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為袁紹檄豫州》
這篇《為袁紹檄豫州》是在官渡之戰前夕,袁紹請「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所作,是不可多得的名篇。即便文中處處攻擊曹操,可他看了之後還是讚嘆不已。其中這一句就寫到了有關曹操盜墓的事跡,像現在盜墓類小說中時常寫到的摸金校尉與發丘中郎將都是曹操創建的。
其實,盜墓這件事自古以來一直都存在,而用軍隊盜墓的也不僅僅只有曹操一個,歷史上還有很多人也做過類似的事情。不過,盜墓賊是絕不容姑息的,尤其是近代以來,我國有多少珍貴的寶物因此流落到海外。而就在前些年,竟然還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事情還得從湖北的一位老人說起,做完農活後他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卻突然看到自己的家祖墳方向有狀況。遠遠看著像是有青煙冉冉升起,難道有人在山上點火?這是老人的第一反應。不過,他很快又想到這幾年一直大力提倡愛護山林,就算是在清明節,很多地方都不允許上墳燒紙了,而是採用集中焚燒的形式,就是怕將山林點燃,應該不是有人在點火。那麼這煙難道是自然形成的?還真應了那句老話,「祖墳上冒青煙了」。這句話也向來被大家當作褒義的意思,旨在誇獎對方交好運了,後代出息了之類的。所以,古代人們在選擇墳墓的時候是很看重風水的,甚至傳言好的風水可以保其後代官運亨通。
但其實關於「冒青煙」這件事,很早就有人做出科學的解釋了。之所以會形成煙霧,是因為地下的某些特殊物質在溫度的作用下轉變而成的,並且不只是青煙,其他顏色的也有。當然了,這位老人並不了解這些,還只當是真的冒青煙了。
要說在平時,大家這樣說的話,自然不會覺得怪異,甚至還有點期待,誰不想自己家的後輩更加有出息呢。但是當真正地看到這個現象,反而覺得有些怪異了。出于謹慎之心,老人回村告訴了大家,在村裡人的陪同下,老人來到了自己家祖墳的位置,但眼前的一幕令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
原來老人看到在自家祖墳上赫然出現了一個大洞,那些煙就是從洞中出來的。很明顯是有盜墓賊前來光顧過了,地上還可以看到散落的幾枚銅錢。祖墳被炸成這個樣子,老人自然氣憤不已,於是馬上報了警。警察前來勘察過後,又立即通知了當地的文物局,因為眼前這個被盜了的墳墓還得需要他們來處理一下。
經過考古工作人員的處理,他們發現墳墓內大部分的陪葬品應該已經被盜取走了,只剩下一些銅錢與陶器之類的。從老人那裡了解到,他們家姓孫,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並沒有聽說祖上曾出現過富貴之人或是大官,墓中的物品應該也沒有很貴重。
而另一邊,隨著考古人員的深入勘察,斷定這應該是一座宋代平民墓,從墓葬的整體規格也看得出來,並且與老人的講述也比較符合。但是,在這座山上並不只有孫家的祖墳。既然出現了宋代的古墓,說明周圍還有其他古墓。為了以防萬一,旋即又將整座的山封鎖起來,避免那些盜墓賊殺個回馬槍。
這種盜墓的行徑真的是令人不齒,為了謀求暴利,竟然不惜做出這種事情。想當初,孫殿英以「演習」為藉口,偷偷炸開了乾隆與慈禧的皇陵,將裡面的珍寶洗劫一空。事後還找各種藉口為自己開脫,在當時也是遭受了國內很多人的指責與痛罵。
現如今,大家對於文物的保護意識相較於之前都有很大的提高,針對盜墓這種事情更是要堅決地抵制。在文章開頭我們就有提到過,特別是近代,因為外國人的大量湧入,我國很多珍貴的文物都是在那個時候流失的。這不僅僅是我們永久的痛,其損失也不是可以彌補的。
直到現在,還依舊有盜墓賊活動,誰又能知道他們會不會同樣賣到國外去呢?繼續使國內珍貴文物流失。在我國境內,相信還有很多未被發現的古墓,可能盜墓賊還在暗中一直尋找著。希望隨著我們每個人的保護意識逐漸增強,以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可以做到完全遏制這種盜墓事件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