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帝國研究——Google的產業構成
摘要:Google帝國研究 產業構成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Google產業的構成:
1、 業務板塊:
包括網際網路搜索、雲計算、廣告技術,開發並提供大量基於網際網路的產品與服務,開發線上軟體、應用軟體,還涉及行動裝置的Android作業系統以及作業系統谷歌ChromeOS作業系統的開發。
2014年10月25日,谷歌CEO拉裡·佩奇將谷歌核心產品領導權移交給副總裁桑達爾·皮查伊,皮查伊同時還是谷歌Android、Chrome和應用業務主管。
2015年8月10日,谷歌宣布將重組為新控股公司Alphabet,並採用新運營架構,把旗下搜索、YouTube、其它網絡子公司與研發投資部門分離開來。 同時谷歌宣布,Alphabet將成為新控股公司的名稱。
2015年10月2日,谷歌宣布實施控股公司重組,Alphabet成為了谷歌的繼任者。從2016年第一季度開始,Alphabet分為谷歌和其它業務兩個部分。
2、在線業務
谷歌搜尋引擎
Google搜尋引擎主要的搜索服務有:網頁,圖片,音樂,視頻,地圖,新聞,問答。
l Google Web API
Google Web API(網絡應用程式接口或網絡服務)是Google為註冊的開發者提供的公共接口,使用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SOAP,簡單對象訪問協議),程式設計師可以依據Google搜索結果開發搜索服務和進行數據挖掘.同樣的,網蟲們也可以訪問頁面緩存然後對頁面提出建議。[44]
l Google Book Search
2004年8月,Google開始提供一項名為Google Print的新服務,現已更名為Google Book Search。該工具可以在搜索頁面提供由內容出版商提供的書本內容的搜索結果,並提供連向購買書本的網頁以及內容相關廣告
2005年11月17日,Google將此服務更名為Google Book Search。
l Google Mars
谷歌公司發布了稱為Google Mars的網上服務,紀念天文學家羅威爾(Percival Lowell)的誕辰(1855年3月13日~1916年11月16日)。
l 谷歌地圖
谷歌地圖提供各種地圖服務,包括局部詳細的衛星照片。
l Google Moon
2005年7月20日,谷歌公司發布了稱為Google Moon的網上服務,紀念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20日登月36周年。此服務以之前發布的Google Maps作基礎,衛星數據則來自NASA。
l 谷歌網頁目錄
Google網頁目錄是一個包括了世界多種語言網頁的目錄集。
l Google Answers
2002年4月,谷歌啟動了名為「Google Answers」的新服務。Google Answers是傳統搜索功能的擴展-用戶不用自己搜索內容,他們請專家搜索然後付費。顧客問問題,並為問題提供一個相應的價錢,然後研究者們回答他們的問題。
l Google Local
2005年9月5日,谷歌公司在中國推出本地搜索服務,連地址也本地化,Google 本地搜索:查找本地公司與服務。英文版是Google Local,Google Local已經在美國、英國、日本和加拿大開始運行,中國是Google開啟這項服務的第五個國家,中文版是Google本地。為中國版Google本地搜索提供地圖的,是一家國內的公司MapABC。
l Google Scholar
2004年11月,谷歌發布「Google Scholar」這是一個學術文獻資源搜尋引擎. 搜索結果根據「相關性」排列,這與Google網站使用的PageRank非常類似。2006年1月11日,Google公司宣布將Google學術搜索擴展至中文學術文獻領域。
l Google Special
這個搜索服務提供了包括美國政府,Linux,BSD,麥金塔和微軟四個特別領域的搜索服務。
l Friend Connect
可以讓網站管理員在他們的網站增加一些社會性的功能,全部工作只需要簡單複製粘貼幾段代碼即可,不需要複雜的編程技術。Friend Connect能夠使網際網路任何位置的用戶實現簡單的互聯,並使『任何應用、任何網站、任何好友』的理念成為現實。
l Google Video
2005年1月25日,谷歌公司推出Google Video服務,該服務可以通過谷歌網站搜索網絡上的各種視頻文件,或播出的電視節目。Google Video根據關鍵詞提供相關的視頻內容下載或播放連接,並提供視頻內容的預覽畫面。2006年10月,Google公司以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 收購YouTube後,公司將Google Video資源整合到了前者。
l iGoogle
iGoogle能夠創建個性化主頁,從而可以快速、迅捷地瀏覽 Google 和網絡上的重要信息。用戶可在此自定義網頁上選擇和組織內容。
2013年11月2日,谷歌個性化主頁iGoogle正式關閉[48]
l Google Street View
谷歌在Where 2.0大會上宣布了Google Maps的「Street View」(街道視圖)功能。"StreetView"功能允許用戶在GoogleMaps上面瀏覽街道的實景圖片,用戶就像置身於實地。
l Google Wave
