後半段,總是給人一種倉促和趕結局的感覺,艾倫是巨人,KUBAL是巨人,敷島是巨人...原來這些凡人都可以變成巨人,在這樣一個大揭秘的劇情反轉之下,導演想表達的主題-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這一理念沒有更好的呈現
在原著小說諫山創極左的思想之下,這部電影並沒有達到有所取捨地為樂這個主題的效果,而是照搬故事情節自顧自的吧整個故事情節搬到了觀眾的面前,所以導致了,觀眾們只記住了巨人的血腥和噁心,很難再有畫面之外的想像空間。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講,進擊的巨人真人版和寄生獸真人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為這兩部電影的導演都沒用很好的突出故事的主題,只是照搬了情節,導演太沉迷於劇情以至於要表達「寄生」思想的寄生獸,和」侵略「主題的進擊的巨人,都沒有很好的放大,以至於淪為平庸。
今天主要是看看進擊的巨人裡瀰漫的軍國主義色彩-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開始研究細胞爆炸性分裂的生化成果以至於變成了連人類自己都無法控制,而且繁殖能力超強的巨人,無奈之下人類建造起了高高的圍牆來防禦巨人,生活在圍牆裡的是人類,圍牆外的則是巨人,由此在圍牆的限制下也建立了高度集權的統治階級
久而久之,圍牆裡的人類逐漸忘卻了巨人的威懾力和恐怖,而是沉迷於權利,為了鞏固政權,圍牆裡的恩則是排除自家巨人破壞了城門,讓巨人們進城肆意的屠殺,為了徹底鞏固政權,就必須消滅已經忘卻了巨人的恐怖同時又敢於反抗統治的人,這些敢於挑戰巨人,獵殺巨人的人,在統治階層看來他們已經敢於挑戰權威了,也極其容易挑戰政府的威懾力和政府作對,正如敷島一樣
於是以艾倫為首的敢死隊,奉命去修補城牆,這個時候問題來了,這個牆是補還是不補?政府的意願當然是不補,這樣他們藉此可以對平民造成足夠的威懾力,敷島也是不希望補的,因為他想要得到巨人的幫助,藉助巨人的歷來去擊垮統治階級,從而顛覆政權,這樣算來,想要去補城牆的人,只有這群一開始就被當做棋子去補圍牆的敢死隊,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人們免受巨人的威脅
通過這個故事情節可以看出,諫山創潛移默化地美化了軍國主義思想,第一,敢死隊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讓人們能更幸福的生活,不受到來自巨人的威脅,同樣,他們也是最早想到要去看看圍牆外的世界的那群左傾份子,這相當於日本國內目前的軍國主義萌芽,而這萌芽卻被冠以了讓日本國民不受到巨人(如其他國家)的威脅,這樣美好的託辭。
讓我們再來看巨人的設定,一個個看似龐大,其實虛弱不堪,在艾倫和敷島的巨人襯託之下,仿佛一個艾倫牌巨人就可以殺光一片的這樣臃腫不堪的巨人。把中國比喻成這樣的巨人再合適不過了,雖然看似龐大,其實東亞病夫。這是圍牆裡面、也是島國上的這個急於對外擴張的國家對中國人的看法。這是對外。
對內,這群敢死隊,是完全出於對日本民眾的考慮,所以他們應該是被當作英雄的,但是目前日本國內一部分的親華勢力和主張和平的勢力佔據了上風,他們就像是圍牆裡面遏統治階級。他們的醜陋如此看來是應該被推翻的,所以這部電影是想通過這群為了人民的敢死隊,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政權而鬥爭
。
如此看來,這部電影的主角,便是極左的軍國主義分子,而臃腫的巨人便是中國。艾倫只有在生死一線才會被激發強大的巨人的基因,而這基因是優於臃腫的巨人的。
所以,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我只有四個字——八嘎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