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悉心照顧人,會想到醫院裡照顧病人的護士和保姆,但你知道動物園的動物是怎麼被照顧的嗎?為了能夠讓動物們「賓至如歸」,在它們生病的時候能儘早恢復健康,溫州市景山森林公園管理中心動管所飼養組的飼養員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付出。他們說:「動物過得舒心,我們就過得安心。」
大象生病,打針陪護十來天
小孩子生病要打針,往往是大人們摁住,護士迅速完事就好了,但如果是遇到大象打針,那怎麼「摁住」呢?
幾年前,溫州動物園亞洲象「貝貝」突發疾病,精神狀態差,食量減少,並有腹痛表現,診斷為「腸道梗阻」,需要打針吃藥雙管齊下效果才更好。可是,大象本就不舒服,不配合怎麼辦?
「對於大型動物來說,腸道梗阻是比較危險的事情,為了能夠讓大象更好地進行治療,我們當時的飼養組成員,一個多星期沒回家,就住在動物園裡,日夜觀察守護著大象,分析研究更好的治療辦法。」景山森林公園動管所副所長李鵬輝介紹,在治療前,飼養主管會對貝貝進行安撫工作,給它吃一些零食,穩定貝貝的情緒;與此同時,獸醫們抓緊準備注射的藥物,包括扎進肌肉就能自動注射的特別製作的針管。開始治療時,飼養主管下達行為訓練指令,讓大象調整好位置,配合治療。
在剛開始幾天裡,由於打針吃痛,大象會有防備。一天兩次打針,飼養員就要跟大象鬥智鬥勇。經過幾天的治療,大象的病情有所好轉,它知道了多年陪伴的飼養員是為它好,就漸漸開始配合治療。這下,整個醫療團隊和飼養組都放下了懸著的心。
餵養長頸鹿,親自嘗樹葉的味道
另一種大型動物——長頸鹿也讓動物園的飼養組好生費心。為了讓長頸鹿的生活環境儘量接近原生態,飼養組要給長頸鹿準備六七種樹葉,保證它們食物多樣性。「因為每個地方的樹都受當地的限制,所以不能照搬其他動物園的食譜給長頸鹿吃,只能我們自己慢慢嘗試。」長頸鹿飼養組的組長告訴我們,多年下來,他們嘗試過好多種樹葉用於餵食長頸鹿,從榆樹葉到楊梅葉,從女貞葉到桑樹葉,哪些樹葉長頸鹿更喜歡吃,哪些樹葉只能少吃,吃多了會拉肚子,都要靠飼養員們慢慢摸索。「就拿冬青葉來說,我們發現夏天的時候長頸鹿是不吃的,但是到了冬天他們又喜歡吃了。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覺得奇怪,後來我們自己嘗過之後才知道,夏天的冬青葉吃起來有一股澀澀的味道,到了冬天這股味道就沒有了。」
長頸鹿吃得好了,飼養組又開始操心它們吃飯的姿勢了。「看著它們每天伸著長長的脖子低頭吃,我們覺得於心不忍,但要把飼料放那麼高我們自己又確實不方便。」於是,飼養組開動腦筋,設計了小器械,用繩子把樹枝捆起來,再高高掛起,好讓長頸鹿能夠仰著脖子吃樹葉,就好像生活在大自然裡吃樹葉一樣。從那以後,飼養員們每天上午和傍晚,都要把長頸鹿吃光的樹枝從上面卸下來,再把新鮮的樹枝掛上去,風雨無阻。
悉心呵護,珍稀動物繁殖成果斐然
近年來,溫州動物園的珍稀動物繁殖成果斐然,其中尤以北極狼繁殖交流數量最多。據北極狼飼養主管喻月婷介紹,這跟他們的悉心呵護分不開。
喻月婷是黑龍江人,學校畢業之後就來到溫州動物園,負責北極狼的飼養。她告訴記者,飼養員要是發現北極狼懷孕,就要計算它們的妊娠時間,差不多到妊娠期的時候,就要在監控裡24小時觀察,一旦發現有妊娠跡象,就要做好準備及時介入。生下小狼崽之後,有些北極狼的母性不夠強,會對小狼崽不管不顧,這就需要飼養員們來照顧了。「照顧狼崽子就跟照顧小孩子一樣,也是兩三個小時餵一次奶,它們一胎六七個崽生下來,我們經常忙得團團轉。再加上我們人手少,剛生崽子那段時間,我們又當爹又當媽。」最忙的一次,喻月婷連續工作,整整一個月沒有休息過。
李鵬輝介紹,近年來溫州動物園珍稀動物繁殖得比較好的有河馬、斑馬、劍羚、東北虎等。近3年來,溫州動物園跟兄弟單位也做過不少交流,其中斑馬出讓4隻引進2隻;東北虎繁殖4隻;河馬繁殖1隻,出讓1隻;劍羚繁殖3隻,出讓3隻;北極狼出讓22隻,引進1隻。
景山森林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郭建華表示,動物園作為生態文明展示的一個窗口,主要功能是為市民提供動物保護等生態文明知識,二是可以為市民提供優美的休閒環境,同時還能為小孩子們提供親近自然的機會。
【來源:溫州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