按照谷歌2009年5月27日在Google I/O上的說法是「一種個人通信和協作工具」。它是一個基於Web的服務,計算平臺和通信協議,旨在合併電子郵件,即時通信,wiki和社交網絡。
l 谷歌翻譯
谷歌免費的在線語言翻譯服務可即時翻譯文本和網頁,但功能還有待改進。
l Boutiques網上商城
Boutiques網上商城是個性化女性服飾購物網站。
l Google+(Google Plus)
Google+將Google的在線產品整合,以此作為完整社交網的基礎。
l Google Ngram Viewer
這個新的搜索工具可以讓你搜索及比較多達5個詞語在出版書籍(在谷歌資料庫中的)的出現頻率。支持英語、簡體中文、德語、法語、希伯來語、俄語、西班牙語。
l Google Flight Explorer
Google首次推出新功能Google Flight Explorer,用戶首先可以選擇出發地的機場、所在地區或城市,然後該功能就會主動為用戶推薦旅行目的地。
l Google Play應用商店
2014年,谷歌計劃面向中國市場上推出Google Play應用商店,希望藉此在中國市場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在當前中國市場上,約有一半用戶使用了谷歌的Android行動作業系統。
l 谷歌購物
2014年12月16日,谷歌計劃在谷歌購物列表服務中增加「現在購買」按鈕,以及兩日送達服務 。
l 硬體業務
Google Glass
Google Glass,是由谷歌公司於2012年4月在2012年I/O大會上發布的一款「拓展現實」眼鏡,它具有和智慧型手機一樣的功能,可以通過聲音控制拍照,視頻通話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網衝浪、處理文字信息和電子郵件等。
l Google Nexus
北京時間2012年6月28日凌晨,在谷歌2012 I/O開發者大會上,傳聞已久的谷歌首款平板電腦Nexus 7終於被揭開面紗:只有前置攝像頭,比亞馬遜的Kindle Fire更輕薄,最低售價199美元。
l 谷歌自動駕駛汽車
谷歌發布了他們開發的無人駕駛汽車,該車可以自動駕駛,無需人工控制。
4、軟體業務
l Gmail
Gmail是谷歌郵箱服務。2007年2月14日,Google結束了Gmail測試期,正式向公眾開放註冊。
l Blogger
Blogger是一個博客系統。2003年,Google接管了Pyra實驗室及其Blogger服務。
l Adsense
Adsense是谷歌關鍵詞自助服務系統,可允許用戶選擇一個模板來進行設置自己域名的關鍵詞廣告。
l Orkut
Orkut沒有在Google的頁面上被提及。Orkut是一個服務提供商,它由Google工程師們創建和維護。Orkut是一種社會性網絡服務,在Orkut用戶可以留下他們的個人或專業信息,創建與朋友之間的關係或者因為共有的興趣愛好加入虛擬社團。
l Notebook
Google Notebook是Google提供的一項服務,讓使用者方便地儲存及整理從網路上收集的資料,並且利用其共享功能讓使用者將自己的筆記公開給其他人瀏覽。中文版於2007年4月正式推出。
l Picasa
2004年7月13日,Google接管了Picasa公司軟體的開發,Picasa軟體可以管理共享數字圖像。Picasa同時被整合進Google的Blogger內。它是免費的,而且提供對中文的全面支持。
l 谷歌瀏覽器Chrome
Google Chrome,中文名為谷歌(或酷容)瀏覽器,是一個由Google公司開發的開放原始碼網頁瀏覽器。
l 谷歌桌面
2004年下半年,谷歌公司推出了這一桌面搜索工具,這個工具主要用來通過關鍵字方式搜索安裝了該軟體的計算機硬碟上的MS Office和TXT文檔。
l 谷歌工具欄
谷歌工具欄是一個免費的IE插件。功能包括:在不打開Google網頁的情況下隨時搜索並查看相關頁面信息;查看Google對網頁的PageRank;阻止自動彈出窗口;自動填寫表單;用不同顏色標識關鍵字。
l Google Web Accelerator
2005年5月4日,谷歌公司推出Google Web Accelerator。它是一款為寬頻連接設計的軟體。該軟體可以利用Google位於世界各地的伺服器而加速網頁的訪問,其原理類似於破網軟體,透過架設本地代理,把瀏覽器的連接請求通過此代理訪問實現[56] 。
l Google SketchUp
谷歌於2006年3月14日宣布收購3D繪圖軟體SketchUp及其開發公司@Last Software。SketchUp 是一套以簡單易用著稱的3D繪圖軟體。
l Google Talk
這是谷歌的即時聊天軟體,於2005年8月24日發布。原先用戶必須先擁有一個Gmail帳號才能登錄並使用這個軟體,但已經向所有用戶開放。
l 谷歌拼音輸入法
2007年4月2日,谷歌發布穀歌拼音輸入法;10月25日,成為谷歌的正式產品之一。
l 谷歌地球
谷歌地球(Google Earth)是一款Google公司開發的虛擬地球儀軟體, 它把衛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個地球的三維模型上。
l 谷歌Chrome OS
Chrome OS是一款Google正式宣布處於開發中的基於PC的作業系統。Google Chrome OS是一款基於Linux的開源作業系統。
l Android(安卓)
Android是基於Linux開放性內核的作業系統,是谷歌公司在2007年11月5日公布的手機作業系統。早期由原名為"Android"的公司開發,谷歌在2005年收購「Android.Inc」後,繼續對Android系統開發運營。
l 谷歌錢包
