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手機和軟體都能刷臉 但你知道區別麼?

2020-11-22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來源:PingWest品玩

  9月12日,蘋果在賈伯斯劇院發布了iPhone X,主打全面屏的iPhone X取消了Touch ID,代之以Face ID。

  人臉識別似乎成為了這條「不完美」劉海的唯一作用,也讓「刷臉」從原本普通用戶並不怎麼關心的功能一躍成為了所有手機廠商的熱點。

  人臉識別這麼重要麼?重要到蘋果為了它而沒有把iPhone X做成一塊不帶缺口的屏幕?

面部識別並不是一項新技術。

  如果你是從iPhone X才開始認識到人臉解鎖的,那可真是對不起下面這些公司。

  2011年成立的Face++,2012年成立的依圖,2014年成立的商湯科技目前都提供了成熟的人臉識別方案,應用領域主要包括安防、門禁、零售等。和蘋果的Face ID一樣,在這些場景裡人臉識別的主要作用也是鑑定權限、保證安全。

  人臉識別也是目前人工智慧熱門領域,Face++和商湯科技近期獲得了1億美元的C輪融資和4.1億美元的B輪融資。

  據新京報報導,這些人臉識別可以分為1:1、1:N、N:N三種等級。

  1:1等級的人臉識別,可以實現最初級的「證明你是你」。

  用戶提前上傳個人照片儲存於系統中,每次驗證時,線下拍照與系統中存儲的照片進行對比來確定「你是不是你」。

  例如,去銀行開通一張新的銀行卡的時候,銀行櫃員拿著你的身份證跟你本人做對比,核實你是不是身份證上的人,這就是1:1的場景。

  手機解鎖、刷臉支付、網上買票、醫院掛號、政府惠民工程項目,以及各種證券開戶、電信開戶、網際網路金融開戶都是1:1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

  而1:N的人臉識別算法則主要用於人臉檢索,「證明你是誰」。與1:1的一一對照不同,1:N需要一張照片同系統中的海量照片進行對比,根據相似度排列出多個對比結果。

  1:N人臉識別主要應用於安防領域,如用於排查犯罪嫌疑人、尋找走失兒童等。

  而N:N人臉識別相當於同時進行多個1:N識別,用於「證明誰是誰」。Google相冊和iPhone相冊目前都集成了類似的人臉識別,擁有了這項技術,整理起相冊可就更簡單了。

  Google Photos大家可能還不是很熟悉,以蘋果從iOS為例,從iOS 10開始,系統相冊不僅可以分辨出人臉,甚至還可以認出「誰是誰」。主要原理是定位面部的不同位置,眼、鼻、口等特徵,通過這些面部特徵把不同的人區分開來。

除了識別人臉,Google相冊近期還支持了寵物識別,吸貓擼狗更方便了。

  除了應用於安防、門禁的人臉識別,目前應用於手機的面部識別主要有蘋果、三星、小米、vivo等廠商。

  從系統級對人臉識別進行支持,也不是iOS 今年的原創。Andro ID系統從未公開發售手機的Andro ID 1.0(API Level 1)就內嵌了軟體層面的人臉監測(Face Detector)。

  不過當時,這一功能並不是被用於安全和照片分類,可以說既不是上面提到的1:1也不是1:N更不是N:N。而是粗略的識別出圖像中「是人臉」的部分,用於方便相機App對人臉進行優化——這個技術在智慧型手機誕生以前,卡片照相機時代就已經有了,基於這個技術所產生的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應用場景應該是笑臉快門。

大家應該對這幅廣告有印象吧?這是尼康S60卡片機在2008年的一組宣傳。

  隨著手機計算力的提升,到了Andro ID 4.0的時候,Google在Andro ID中首次加入了「面部解鎖」功能。而對開發者來說,從這一版本開始人臉識別的API進一步提升。從Andro ID 5.0開始又新增了Trusted Face,優化了面部解鎖的工作流程。

  和iPhone X相比,Andro ID平臺的面部解鎖並不強制要求設備在硬體上有額外的定製,只要你的手機有一顆前置攝像頭都能用。例如三星的Galaxy S8和小米6、小米MIX 2(MIUI 9最新開發版)、小米Note 3等熱門機型全都擁有面部識別解鎖。

小米6的面部識別

  但由於前置攝像頭的硬體限制,因此這種方案無法像蘋果Face ID那樣對你的臉繪製三維的深度「臉圖」,為了保證「成功通關」的體驗,安全性會隨之下降。

  小米6在添加面部數據時也加上了相應的風險提升:人臉識別的安全性低於圖案密碼、數字密碼、混合密碼和指紋。

  除了手機廠商自帶的風險提示,判斷手機面部識別安全性的另一方法是面部識別數據是否用於支付。例如三星Galaxy S8的虹膜識別可以用於Samsung Pay的支付驗證,但是面部識別就不行。

