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大腦如何運作?先畫一張腦數字圖譜

2020-12-03 中國搜索

戴上VR眼鏡,雙手各持一個手柄,眼前就會呈現出一個百轉千回的大腦神經元三維圖像,科學家可以在其中準確地描繪一個個神經元的走向、形態,為大腦神經元繪製出一張數字圖譜。

「人腦神經元總量高達860億個,被稱為宇宙中已知最複雜的機體構造,然而人類從事腦研究已近百年,仍然沒能搞清楚究竟有多少種神經元,以及它們的交互關係。」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謝維說。

在最近剛成立的東南大學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研究院,科技日報記者看到科研人員正運用可視化軟體和VR設備,重建單個腦神經元。

「腦子裡怎麼想的」還是個謎

腦科學研究不僅是當前國際科技前沿的熱點領域,也是理解自然和人類本身的「終極疆域」。目前,美國將神經元三維形態和基本類型作為重點研究領域,我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也已啟動「腦科學與類腦研究」。

一直以來,科學家最感興趣的是大腦究竟是如何實現認知功能。過去,我們僅知道在宏觀尺度上不同腦區的聯結與認識功能,比如腦核部分掌管人類日常基本生活的處理,腦緣系統負責行動、情緒、記憶處理等功能,大腦皮質則負責人腦較高級的認知和情緒功能等。

但是,微觀尺度的大腦工作機制則要複雜得多。比如在微納米表現為突觸連接的分子構架與信號傳遞,在百微米尺度則表現為大腦皮質功能柱等局域神經迴路與信息編碼。

謝維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東南大學已經與美國艾倫腦研究所展開合作,定位腦科學前沿領域、為全世界提供腦科學大數據資源。此次成立的東南大學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研究院,意在整合各學科優勢資源,打通腦科學研究成果和智能技術的壁壘,更好促進產、學、研融合。

讓「讀心術」這種超能力成真

「我們現在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將大腦神經元結構數位化,建成一個腦科學大資料庫,為生物醫學研究提供珍貴的數據資源。」在描述如何繪製大腦神經元3D圖譜時,東南大學艾倫聯合中心主任彭漢川形容為「海量大數據,高度複雜性」。

面對數百億神經元和海量數據,如果使用傳統的神經科學研究方法和數據計算分析方式,則無法對大腦進行有效的研究。東南大學今後將利用該校自主研發的傳感、採集設備和可視化軟體,率先開展腦神經元重建工作。

「我們這套人工智慧軟體算法效率很高,3—4天就繪製一個腦神經元的數字圖譜,目前已經完成近40個神經元的數位化重建。今後有望使用新技術把效率提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彭漢川說。

繪製大腦神經元3D圖譜形成的腦科學大數據,將為兒童認知障礙、大腦疾病的幹預治療、青少年腦智發育的規律探索,以及研究人的情緒變化,提供科學分析。

在東南大學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一位研究人員頭戴連著各種線的奇怪帽子,他正在測試多模態社會情緒評測系統。受試人員的皮膚、心率、呼吸、腦電信號等被實時監測。系統會基於腦電帽、近紅外、心電波、表情傳感器等,收集人的情感變化,實時判斷人的情緒,大屏幕上會根據情緒變化跳出笑臉或哭臉。