谷歌正在進行「谷歌錢包」的開發工作。
l Google Reader
2005年推出Google Reader,是為了方便人們發現內容,但幾年間,它的使用量已經下滑了。谷歌建議,用戶立即使用Google Takeout導出訂閱數據。
l 谷歌安全密鑰
2014年10月21日,谷歌宣布推出一種新的帳號安全保護方法,用戶可通過這種所謂的「安全密鑰」(Security Key)支持服務從第三方提供商那裡拿到實體USB Key,可配合Google Accounts和Chrome保護帳號安全。
l Project Fi
2015年4月23日,谷歌在美國正式推出虛擬運營商服務Project Fi,它能夠在蜂窩網絡和WiFi熱點之間切換,從而控制數據使用,並降低話費。
5、組織框架:
2017年5月29日
Google帝國研究———Google的管理方式
摘要:Google帝國研究 管理方式
作者:魏春穎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Google的管理方式:
1、鼓勵創新
Google工程師們可把20%的工作時間放在自選項目開發上。當然其中必須有一個批准過程以及某些失敗,但基本上我們希望讓又富有創意的人們發揮創意,我們有一個公開的秘密武器,就是創意郵件目錄:一個全公司共用的建議箱,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創意發送到這裡,從停車程序到下一代應用程式等等。在這裡所有人都可以對創意發表評論、進行評價,從而促使最佳創意浮出水面。
2、儘可能統一意見
現代企業神話中都有一個英雄般的獨特決議制定者。我們堅信「群眾的智慧」這一理念,並希望在確定任何決議之前收集廣泛的觀點作為分析基礎。在Google,管理者的角色是一個觀點的收集者,而不是決策的獨裁者,統一大多數人的意見有時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但通常可以組成一個更加忠誠的工作組和更為明智的決策。
3、不作惡
很多人曾經對Google的這一口號做過描寫,但我們確實試圖以此為工作指導,尤其在管理方面,就像任何組織的成員都對他們的觀點充滿熱情一樣,但在Google,不會有人反對這一原則,不想其他,、某些知名技術公司管理習慣那樣,我們努力創建一種充滿寬容和尊重的工作氛圍,而不是讓公司裡充滿滿嘴只會說是的人。
4、數據決定決策
在Google,幾乎所有決策都是基於大量分析後得出,我們創建了多種管理信息的系統,不只是大方面的網際網路,還有內部聯網。我們有很多分析師專門研究數據,從而使我們儘可能的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為每個研究項目都建立了大量在線「儀錶板」,從中獲得最新的狀態現狀。
5、有效的交流
每周五公司所有員工都集合在一起,共同獲得公司公告,業務介紹,解決各種問題,通過這些方式,管理層能夠密切接觸到並及時了解知識型員工的所想,員工也能對管理層的想法有所了解Google對組織內的信息分發進行極大的擴展,並重點彌補了少數嚴重疏漏。與某些外界想法不同,我們認為值得信賴的勞動力才是忠實的工作團隊是所有結果的第一真理。
6、組織委員會,嚴格招聘
實質上每個參加Google面試的人至少與六位面試官交談過,後者均是管理層面或潛在同事組成的,每個人的觀點都算數,從而使招聘程序更加公平、標準更高。當然,花費時間會長一些,但我們認為值得。如果希望招到優秀的員工,那麼經過嚴格的招聘程序,你就會得到優秀的員工。公司成立之初我們就開始構建這種積極的反饋循環,直到現在已經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7、滿足員工的所有需要
正如德魯克所說,管理目標「排除任何影響他們工作的障礙。」我們為他們提供了一整套標準的額外收益,但首先是一流的餐飲設施、體育館、洗衣房、按摩室、理髮廳、洗車房、乾洗房、接送班車等。幾乎一位勤奮工作的工程師所需要的一切,我們可以這樣分析:程序師樂意開發程序,他們不喜歡洗衣服,那麼我們就讓這兩件事情變得同時簡單起來。
8、拉近員工距離
Google的幾乎每個項目都是小組項目,每個小組之間都必須進行交流合作。最好讓交流變得簡單地方式就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近在咫尺。因此實質上Google的所有員工分享一間辦公室。這樣,當某位程序師需要與一位同事協商時,就能馬上找到對方;沒有電話號碼標籤、沒有電子郵件拖延、不用等待回復。當然,Google還有很多會議室供人們進行詳細討論,從而不會打擾各自的辦公助手。即使是公司的CEO,在來到Google後數月才能得到一間辦公室。和一個學識豐富的員工比鄰而居,委實是一種高效的培訓經驗。
9、使合作協調
由於一個小組的所有成員都近在咫尺,因此在協調項目開展方面就相對容易些。除了身體保持近距離外,每位Google員工每周還向其所在工作組發送電子郵件回報上周的工作成績。這樣就能讓每個人都能簡單地跟蹤其他成員的工作進度,更加容易地監控工作進程,並同步工作流程。
10、身體力行,使用自己的產品
Google員工都很頻繁地使用公司開發的各種工具。最常見的就是為所有項目和任務而建內部網頁組成的網絡。這些網頁都被索引並以按需訪問的策略向項目參與者開放。我們隊其他信息管理工具的用戶進行了擴展,其中某些將最終以產品的形式對外推出,譬如Gmail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曾在公司內部測試達達數月之久。電子郵件主要用於組織信息,所以Gmail被不斷改進,直至滿足最大需求的消費者.
