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15:12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朱銀燕 通訊員 袁偉江 共享聯盟上虞站 張誠
12月4日,2020中國(曹娥江)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在紹興上虞召開。與會專家對我國化工新材料「十三五」期間的發展做了梳理,對「十四五」的發展進行了展望。會議同期還發布了《2020年中國化工新材料年度發展報告》。
中共紹興市委副書記、紹興市人民政府市長盛閱春,中共紹興市上虞區委書記徐軍,浙江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胡奎,中國科學院企業黨委常委、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榮光,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蒞臨現場並發表致辭。陳建峰院士、陳學思院士通過視頻發表了致辭。大會由中共紹興市上虞區委副書記、紹興市上虞區人民政府代區長金進富主持。
李壽生做了《緊緊抓住「十四五」戰略發展新機遇,努力提升化工新材料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報告。他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技術進步顯著,發展後勁充足。在國家政策引領和全行業共同努力下,國內化工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化學工業增長最快的行業。
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李壽生認為,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要做好四方面重點工作。一是補足關鍵產品短板,增強自主保障能力。要優先選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急需、研發基礎較好、市場潛力大的產品作為攻關重點,突破一批關鍵化工新材料以及配套原料的供應瓶頸,提升化工新材料整體產業化發展水平。
優化提升現有材料性能,滿足國民經濟需求。重點選擇一批需求量大、應用面廣、有較好技術基礎的化工新材料產品,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深化產學研用合作,通過技術改造和升級,實現高端化、差異化、系列化發展。
推動新材料市場應用,促進上下遊協同發展。要引導產業鏈上下遊協同,持續加強化工新材料應用研究。加強材料改性、複合技術研發,大力發展塑料合金和複合材料,滿足不同領域對材料的複雜要求。
加強前沿材料研究,搶佔技術制高點。要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開展前沿材料的研究布局。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推進3D列印材料、超導材料、智能仿生與超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材料基因工程等前沿材料研究,創新體制機制,保障研究資金持續投入,為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技術儲備。
中國科學院原秘書長鄧麥村對膜分離技術進行了簡介與展望。他提到,膜分離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多種學科交叉的高 技術。由於其具有分離效率高、能耗低、佔地面 積少、過程簡單(易於放大和控制)、操作方便的特點,被廣泛用於食品、醫藥、生物、環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處理、電子、仿生等 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他提到,中國膜工業面臨多方挑戰,如科技創新力不足,成果轉化偏弱;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化水平偏低;產品種類偏少,應用領域偏窄;產業體系支撐不夠健全等。為此,我國膜科技未來要重視新膜技術開發,原材料開發,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改性提升研究,工程應用研究等。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我國膜工業年均增長率預計將保持10%以上,到2025年,我國膜工業產值規模將實現翻番,達到5000億元至6000億元,其中出口比例佔20%以上。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工程研究院院士張久俊對電動汽車電池及鋰電池的發展進行了介紹。他提到,採用化石燃料的車輛和船舶都會排放有害物質,產生環境問題。基於電池動力運載裝備可以避免這一問題。針對電動運載裝備的應用,開發鋰離子電池,氫能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尤其是鋰空和鋅空,超級電容器和鋰硫電池等動力電源是主要方向。
同時,增加電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壽命,減少成本仍然是前沿發展的方向,其中,開發和研究低成本,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電極/電解質材料是通向成功的關鍵。在增加增加電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壽命,減少成本的同時,電池的安全性應該是必須考慮的重中之重。
贏創工業集團大中華區域發展副總裁朱駿做了題為「特種化學品的創新之力」的報告。他表示,「超越化學邊界,引領美好未來」是贏創的使命,可持續發展是贏創業務增長的驅動力,引領創新是贏創成功的關鍵因素。
當前,贏創正助力「中國製造」轉向「中國智造」。贏創為5G通信行業新材料開發提供解決方案。不僅如此,贏創還提供先進的熱管理和電池性能解決方案;風險投資基金挖掘顛覆性技術和業務模式,促進創新增長戰略;推動數位化營銷,電子商務,數字工廠等業務。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對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情況和戰略思考進行了報告。他表示,化工新材料已成為「十三五」我國化學工業增長最快的領域,必然引領」十四五」我國化工產業更高質量發展。但同時要注意的是,化工新材料仍是我國化學工業的最大短板,有的已成為制約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瓶頸。因此,要充分認識化工新材料的特點,抓住加快化工新材料發展的戰略機遇。同時,制定正確的戰略,加快我國化工新材料的發展。
趙俊貴提到,「十四五」期間,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要保證總量平穩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2%左右,到2025年達到1.2萬億元,佔化工總產值的10%以上。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行業整體自給率超過75%;主要化工新材料品種基本實現產業化,產能布局更趨合理,園區化、集約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形成10個左右年產值超百億的化工新材料特色產業園區,培育一批世界領先的新材料品種和產業鏈。
企業組織結構更趨合理。大型企業集團行業引領能力和高端原料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培育30個左右在專業子行業領域具有引領作用的骨幹新材料企業或企業集團,培育300個左右專精新特細分領域單項冠軍企業。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化工新材料企業科研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3%以上。建成一批國家級化工新材料研發平臺和企業技術中心,產學研用協同、產融協同、產教協同的創新體系日益完善;聚焦國家戰略性產業新需求,重點突破一批化工新材料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搶佔一批科技創新制高點;努力形成化學工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和新優勢。
高端化和差異化發展取得切實成效。化工新材料實現多品種、系列化發展,大力提高化工新材料產品的穩定性和商業化應用水平;努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化工新材料企業國際化進程,主要化工新材料品種基本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人民消費升級對化工新材料的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新材料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幹勇做了《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報告。他提到,我國已成為「材料大國」,但「材料強國」之路仍任重道遠。新材料已成為決定國家競爭力的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但我國新材料產業基礎能力薄弱,受制於人問題十分突出。
因此,要創建新材料自主創新體系;加強新材料數字研發平臺、生產應用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構建促進新材料發展的政策體系;完善新材料標準、測試、表徵、評價體系;構建創新科技鏈網,實現科技與資本的有機結合;大力推進新材料軍民融合發展;培育與新材料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儘快啟動新材料重大科技項目,密切關注信息安全領域新材料發展情況。
會上,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平臺進行了推介。據介紹,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括高分子材料產業園,航空航天材料產業園,電子化學材料產業園。其中,高分子材料產業園規劃1700畝,集聚特種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付材料等特種高分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產業園規劃1000畝,藉助通航產業發展契機,打造航空航天材料應用示範基地。電子化學材料產業園規劃1000畝,依託集成電路發展契機,打造高端電子化學材料配套產業集群。
會上,還舉行了杭州灣上虞經開區項目籤約儀式,包括烷烴新材料產業鏈戰略合作項目、高端樹脂新材料項目、高性能含氟新材料項目在內的9個項目完成了正式籤約。
大會同期舉行了新能源材料技術發展論壇,電子信息材料創新發展論壇,減塑背景下材料技術發展論壇。
16070659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