「有了腦科學大數據資源,再用一個『腦電帽』傳感器,可以讓『讀心術』的超能力成真。」實驗室主任鄭文明介紹說,這套系統已經在南京腦科醫院試用,它可以自動分析出人的情緒調節能力、同感能力,目前已對100多例兒童孤獨症、自閉症進行早期篩查評測。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大腦如何運作?先畫一張腦數字圖譜
    戴上VR眼鏡,雙手各持一個手柄,眼前就會呈現出一個百轉千回的大腦神經元三維圖像,科學家可以在其中準確地描繪一個個神經元的走向、形態,為大腦神經元繪製出一張數字圖譜。「腦子裡怎麼想的」還是個謎腦科學研究不僅是當前國際科技前沿的熱點領域,也是理解自然和人類本身的「終極疆域」。目前,美國將神經元三維形態和基本類型作為重點研究領域,我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也已啟動「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一直以來,科學家最感興趣的是大腦究竟是如何實現認知功能。
  • 在人工智慧幫助下,人類畫出了迄今最全面最精準的大腦圖譜
    在人工智慧幫助下,人類畫出了迄今最全面最精準的大腦圖譜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2016-07-21 22:26 來源
  • 線蟲神經網絡首次完整破解,揭秘大腦功能如何產生
    原標題:歷時八年登上Nature封面:線蟲神經網絡首次完整破解,揭秘大腦功能如何產生大腦功能是如何從神經迴路的運作中產生的,第一次有了比較明確的解釋。歷時8年研究,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後Steven J. Cook等人終於修成正果,他們的研究登上了今日Nature封面。
  • 科學家繪製高精度人類大腦圖譜 可為腦部手術"導航"
    大腦的這個外層看上去就像一張皺巴巴的紙,卻是調節軀體運動的最高級中樞。布洛德曼盲目地探索著複雜的大腦世界,就像開闢新大陸一樣。在大腦不同區域存在不同功能的先進想法指引下,布洛德曼將大腦皮層劃分出了50多個不同區域,每個區域都擔負著不同功能,如視覺、聽覺和生成語言等。據西班牙《阿貝賽報》7月20日報導,他的貢獻是巨大的。
  • 人類大腦3D圖譜誕生 比現存大腦資料精細50倍
    人民網北京8月6日電(趙竹青)據科技部網站轉述加拿大媒體的報導,包括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在內的科學家成功研製出在細胞水平上的人類大腦3D圖譜。   這項成果被譽為神經科學發展的裡程碑,它第一次從細胞水平上剖析了人類的大腦。這項成果可以革命性地提高我們對人腦內部結構的了解。
  • 科學家研究出新的大腦圖譜 堪稱人腦 GPS 圖
    □本報特約撰稿   青草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大多數關於大腦的知識,都是基於我們對於當大腦內不同區域被損害時會發生什麼事情的觀察,卻很少有人能說清楚這些區域之間的相互關聯。現在,科學家藉助最新科技終於摸清了人腦的主要迴路,並計劃在此基礎上製作出新一代大腦分區圖。不過,這只是繪製人腦迴路圖譜的第一步,後面的路還很長、很艱難。
  • 如何畫好一張架構圖?
    為什麼要畫架構圖?如何畫?有哪些方法?本文從架構的定義說起,分享阿里文娛高級技術專家簫逸關於畫架構圖多年的經驗總結,並對抽象這一概念進行了深入地討論。較長,同學們可收藏後再看。文末福利:架構師成長秘籍。什麼是架構圖?如何畫好一張架構圖,要做好這件事情首先要回答的就是什麼是架構圖。
  • 探秘大腦 | Nature Outlook
    大腦的內部運作充滿神秘。但我們對它的認識以及將此了解運用到他處的能力也在日益增強。人腦包含1000億個神經元,通過數萬億個突觸連接起來。繪製一張這些連接的圖譜——連接組圖譜——並非易事,但這項工程的進展比預期更快(點擊查看:歡迎來到突觸的世界:納米尺度的百億連接 | Nature Outlook)。
  • 你先看到的是鴨子還是兔子?一張圖測試大腦轉速
    這副圖片是幻象,可以較大程度說明人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可以根據觀圖者是先看到鴨子、還是先瞧見兔子來判別創造力是否豐富,兩物間切換速度的快慢可以判別腦子轉速的快慢。賈斯卓用這一幻象來說明我們用大腦、也用我們的眼睛來「看」。The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more creative people were able to switch between images of the two animals more quickly than other people.
  • 你先看到鴨子還是兔?一張圖測試大腦轉速
    這副圖片是幻象,可以較大程度說明人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可以根據觀圖者是先看到鴨子、還是先瞧見兔子來判別創造力是否豐富,兩物間切換速度的快慢可以判別腦子轉速的快慢。賈斯卓用這一幻象來說明我們用大腦、也用我們的眼睛來「看」。  The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more creative people were able to switch between images of the two animals more quickly than other people.