  除了安全性較低,這種方案的另一大缺陷是受到前置攝像頭大多硬體素質不高所限,面部解鎖的限制條件也很大——暗光環境不能用,行走過程中大概率無法解鎖,過於明亮也有可能導致無法打開。

  小米6升級體驗版MIUI 9之後,人臉識別成功率較高,尤其是把手機拿在手中的場景下,識別速度也很快,但是到了晚上光線較暗的時候基本上處於不可用的狀態。這主要是硬體的局限性造成的—前置攝像頭暗光環境下很難捕捉足夠的圖像信息。

  這並不是小米一家的問題,包括三星Galaxy S8在內,所有未對面部識別專門定製硬體的手機在使用軟體面部解鎖的時候都有這樣的尷尬。這也是為什麼支付寶在2015年12月就上線了面部識別登錄,但大多數用戶還是選擇密碼的原因——為了保障你資金的安全,並適配儘可能多不同型號手機的前置攝像頭,支付寶的刷臉登錄真的很嚴格。

  除了小米,vivo X20也支持了面部識別。

  vivo在X20曾發布會上表示:vivo X20的面部識別採集了128個數據點,安全性和解鎖速度上表現更好,再加上抬腕亮屏功能,解鎖體驗也不錯,vivo將這項技術取名為Face Wake。

  回溯過往的新聞不難發現,無論是小米還是vivo都曾與Face++達成合作。因此兩家的方案可能均來自Face++。

  通過特殊硬體加持讓手機更高效、更安全的進行人臉識別,全面屏的夢想可能還要放一放。

  為了實現更為安全的面部識別,iPhone X正面的全面屏上方有一條讓人詬病的劉海。如果面部識別真取代指紋識別真的是智慧型手機下一步的演進路線,那麼「科幻級」全面屏可能離我們又遠了一些。

  iPhone X的劉海裡集成了紅外(深度)攝像頭、近距離傳感器、泛光感應元件、環境光傳感器、左/上揚聲器、麥克風、前置攝像頭和一個名為點狀投射儀(Dot projector)的元件。它會投影30000多個肉眼不可見的光點在你臉上,對你的臉繪製一幅三維的深度「臉圖」,然後和系統記錄的臉圖進行比對。

  iPhone X面部識別的工作流程是:

  當臉部靠近iPhone X時,被近距離傳感器感應到,並發出信號啟動泛光感應元件。泛光感應元件發射出紅外光投射在物體表面,再由紅外(深度)攝像頭接收這些反射的信息,傳送到A11處理器。經由人工智慧的計算後判斷為臉部後,啟動點狀投射儀(Dot projector)產生大約3萬個光點投射到使用者的臉部,利用這些光點所形成的陣列反射回紅外(深度)攝像頭,計算出臉部不同位置的距離(深度),來比對臉部特徵辨識是否為使用者本人。數據點的多少不僅決定了識別的準確率,更重要的是決定了識別的安全性。

  與Andro ID靠算法補足前置攝像頭所獲取的2D數據不同,iPhone X的泛光感應元件像是一個紅外線的「閃光燈」,能夠保證其在黑暗中正常工作。而點狀投射儀則會返回3萬個面部深度的信息,使得iPhone X從一開始就看到你「立體的臉」而不是像Andro ID那樣需要用算法去「虛擬」一張立體的臉。

  這讓iPhone X的面部識別,比現階段Andro ID平臺擁有更強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蘋果在iPhone X發布會上表示:被相同指紋破解Touch ID的概率是五萬分之一,而同樣情況下面部能破解Face ID的概率則是一百萬分之一。

  不過,Andro ID黨也別著急。手機晶片廠商高通在iPhone X發布之前就透露,在今年年末發布明年年初正式量產的下一代驍龍晶片中,將增加對前置面部識別的硬體接口,方便手機廠商在手機正面加入景深或紅外傳感器。下一代高通方案的圖形信號處理器(ISP)和深度感知功能也會為此做出優化。