2017年5月29日
Google帝國研究———Google關注的問題
摘要:Google帝國研究 關注的問題
作者:魏春穎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Google關注的問題:
1、2017近期呼聲最高的:
一、Google Assistant、以及iOS版的Google Assistant
毫無疑問,今年的Google Assistant將會獲得極大的關注。GoogleAssistant不僅觸及Google的所有產品,而且在語音助手這一板塊也被業界普遍認為優於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和微軟的Cortana。Google沒有理由不在這次的大會上highlight它。
而關於Assistant的新功能,可能會涉及擴大主題領域知識、更強大的感官意識和溝通能力。此外,圖像識別技術、語音識別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優化和進步。去年的I/O大會上推出的Allo,在其之後用戶習慣並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這也側面說明Assistant的技能尚需進一步的深化。
此外,Google還將擴大Assistant的應用領域,不僅在家中,汽車和其他想像不到的地方也都有可能承載Assistant的指令。 而據雷鋒網此前報導,今年的I/O大會極有可能會宣布iOS版的Google Assistant APP,這將是Google在語音助手領域的又一大動作,將給蘋果Siri帶來很大威脅。該APP可能會是Google Allo的聊天式交互與Andriod系統的語音控制交互的混合體,登陸初期可能僅限美國地區使用。
二、Google Home
亞馬遜觸屏版的Echo Show音箱剛推不久,230美元的價格就引得圈內一個小震蕩。如無例外,本次大會上Google依然會做點什麼以對標亞馬遜,而Google Home無疑是最合適的工具。 在去年的I/O大會上,Google Home正式亮相,藉助內建升級版的Google Assistant成為可與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比肩的產品。所以,上個月Google向開發者推出的Assistant的第三方接口應該都會在Home上得到應用,同時關於Assistant在本次大會上宣布的新的功能升級也都會在Home上同步。
此外,Google將藉助其強大的機器學習算法如TensorFlow對Google Home的功能進行全方位的升級,並推動其在更多設備上的運行。
較為確定的在於,Google將針對Home給第三方開發人員提供更多的開源,以便他們在自己的應用上開發更多的產品。
也有業界人士認為,Google不會在這麼快的時間,即在本次大會上推出Google Home第二代,畢竟其在去年12月才正式開放這一應用。
三、Andriod O系統
正如去年的Nougat,新一版的Andriod系統發布無疑會是本次大會的重點。
雖然新版系統名字尚未公布,但通過今年3月公布的開發者預覽版,我們可以知道Google將其命名為Andriod O,有業內人士分析,"O"即「Oreo」(奧利奧),但具體是不是這個還要待I/O大會發布才知。
據雷鋒網查閱的資料表明,目前已知的關於該系統的新的功能具體集結如下:
暫停通知:用戶可以半按通知並點擊「暫停」按鈕,當後續想處理消息通知時以便再次出現。
通知分組管理:APP可以更好地分組管理自身的消息,用戶可不必通過設置APP而阻止不需要的消息(這個功能早在其他的安卓版本實現,估計Google此次也會在此更新)。
電池壽命優化:進一步優化後天限制,加強對手機 CPU 佔用和電池消耗的管控。藍牙功能優化:索尼已經削減了一些代碼以提高Andriod的藍牙音頻功能。清潔設置優化:在Andriod O中,主頁將更為簡單和乾淨,以便用戶可以更快的找到想要的內容。增加畫中畫功能——增強安卓系統的多程序運行展示能力,系統級的分屏和畫中畫功能也是新版 Android 很值得期待的地方。 改進對物理鍵盤的支持:Chrome OS終於可以支持Andriod APP,用戶可藉助Chromebook的鍵盤來使用Android應用,便於除塵等等。主題選項:Android O將允許不同形狀的圖標作為大多數主題的核心部分出現。
所以,這樣看來,Andriod O系統的功能優化主要集中在電池耗能和後臺方面,畫面及動態效果將更為簡潔。
四、可以在Chrome OS運行的Andriod應用
目前來看,Andriod應用已經可以在Chrome OS系統上運行,但它們尚處於測試階段,所以運行不佳。據悉,這些應用最初是在AndriodM平臺上開發的,其最終目標在於,同時在安卓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利用Chrome OS系統運行Andriod應用。在這種情況下,可在Chrome OS運行的Andriod應用可能還要等到Andriod O官方系統發布之後才能出來。
此外,在Google決定運行Chrome OS系統的安卓應用之前,也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正式的安裝上。所以,設備和平臺之間的交叉兼容性的預期和需求將會擴大。如果幸運的話,Google或在此次I/O大會上公布這一應用的正式發布日期。
當然,如果那個時候真的來臨,Google屆時可能需要開發一個清理應用啟動器,以便用戶可以更快地區Andriod應用和Chrome應用。除此之外,最大的挑戰將在於第三方開發人員要如何才能讓其應用在大屏上更好的運行。
五、DayDream、AR/VR......
