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樓道飛線充電,居委物業勸多次也不聽,你家小區有這樣頑固的鄰居嗎?
「萬一電瓶短路,大家都要遭殃。」樓道裡停放著一輛正在充電的電動車,讓家住楊浦區雙陽路一高層小區的陸女士憂心忡忡。「鄰居把電瓶車拖到樓上,從家裡拉出接線板,晚上放在樓道裡充一整夜,太危險了。已經跟他們交涉過幾次,可他們根本不聽。」
類似在樓道裡充電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屢見不鮮。
電動車憑藉其價低、輕便的特點,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據統計,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接近3億輛。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電動車充電卻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今年以來,僅上海市就發生381起電動車火災事故,導致20人死亡。
01 現存充電方法,具有極大危險性與局限性:
電動車現有常見充電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集中充電樁充電,二是電池拿回家充電,三是私自拉線充電。這幾種充電方式,往往會因為充電時操作不當,引發嚴重的火災事故。
據應急管理部統計:全國每年平均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約2000起,2013年至2017年,全國共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1萬餘起,較前五年增長33.3%。近兩年的統計數據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80%的電動自行車火災發生在充電過程。
火災分析顯示:過度充電,充電器與電池型號不匹配,充電位置不當,劣質電池為四大核心原因。
02 解決電動車充電難題,電特送換電新理念:
為提高電動車充電安全性,電特送推出換電解決方案。
什麼是電動車換電?對於行業外人士來說可能不太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充電與維護工作是由企業完成,用戶只需要在電動車沒電的時候,用空電電池換取滿電電池即可。用「換電」替代傳統的「充電」,用戶只需十秒左右,即可完成整個換電環節,真正意義上解決了電動車使用人群的充電安全問題。
換電模式的經典使用場景是這樣的:電動車用戶在騎行快要沒電時,智能管理平臺會自動推送提醒消息,告知用戶需要及時換電,用戶選擇距離最近的換電櫃,系統幫助用戶規劃前往路線,到達指定換電櫃進行換電,從而保證用戶一路有電。
03 以「換電」代替「充電」,助力電動車行業前行:
電特送數十名工程師,歷時長達一年多的潛心研發與測試,創新提出「充換分離」模式,該模式主要核心組成部分包括:智能管理平臺+集中式充電箱+儲能式換電櫃+智慧鋰電池。
智能預警管理平臺:電特送數據後臺實時監測每一個運營城市中每一個充電箱、每一個換電櫃和每一塊電池的數據,指導運維人員進行日常維護和調度工作,為鋰電池提供最優的充電和維護方案。
集中式充電箱:採用一體式充電箱對電池充電進行集中充電,電池充電過程中的數據會實時上傳到系統後臺,系統對電池充電過程中的溫度閥值採取三級預警+三級防護的安全防護機制,最大程度保證鋰電池的充電安全。
儲能式換電櫃:基於動力鋰電池資源打造的物聯網化智能換電櫃,網格化覆蓋於市區,隨取隨換,可實現10秒換電。以換電代替充電,解決了傳統充電模式充電慢、危險高等問題。
智慧鋰電池:電池使用過程中BMS採集數據,例如溫度、電壓、電流、電量等會實時上傳到系統後臺。如果出現異常,系統會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確保充電安全以及用戶的使用安全與便捷。電池內置GPS,實時追蹤電池所在位置,防止電池丟失。
04 寫在最後:
當前電動車面臨的最大痛點還是集中在電池上,在目前電池技術還無法取得明顯突破的前提下,電特送的出現可以說從另一個角度大幅緩解了電池與續航的矛盾。換電技術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解決電動車續航問題的主要手段。
電特送秉承「安全、創新、利民、便民」的經營理念,響應國家「數字賦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力求為老百姓,共享電單車企業,外賣快遞企業,政府公務出行等群體提供一站式充換電服務,聯動電池、整車等上下遊企業,建立安全智慧的電動自行車產業生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