  也就是說,面部識別不是一項新技術,但是要達到解鎖手機甚至支付的安全性要求,還需要對現有的方案進行技術升級和突破。

  可能再過不久,指紋識別可能就要被丟進垃圾箱了。

相關焦點

  • 細說刷臉支付的代理套路
    更簡單直接一些,這就是一個能刷臉的pos機,一個能刷臉的二維碼,過去你用大手機來操作,現在是大機器掃你大臉,理解了麼?沒有什麼革命性的創新,只是多了一種支付手段,而且還要和現有的支付手段(現金,pos,二維碼等等)搶生意,現在還是處在鋪市場的階段,需要大量炮灰。
  • 3D列印人頭也能刷臉解鎖手機
    【中國安防展覽網 科技動態】你可以用3D印表機製作很多東西:假肢、眼角膜和槍枝,甚至是奧運會標準的雪橇。你甚至可以用3D列印出真人大小的人頭複製品——這不再是好萊塢電影裡面的情節。《福布斯》的一名記者委託製作了一個自己頭部的3D列印模型,測試了一系列手機上的面部解鎖系統——四款安卓手機和一款iPhone X。
  • 聊一聊大數據和刷臉支付
    如果這些數據一旦洩露,你是不是感覺自己像個透明人。其實,當智慧型手機和網絡購物普及,現實社會中的人,越來越像透明人了。智慧型手機上的各種app軟體, 為你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視聽享受,以及工作生活的各種便利,卻無一例外的默默監控、監測、監視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因為,很多手機app都有採集用戶資料和搜集用戶隱私的功能,甚至可以監聽手機用戶的通話記錄、簡訊記錄、通話內容和簡訊內容。
  • 刷臉時代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談到刷臉很多人應該不是很陌生,在很多的場合都逐漸使用刷臉支付,現而且正在慢慢被大家所接受。對於目前的刷臉技術剛進入人們的視野,通過下文的相關信息或許能幫助您了解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下面為您介紹一下刷臉技術的相關信息:1、刷臉支付的原理刷臉支付的原理是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是生物識別的一種方式。
  • 支付寶推出全新刷臉支付產品「蜻蜓」,今後結帳連手機都不用掏了
    只要將蜻蜓接入人工收銀機,並放置在收銀臺上,顧客只要對準攝像頭就能快速完成刷臉支付,無須再掏出手機「掃一掃」。蜻蜓的體積只有原來自助刷臉機具的十分之一,即插即用,只要有USB接口,便無需改造商家ERP系統,能將經營者接入刷臉支付服務的成本降低80%。
  • 刷臉和指紋很方便?但你的個人生物信息卻已經洩露了
    人體的指紋、虹膜、面容、DNA等個人生物信息的獲取、採集、存儲和應用越發便利和普及,不少平臺通過收集個人生物信息作為用戶登錄密鑰,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甚至連支付也進入了「刷臉」時代。 想必很多人都已經在生活中有了這種體驗。
  • 刷臉支付所刷的臉其實是數據組成
    但是實際上,用戶的照片在採集後就會被轉化很多次,最終變成很長的一串數字。這串數字中就進行臉部驗證;最後,用戶正對拍照界面,系統自動比對,驗證通過後再從相關支付帳戶中扣款。由於在支付過程中,既要「刷臉」,也要輸入手機號,不少用戶認為步驟過於複雜,還不如直接掃碼更便捷。既然如此,支付機構為何還要增加「輸入手機號」等輔助驗證步驟呢?
  • 雙胞胎妹妹刷臉開機後 蘋果iPhoneX不認機主姐姐了
    你咋連主人都不認了?我和你鬧著玩的你咋還「認真」了!「剛買的iPhone X被雙胞胎妹妹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刷開機後,我再拿過來的時候手機竟然不認我了。」
  • 你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麼?
    你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麼?氣象服務氣象服務熱線撥打400-6000-121進行氣象服務諮詢、建議、合作與投訴天氣預報電話查詢撥打12121或96121進行天氣預報查詢手機查詢
  • 刷臉有風險!浙江小學生用照片刷開豐巢櫃,豐巢緊急下線刷臉開鎖
    實驗的第一步,是在小程序上開通刷臉取件功能,先掃碼進入小程序,後點擊進行身份驗證。通過身份驗證後,自拍一張大頭照,把照片彩色列印出來,A4紙大小,和正常臉部大小相似。在豐巢快遞櫃前,把照片對準攝像頭,一秒鐘時間,識別成功。實驗參與人大史又連續試了5次,4次全部成功打開,一次失敗是因為照片沒有拿穩。