圖片來源:wttctech
去年的I/O大會上,Google發布了Daydream 的移動 VR 平臺,並在去年的10月,又推出了一個移動VR頭盔——DaydreamView。當然,這些舉動畢竟是在全球VR火熱的情勢下進行的。今年來看,VR行業顯然趨於冷靜,AR則更受關注,不過,Google依然將VR作為其投資的一項重點。就在近期,Google還收購了一家VR 遊戲工作室Owlchemy Labs。因此,在今年的 I/O 大會上,有關 VR 的消息和內容同樣可能會是重點。
並且,Google的AR平臺Tango如今已併入其VR部門,未來整合為混合現實平臺或產品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六、即時APP、Allo、DUO和其他
"即時APP",如果大家沒有印象也不足為奇。畢竟Google只有在去年的I/O大會上宣布了一次就沒有過多的動作。認真說起來,即時APP對於開發人員而言是一項很酷的技術。Google宣布這項應用的想法在於,在運行一個APP之前不一定要下載安裝才行,而是可以立即啟動即時APP來獲得(現在來看,即時APP的理念趨同於微信小程序)。
由於這個想法需要Andriod的特定程序才能運行,所以不太可能像傳統的APP或HTML的程序那樣得到廣泛使用(也不被開發人員廣泛採用)。
不過,在今年的I/O大會上,Google或有可能將其重新投入日程。
另一方面,Allo也將添加新的功能,如像WhatsApp和Telegram所做的那樣,在網絡上,需綁定手機來操作。此外,Allo還將有望支持多設備和桌面系統。同時,DUO也將迎來小幅度的更新。
由於Google發展戰略的變化,像Andriod Wear、Andriod TV和其他的板塊,在本次I/O大會上將不再有新的期待或驚喜。
2017年5月29日
Google帝國研究———Google的本周觀點
摘要:Google帝國研究 本周觀點
作者:魏春穎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Google本周觀點:
昨晚騰訊深夜放大招,放出的微信iOS新版本中增加了類似谷歌搜尋引擎的「實驗室」功能,向用戶提供體驗新功能的入口,目前「實驗室」中已經增加了「搜一搜」和「看一看」兩大功能中,「搜一搜」不僅能查找微信內部內容,而且涉足網際網路信息,此舉被看做是微信「破牆而出」,與web戰場的百度正面硬鋼的第一次正面衝突。
微信「搜一搜」從移動端的花園圍牆內逆襲web搜索,勢必將改變整個網絡數字出版和數字營銷世界的版圖,而就在同一天,騰訊在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加入谷歌AMP移動網頁加速生態系統,這很有可能打破移動web和原生APP之間的競爭平衡,同時也將拉開社交應用與web搜尋引擎巨頭百度、以及數字內容分發之王「今日頭條」正面交火的混戰。以下內容轉自騰訊科技:
北京時間5月18日,谷歌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Google I/O在美國舉行,本屆大會聚焦Android系統、VR/AR、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等多個領域。其中在AMP(移動網頁加速)專場上,QQ空間也正式作為合作夥伴加入谷歌AMP開源生態,成為AMP開源生態在中國的重要參與者。
AMP即「Accelerated Mobile Pages Project「移動端網頁加速加載技術」」的簡稱,是由谷歌及內容商共同發起的改善移動網頁加速開源項目。目前,已經有數億個頁面支持AMP加速,涵蓋200多個區域和100多種語言,並有超過1萬名開發者持續為AMP開源項目貢獻自己的創意和力量。
該技術旨在將移動網頁使用體驗提升至一個全新層次,經過AMP技術處理過的網頁加載速度要比常規網頁快得多。甚至可以讓移動網頁加載速度降低至1秒以下,在移動終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秒開」。
