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將近,我們也搭著這一輪明月的順風車,在上一期文章中,我們一起分享了:今天所看到的月亮,似乎是在上古時期的顓頊帝之後突然出現的,在顓頊帝之前根本就沒有有關於月亮的描述。我們圍繞著這個腦洞,講了很多有關於月球很有意思的腦洞,那麼今天我們繼續講一講,月亮究竟是有多麼的「不自然」吧。
在月亮出現之後,古人對於月亮的記載開始頻繁起來,當然最多的記錄載體還是靠詩文,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等。但是在我看了一些資料後,有些東西卻引起了我的注意。
其中有幾條記錄在下面分享給大家
在記錄從9世紀到12世紀英格蘭歷史的《彼得伯勒編年史》手稿中出現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描述:「五月的第五天,傍晚的月亮明亮地照耀著,然後它的光芒逐漸減弱,隨著黑夜來臨,它完全熄滅了,任何光、任何一切都看不見了。這幾乎一直持續到天亮,然後又出現了明亮的光。」這段描述發生於公元1110年的英國。
有些小夥伴會說了,這有什麼稀奇的,這不就是一般的天文現象「月全食」的描述嘛,外國人太大驚小怪了。大家別著急,說上面的這個記錄只是為了讓大家對於古代的人如何描述「月食」有個基本的印象,我們主要是為了引出下面的一則詭異的記錄。
我國古代官方的史料記錄《金史·天文志》中記載: 太宗天會十一年,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頃之復故。
根據記錄,我們能夠看出,在金太宗十一年也就是1133年6月15日,天上的月亮突然偏離了自己的軌道,向南方飛去,並且過了一會兒又回來了,這裡我就很疑惑了,難道月球是一個可以自由航行的飛船嗎?
這個記錄是當時金朝的官方記錄,可信度還是有一定保障的,那麼為什麼會說月亮忽然向南方飛去不見了呢?難道是因為古人太愚昧,其實這只是一個有關於月食的記錄?
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古人對於月食的看法。
最早的月食記錄來自於公元前2283年的美索布達米亞文明的記錄,而在我國,到了漢朝時期便已經能夠較為科學的解釋為什麼會出現「月食」現象了,漢朝的張衡曾寫道:當日之衝,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月食。」這句話表明了,當時的張衡已經知道,月食是由於地球走到了月亮與太陽的中間,擋住了太陽的光芒,使得月亮不亮了。
從上文可以看出,至少在漢朝時期,古人就對月食現象有了足夠多的認知能力,所以在1000年後的金朝,其官方的天文家們絕不可能將月食描繪成別的什麼天文現象。
那麼答案只有一個,那便是金朝官方的天文家們根本沒法解釋為什麼月亮突然向南飛去,而這一天文現象在他們的眼中也絕不可能是月食這麼簡單。
我們在這裡開一個腦洞:根據上一期的文章提到的上古神話中顓頊帝的「絕地天通」描述,再結合多地的古代文明中都提到的「天離開了大地」的神話傳說,那麼月球本身會不會是一艘超級文明的宇宙飛船或是外星基地呢?
那麼如果真的是一艘宇宙飛船,那麼那些超級文明生活在月球的什麼地方呢?即使是月球背面我們也都拍攝過照片了,並沒有發現任何智慧生物生活過的跡象啊!那他們會不會生活在月球「裡面」呢?
看到標題,一定有小夥伴覺得我可能打字打錯了,但是這個確實是我有意為之,為什麼我要用這麼模糊的語言去描述呢?我們下面來接著看。
其實,要想測量一個物體是不是空心的,我們可以拿夏天挑西瓜的方式去測量,一般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拿一個和它相同體積的實心物體,比較兩者的質量,兩個大小相同的西瓜,哪一個重,那麼哪一個水分就大。
第二種:敲一敲這個被測量的物體,聽聽聲音。我相信挑西瓜的時候,大家都這麼幹過,雖然聽起來都差不多,還是會拿起西瓜敲一敲。
我們都知道,根據引力公式,我們能夠算出地球和月球的質量,地球的質量大約是月球質量的81倍,而地球的體積是月球體積的49倍,那麼地球的密度約為月球密度的1.65倍。
但是通過人類歷史上幾次登月計劃採集的月球樣本來看,月球上的物質和地球上的差不多,甚至月球上的物質密度要比地球上的要大的多。那麼月球的質量怎麼會如此之小呢?這種密度與質量十分不匹配的現象,讓人猜測月球可能是「空心」的。
我們可以敲一敲月球聽聽聲音,小夥伴可能會想,這怎麼可能嘛,那麼大的星球你敲個鬼啊!您還別說,人類歷史上還真有人這麼幹過,而且還成功了!
美國上個世紀開展了一系列的代號「阿波羅」的登月計劃,在阿波羅12號離開月球前,將一個測量月球震動的月震儀留在了月球上。在第二年的阿波羅13號飛回地球的過程中(他們最後沒有登陸成功),向月球拋下了一節廢棄的推進器,撞到了距離月震儀140公裡之外的月球表面上,這次撞擊相當於11噸TNT爆炸的效果。
這次「無心之舉」卻引發了一個巨大的討論,因為月球上的月震儀傳送回的資料顯示,這次撞擊造成的「月震」一共持續了3個小時,當時科學家對於這一數據都十分驚訝,如果像地球一般的實心球體,那麼一般地球的震動時間不會超過20分鐘。
可能很多小夥伴對於這個沒有太直觀的印象,我們舉個例子,你用一根鐵錘敲擊一個實心的鐵塊,會發出清脆的「叮」的聲音,之後這個聲音很快就會消失,但是你如果拿鐵錘去敲擊一座大鐘,大鐘發出的聲音就會「源遠流長,連綿不絕」,站在鍾旁的你也會很直觀的感受到這座大鐘的震動,月震也是同理的。
根據科學家推算一顆直徑16公裡的小行星以每小時5萬公裡的速度撞毀在地球上,將會造成80公裡深的隕石坑。然而在月球表面最深的一個名叫加格林的隕石坑,它的直徑有300公裡,深度卻只有6.4公裡。如果這顆行星撞到地球上的話,將會造成至少1,200公裡深的大坑。
難道在月球被巖石覆蓋的表層下,有一層堅硬的物質?比如說:超級金屬?
關於月球的遐想,引發了巨大的討論,關於那些反駁月球空心論的科學工作者們拿出了很多證據去論述月球不是空心的,但是我了解了一下科學工作者們拿出的反駁的證據之後,發現他們無論怎麼論證,只能論證月球不是空心的,但是無法證明月球是實心的。
這裡比較的繞口,舉個例子,科學家們證實了月球不會是一顆像雞蛋殼一樣的星球,但是卻無法否定月球內部可能存在蜂巢狀的,或者月球內部充滿了洞穴和管道。所以我這裡會說,月球不是空心的,但根據月震的測量,月球也不可能是實心的。
受篇幅限制,這期很多想講的東西沒有講完,我們下期會著重講近代科學對於月球比較有意思的觀點與腦洞。
相信自己,相信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