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摘選
在學校、醫院、辦公室,甚至圖書館等地方,只要歷史夠久,通常都會留下許多故事逸聞或是傳說。而創園已經超過90年的臺北動物園,自然也不例外地留下了一些有趣且經典的動物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馬來貘跳車記」,而這個故事因為不是發生在動物園裡面,所以幾乎可以算是被遺忘的都市傳說。
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不知道是要從某處搬運一頭馬來貘到臺北動物園去時,還是要把馬來貘從臺北動物園搬去別處時所發生的事。不過因為真的是很久以前的故事了,不論我去問誰,都問不到口徑一致的說法,所以我聽到的內容,也有可能是以訛傳訛的結果。無論如何,綜合大家的記憶,好像就是說在搬運馬來貘的路上,載動物的小貨車的車門不知道為什麼打開了,於是大概就在等紅綠燈的時候,馬來貘居然跳下了車,大搖大擺地逛起街來。
在司機還沒報告馬來貘的逃逸事件之前,動物園已經接到民眾的電話:「你們有一隻動物跑出來了哦!」
接電話的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什麼樣的動物?你怎麼知道是動物園的?」
電話那頭的人說:「長得那麼奇怪,一定是從動物園裡跑出來的,沒有錯啦!」
接電話的人再問:「長得很怪?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呢?」
打電話的民眾再說:「鼻子很長,可是不是大象;顏色是黑色和白色的,可是不是斑馬……」
聽了這種描述,接電話的人也開始有點譜了,心裡認為那隻動物八成是馬來貘。問題是有沒有動物「走失」,要先問問動物園裡相關的組室,才能夠確定,所以照慣例就應該要問那位民眾的電話,以及「報案」的相關資料,例如看見動物的場所、時間,然後再做後續處理。
於是在掛電話之前,接電話的人就再多問了一下:「你看到那隻動物的時候,它在做什麼?」
電話那頭的回答是:「在我們家的店外面吃我們家的麵包啦!」
原來打電話的民眾就是麵包店的店主,虧他還能慢條斯理地講半天呢!接電話的人立刻掛了電話,開始進行後續處理,讓相關組室到「出辛亥路隧道沒多久的臥龍街口附近」去尋找跳車的馬來貘。
據說當動物園的人抵達臥龍街時,那隻馬來貘仍然很快樂地在吃麵包店外面的各式麵包呢!所以動物管理員就用麵包把馬來貘引誘到載動物的車子裡面去,再把它帶到原先要去的目的地。當然,也照價賠償了被馬來貘吃掉的麵包。
當時,那家麵包店並沒有繼續在這件事上再做文章,要是現在的話,假如是我,就會在店外面張貼類似「本店的麵包,連馬來貘都愛」的海報來宣傳啦!
雖然在動物園裡面,會把麋鹿稱為「四不像」,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古書中把馬來貘當成「五不像」的說法。古書中說它「形似熊、鼻似象、眼似犀、尾似牛、腳似虎」,而在日本的傳說中,則認為貘會吃掉人的噩夢,所以馬來貘便成了日本的吉祥動物了。
長大後的馬來貘,外觀是黑白分明的,乍看起來就像穿了白色肚兜的野豬一樣。不過它們在剛出生的時候,身體上卻長有條紋狀的保護色,讓它們可以在遇到危險時,只要靜靜地躲在灌叢等地方不動,就不容易被天敵發現。像這種特徵,在野豬的成長過程中也會發生哦。有空的時候,大家可以到動物園裡面去觀察一下。只要你一看到有條紋的小馬來貘,你一定會不由自主地大叫:「好可愛,好像布偶哦!」
節選自 張東君《巫婆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