根據騰訊最新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QQ空間月活躍帳戶數達到6.32億,智能終端月活躍帳戶數3達到6.05億,QQ空間透過完善直播及搜索功能以持續提高用戶參與度。目前,QQ空間在用戶分享頁面中支持AMP(加速移動頁面),極大提升了用戶瀏覽體驗。另外,QQ空間還在全國各地搭建起內容及組件加速點,凡符合AMP技術規範的頁面,都可以享受到加速體驗。
包括QQ空間、Twitter、新浪微博等社交網站的加入,讓AMP生態更加的繁榮。而通過本次合作,QQ空間也將為AMP開源項目貢獻自己的力量,致力於讓中國網民都能體驗到AMP帶來的移動網頁加速新感受。
IT之家5月18日消息 谷歌在剛剛結束的I/O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全新的Android Go,再次下探廉價設備平臺和發展中市場。安卓GO的定位有些類似於之前的Android One策略,為低端配置手機提供Android系統版本。
Android Go致力於為小內存設備優化,系統UI和內核能夠流暢運行在512MB內存設備上,應用也為帶寬和內存適配,Play Store將列出適合的應用,谷歌也發布了Building forBillions項目,幫助開發者打造安卓GO適配應用,比如谷歌自家的YouTube Go。
在Android O系統設備上,小於1GB內存的設備將自動獲得Android Go,Android Go是Android O的一個分支。隨著安卓版本的演化,谷歌也將帶來更多Android Go版本適配。
就設備總量來看,Android系統手機已經遠遠將iPhone甩在了後面,但就體驗的口碑來看,Android卻始終不如iOS。為啥?除了封閉的iOS生態系統有著更高的執行效率和安全特性之外,Android平臺的碎片化也難逃關係。Android的每次更新都會加入很多新功能,改進很多體驗。但真正有機會享用最新系統資源的卻僅限於新品,或是少數熱賣機型。絕大多數手機在上市一年後就會終止系統維護,而且終其一生也會始終停留在某個Android版本上。比如,某手機剛上市時預裝Android 6.0.1,斷續的系統更新永遠是建立在這個版本的
之所以遇到這個問題,除了手機廠商的態度和不作為以外,還涉及到很多技術層面的原因。比如某個處理器平臺只支持Android 6.x,晶片廠沒有給手機廠商提供Android 7.x的驅動(或相關技術支持),手機廠商想升級也沒轍。Android的每次更新都會加入很多新功能,改進很多體驗。但真正有機會享用最新系統資源的卻僅限於新品,或是少數熱賣機型。絕大多數手機在上市一年後就會終止系統維護,而且終其一生也會始終停留在某個Android版本上。
Project Treble計劃登場
為了解決Android碎片化問題,減少技術支持層面的拖累,谷歌終於開竅了,在推廣最新Android 8.0(又稱Android O)時提出了「Project Treble」計劃。
在Project Treble計劃出現以前,Android手機的更新都是這種節奏:Android新版本發布,處理器廠商會拿到第一手資源,進行底層的適配和修改後發送給採購該處理器的手機廠商,而後者會根據自己的需要繼續修改系統。而Project Treble計劃則改變了這個流程,谷歌將原本由晶片廠商負責的代碼修改工作納入到Android項目中,繞過晶片廠而直接將打包好處理器適配性的系統發送給手機廠商,從而大大節省時間和研發難度,讓手機廠商升級系統的門檻變得更低。對谷歌來說,讓所有的Android手機都能像其親兒子「Nexus」系列一樣,可以直接接收自己的推送更新才是終極目標。但是,每個手機廠商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開發全新的UI,捆綁各種自家或合作方的服務、APP,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呢,如果將系統更新權交給谷歌,大家用的都是原生Android,那可就擋著俺們的財路了。因此,所有的Android手機用的雖然都是谷歌的系統,但除了親兒子Nexus,其他手機的OTA升級都要走手機廠商自己的伺服器。不過,就小編的體驗來看,原生Android的確不是很適合國內用戶的習慣。經過國內廠商的適配之後真的挺好用,只要手機廠商別添加太多惹人厭的服務和APP就還可以接受。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大家覺得呢?