  • 小鼠大腦的3D圖譜竟然是這樣
    Allen Mouse Brain Common Coordinate Framework (CCFv3)是基於雙光子斷層掃描技術繪製而成的一個完整的、高解析度的小鼠大腦3D圖譜。經過三年的數據收集和繪製工作,製圖完成了。
  • 怎樣畫一張地圖?
    視頻文字稿: 怎樣畫一張地圖? 用紙筆勾勒出道路大概的方向、周圍建築物的輪廓,寫上路名。這樣就得到了一張簡單的地圖,但是你照著它可能連自己家都找不到。 因為你的地圖不能準確地描述道路的長度、方位等信息。
  • 你知道科學界是怎樣為大腦拍出一張「彩色照片」的嗎?
    你想像過嗎,你的大腦也可以被拍出彩色的照片?在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科學家們正在做一件對於腦科學研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情:繪製一張可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地圖」——靈長類全腦的三維圖譜。事實上,華中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們不僅能讓大腦空間呈現出一個繽紛的多彩世界,精準定位、給每個神經元上都標記門牌號;還可以把各種形狀的神經元單拎出來,清楚地看到每根神經元的走向。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率先以工業化方式大規模、標準化、高分辨繪製腦圖譜數據。
  • 我真知道大腦是如何認知的
    其實大腦的認知原理,我很早的時候就推理出來了。這問題,就一個最關鍵點,哪個關鍵點?我們電腦的記憶,是圖像拼接,然後形成影像,什麼叫圖像拼接:就比如你去超市,用照相機,一張照片一張照片的曝光,然後這些照片串聯,就成了一個影像,這個影像,就是電腦的影像記憶,就像小時候的膠捲電影那樣的,那個叫圖片拼接。
  • 想突破人工智慧極限,先研究好「人類大腦」
    然而,這正是邊緣設備需要達到的性能,因為它們必須依靠能量採集或微型電池持續運作多年。   為什麼回歸人腦研究?   De Salvo說,我們知道人類大腦的重量約為身體的2%,然而,卻使用了人體新陳代謝的20%。   在20W時,人類的大腦可以處理1,011個GOPS。
  • 企業大數據挖掘:為員工構建職場知識圖譜
    職場知識圖譜EDI為何如此聰明?一方面,EDI擁有精準的自然語言理解和對話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深度學習和社交網絡融合等前沿技術,EDI為每個用戶構建了一張關於他們的職場知識圖譜。本文首先介紹如何構建用戶的職場信息圖譜,這是EDI個人助理的「大腦」,後續文章將介紹如何賦予EDI自然語言理解和對話能力,讓它能為主人愉快地工作,歡迎有興趣的讀者繼續關注。
  • 您可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是先有睡眠還是先有大腦?
    您可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是先有睡眠還是先有大腦?換句話說,沒有大腦的生物體可以入睡嗎?根據對原始的水生生命形式水螅(Hydra vulgaris)的研究,科學家們可能最終會找到答案。最新研究表明,這些微小的生物儘管沒有大腦也能進入類似睡眠的狀態,這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有關動物如何演化出睡眠需求和能力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該研究背後的團隊發現,導致人類嗜睡的化學物質對尋常水螅具有相同的影響,儘管我們之間存在巨大差異,但表明該物種之間存在生物學聯繫。「我們現在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動物必須先獲得睡眠才能獲得大腦。」
  • 「嗜血」的大腦:人類大腦是如何進化的?大腦的結構是什麼?
    研究人員發現,流向大腦的血流量並不與大腦容積成比例增加,其比例指數為1.4。項目負責人阿德萊德大學的名譽教授羅傑·西摩表示:「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大腦體積增加了約350%,而流向大腦的血流量驚人地增加了600%。
  • 如何畫一張好的素描
    (2)透視透視關係是很多人的痛,無法掌握好的透視關係,多用參照物去量(比如常用的手中的筆),然後多往後走走看看自己的畫同時看看所畫的物體。透視的關係(3)整體造型美感不要因為注重個體而忽視了整體,一幅好的畫需要整體漂亮
  • 畫真人為什麼還要先畫頭骨?畫不就完事了?
    畫真人為什麼還要先畫頭骨?畫不就完事了? 畫真人為什麼還要先畫頭骨? 很多同學在畫人物的時候, 是不是直接看到人臉就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