  • 深度: 刷臉時代到來!你的臉就是最強密碼
    如果要求計算機只憑人臉識別出一個人的身份,就是最常見的「1:n」模式,其目標人臉庫由n個人臉組成,隨著n的增大,準確識別的難度也會增大,一次識別所需要的計算時間也會增加。一個普通的人能對數十量級上進行判斷人臉的準確識別,隨著n的增加,計算機識別的優勢得到凸顯。人臉識別技術的比較維度很多,除了常見1:1,1:n比對級,還包括n:n,其衡量的標準不同。
  • 「刷臉」,正走入你我生活
    ——編者走進一家餐廳,即便沒有手機和錢包,點餐後也能通過「刷臉」完成支付;走進一家銀行,不帶銀行卡、身份證,靠「刷臉」也能取款……這樣的場景,你是否體驗過?如今,從考勤、購物,到坐飛機、住酒店,乃至領養老金……靠「臉」吃飯辦事不再是玩笑。這背後是已有幾十年歷史的人臉識別技術,目前正在大規模走出實驗室,進入日常生活。
  • 可以在哪裡刷臉支付|聚合支付和刷臉支付哪個更有前景?
    刷臉支付招商行動支付的便捷和高效加大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也提高了商戶的潛在收入。隨著時間的增長,第三方支付已經難以滿足多種支付場景同時使用的需要,無法提供高效的精細化服務。此時聚合支付和刷臉支付應用而生。什麼是聚合支付?聚合支付其實是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服務的拓展。
  • 雲南建行全部ATM機都能刷臉取款啦
    不需要身份證、銀行卡,臉朝ATM機笑一笑,按提示操作就可以取款了。據了解,在建設銀行雲南省分行全部ATM機上,已經可以實現刷臉取款了。 近期,建行雲南省分行自助櫃員機全面推出無折、無卡「刷臉取款、存款、查詢、轉帳、定活互轉、理財產品查詢」六項「刷臉業務」服務,特別是刷臉取款,尤其解決了老年客群使用存摺排隊取款的問題,獲得客戶高度讚譽。 建行工作人員介紹,「刷臉業務」是結合應用紅外雙目攝像頭硬體創新,有效抵禦照片、換臉視頻、翻拍、面具攻擊等風險。
  • iPhone X「劉海」深度解析:刷臉全靠它-iPhone X,刷臉, ——快科技...
    我們都形象地稱iPhoneX屏幕頂部下凹的一塊為「齊劉海」,但蘋果對其有一個更官方的稱呼——「原深感攝像頭系統」。蘋果官方的解釋為:原深感攝像頭系統讓你能隨手拍攝精彩紛呈的照片,並能使用面容ID功能。整個系統藏身於顯示屏頂部一個極小的空間內,它體積雖小,缺遍布著我們精心研發的各種尖端技術。
  • 強制刷臉?該關注隱私和技術風險了
    甚至在一些交易平臺上,花2元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照片活化」工具還能讓人臉照片眨眼、張嘴、點頭,變為能完成人臉驗證的「活照片」。當時便有島友留言:「早上出小區門刷臉,送娃到幼兒園刷臉,到處都需要刷臉,大數據時代,還能有隱私嗎?」毫無疑問,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帶來便利性。
  • 入局刷臉支付人群的疑問:到底哪個好?
    由於現在最大的風口項目是刷臉支付,很多企業紛紛入局,並成為支付寶的服務商。在這裡就要說說刷臉支付的服務商是怎麼:支付寶刷臉旗下的合作商都是支付寶的服務商,而支付寶的服務商又分為普通服務商和ISV服務商,現在重點說一下ISV服務商是什麼!
  • 刷臉支付如何尋找心儀的他?
    刷臉支付套路雖多,但刷臉是正經的刷臉,套路也改變不了刷臉的核心價值。人生,就是一葉扁舟,你我,都是劃漿的舵手。或淺嘗輒止,或激流勇進。選擇不同,結果迥異;付出不同,收穫迥異,你是相當一個推廣者還是消費者由你來決定。
  • 「刷臉」時代來臨:整容怎麼辦?照片、雙胞胎能解鎖嗎?
    央視網消息 :近日,蘋果公司推出的新款手機iPhone X以「刷臉解鎖」取代了「指紋解鎖」,成為了熱議的話題:手機的「刷臉解鎖」時代就要來了?其實,所謂「刷臉」,也就是「人臉識別」技術並不新鮮了,且不說之前已經有好幾款手機用過,就連北京天壇公園的廁所都有裝,目的是防止個別大爺大媽過多地拿廁紙:刷一次廁紙只出60釐米,十分鐘之內不能拿第二次。
  • 手機APP時代,人類的認知覺醒,你會科學地玩手機麼?
    接下來咱們通過哲科思維中的心理認知學來認識一下自己與手機之間的關係吧。人類與地球其他生物的最根本差別到底在哪裡?是會使用工具與不會使用工具的區別麼?猩猩也會使用木棍和投擲石塊,鳥類,螞蟻也一樣會利用石子樹枝搭建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