速度效率大幅提升
Android 8.0除了簡化升級難度外,系統本身也進行了諸多改善,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改進之處就FluidExperience(流暢體驗)和Vitals(核心功能)。
其中,Fluid Experience的內容包括引入了畫中畫支持,加入長按APP圖標調出通知窗口的Notification Dots功能。此外,Android 8.0還帶來了更加智能化的信息填充系統,未來不僅僅是Chrome中的表格信息,APP中的信息也可以自動填充了,新增的「智能文本選擇」可用於更加效率的複製和粘貼。看著很熟悉?沒錯,很多國產手機系統已經加入了智能填充功能了,比如自動填充驗證碼、日曆形成、航班信息等等。
至於Vitals(核心功能)則是更強調電池續航、安全性、啟動時間和穩定性。據悉,Android 8.0可讓APP的啟動速度較以往版本系統快了兩倍,這種加速完全是基於系統層面,運用到的技術包括代碼本地化、並發垃圾收集壓縮等等,而APP本身則沒有任何變化。
4、《Google製作了一個網站顯示了數百萬人繪製相同的對象》(2017年5月20日)
Google本周在Google I / 大會上公布了Quick, Draw!(快速繪畫)獲得的數據!顯示1500萬人如何繪出同樣的對象,從猴子到降落傘到手機。其中還包括用戶繪畫的臉部,大多數這些圖畫被解釋為自畫像。有些臉上長著頭髮,有的臉有大眼睛,有的戴著眼鏡,其他的臉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簡單的表情。谷歌表示,它已經開放所有的提交資料,所以開發人員可以使用這些數據開發任何基於視覺的AI。
5、谷歌將在本周I/O大會上推出下一代VR頭顯(2017年5月21日)
谷歌計劃在本周的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下一代VR頭顯。據悉,該VR頭顯將有可能是一款獨立VR頭顯,這意味著用戶不需要PC或者手機就可以隨時體驗。據報導,谷歌已經研發獨立VR頭顯一年有餘。該頭顯被譽為前沿科技,並且將集成內部追蹤系統。據消息認識透露,在大會上谷歌將會為大家揭曉這款VR頭顯,至於目前現有的DaydreamVR平臺谷歌有可能會忽略。谷歌的開發者大會將於本周三到本周五在芒廷維尤舉行,屆時該公司將在周三和周四的早上安排主題演講。谷歌在去年的I/O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Daydream平臺,該平臺能夠為安卓手機提供高端的VR遊戲體驗。目前谷歌將獨立VR頭顯視為該公司的下一個發展戰略,不過目前還不清楚該設備採用的是安卓系統還是單獨的作業系統。在許多方面,獨立VR頭顯都能夠幫助谷歌整合在過去幾年中所開發的功能和技術。比如,Tango是谷歌的AR平臺,起源於谷歌的X實驗室,不過之後被併入了VR團隊,也一直在開發Daydream。
許多類似的技術也可以被用於位置追蹤,這意味著頭顯可以在空間中追蹤用戶的動作,感應用戶是向前還是後退。目前該技術已被三大頭顯採用,不過他們均採用的是外部追蹤的方式。谷歌採用內部追蹤技術不僅可以節省用戶空間,還可以提高安裝的簡易型。內部追蹤技術被視為VR的下一代關鍵技術,有可能大幅簡化VR頭顯的使用。這就是為何Facebook也在不遺餘力地製造VR獨立頭顯。HTC同樣也承諾會打造一款集成內部追蹤的獨立VR頭顯。該技術也同樣被微軟的MR頭顯採用,比如宏碁和HP推出的獨立VR頭顯。通過獨立頭顯,谷歌能夠有效地整合此前的應用和技術,從分參與到VR和MR的變革浪潮之中。不過這類設備距離大眾普及還有一段時間。不僅是開發者需要為這樣的設備開發新的應用和體驗,同樣谷歌也需要解決設備普及所面臨的一些挑戰。比如內部追蹤技術對複雜環境的感知能力以及功耗問題。在本周舉行的I/O大會上,谷歌將有可能為大家揭曉答案。
VR儘管發展遇冷,但是全球科技廠商仍沒有放棄VR設備。例如微軟已經聯合聯想
合作夥伴推出Windows 10 VR設備,此類VR設備售價低廉,具備一定的AR功能特性,只要配合Windows10電腦即可使用。
與此同時,Facebook已經研發VR社交,目前已經初具雛形,未來Facebook更是希望VR社交可以無處不在。
作為世界巨頭的谷歌,其自然不會錯過VR發展潮流,在VR發展之初,其就已經推出VR眼鏡盒子---Cardboard,該設備一經推出,就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模仿潮流。
隨後在谷歌開發者大會上,谷歌正式推出基於安卓平臺研發而來的DaydreamVR平臺,隨後又推出VR眼鏡盒子---DaydreamView。
其可將兼容手機變成頭戴式VR瀏覽器。作為對抗三星Gear VR的產品,這款設備擁有150種應用。Daydream View是去年和谷歌Pixel和Pixel XL手機同時發布的,同時可與Moto Z和Z Force以及華為Mate 9 Pro、中興Axon 7兼容。
但是,由於VR缺乏應用程式以及獨立性等問題,導致VR在全球發展遇冷,儘管三星Gaer VR 在全球銷量領先,但多數都是作為贈品贈出,並非實際銷售。
而全球公認體驗最好的VR設備---HTV Vive,其銷量平平。銷量最高的索尼PS VR,也遠低於分析師的預測。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上文所說,由於VR應用生態不完善以及缺乏獨立性。例如谷歌Daydream View等VR眼鏡盒子都需要基於智慧型手機運行;而HTC以及微軟VR頭盔等設備都需要基於WindowsPC。
正是因為如此,谷歌一直都欲研發出獨立VR設備,讓其不用基於智慧型手機或者PC運行,擁有獨立運行特性。在沒有實現這一特性之前,谷歌為了增加VR的實用性,其已經研發在VR中查看消息的功能。
近日,根據外媒曝出的消息,谷歌很快就將推出無需與手機綁定的獨立Daydream平臺。
HTC和聯想正在研發首款獨立式Daydream設備,使用高通晶片,這些頭盔完全獨立運行,不需要與手機綁定就能運行Daydream VR應用。
它們也將內置WorldSense攝像頭,擁有室內追蹤和運動追蹤功能。這與微軟即將為Windows PC推出的低成本VR頭盔相似。但與之不同的是,谷歌不需要你通過電線與電腦相連。
另外,這些頭盔如何定價?電池能夠使用多長時間?它們有趣且容易使用嗎?至今還不清楚,但谷歌正打算用這些更先進的替代方案,代替自從去年開始出售的Daydream View VR頭盔。
這些聽起來都很有前途,但購買獨立頭盔可能要比購買手機附件更加昂貴,畢竟獨立VR將是擁有完整計算能力的虛擬實境設備,就像微軟研發出來的MR增強現實眼鏡頭盔設備,其在現實的基礎上疊加虛擬信息,但目前售價高昂。但是,不管怎麼說,獨立VR是未來發展趨勢。首先其擺脫了對智慧型手機和PC等依靠目前幾乎所有的VR設備都需要藉助智慧型手機或者PC的能力,這樣就大大限制了VR的使用範圍,特別是VR頭盔設備,其使用必須建立在PC的基礎之上,否則就無法使用。雖然移動VR增加了VR的便攜性,但智慧型手機畢竟是手機,由於續航、屏幕以及處理能力有限,其不可能長久使用,最重要是,智能手錶是通訊工具,一旦在VR眼鏡盒子中使用,其等於是與外界隔絕。
其次,獨立VR可以加速VR的發展由於目前的VR設備不具備便攜等特性,導致VR在發展中處處受阻。一旦VR作為一款獨立設備,其或許可以加速VR的發展,這樣一來,在使用VR設備之後,智慧型手機或PC依舊可以繼續工作。而且,在目前所有智能設備當中,悉數都是獨立設備,所以發展良好。而微軟推出的MR增強現實眼鏡頭盔,也是因為具有獨立的計算特性,才被蘋果等多數看好。由此可見,獨立VR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當網際網路概念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方興未艾之時,網際網路巨頭谷歌公司的執行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在前段時間舉行的座談會上大膽預言:網際網路即將消失,一個高度個性化、互動化的有趣世界——物聯網即將誕生。
施密特的此番言論可謂自我顛覆。他說:「我可以非常直接地說,網際網路將消失。」
1、網際網路即將消失,物聯網將無所不能
施密特稱,未來將有數量巨大的IP位址、傳感器、可穿戴設備,以及雖感覺不到卻可與之互動的東西,時時刻刻伴隨你。「設想下你走入房間,房間會隨之變化,有了你的允許和所有這些東西,你將與房間裡發生的一切進行互動。」
他表示,這種變化對科技公司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機會,「世界將變得非常個性化、非常互動化和非常非常有趣」。這位谷歌掌門人認為:「所有賭注此刻都與智慧型手機應用基礎架構有關,似乎將出現全新的競爭者為智慧型手機提供應用,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超級電腦。我認為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將帶來每年300億美元的市場利潤,屆時將會出現25億個設備連接到物聯網上,並將繼續快速增長。
由此帶來的巨大市場潛力已經成為美國科技公司新的增長引擎,包括思科、AT&T、Axeda、亞馬遜、蘋果、通用電氣、谷歌與IBM等在內的美國公司爭相搶佔在物聯網產業的主導地位。
2、看高科技500強爭相布局物聯網
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物聯網概念成為最大看點之一。智能家居、數字醫療、車聯網等產品的推出,使得物聯網技術真正服務於智能生活。
「物聯網不是趨勢,它是現實。」三星電子總裁兼執行長尹富根(YoonBoo-keun)在CES的演講上,把物聯網作為了三星重點業務方向。尹富根同時透露了三星技術支持物聯網的時間表:2017年,所有三星電視將成為物聯網設備;五年內所有三星硬體設備均將支持物聯網。
無獨有偶,晶片巨頭高通也在CES上披露了自己的物聯網計劃。高通總裁德雷克•阿伯勒(DerekAberle)在CES上表示,高通向全球超過30個國家推出了15款物聯網設備,涉及數字眼鏡、兒童跟蹤器、智能手錶等多個產品。未來,高通將以智慧型手機為支點,拓展車聯網、醫療、可穿戴設備等領域。
製造業巨頭也希望在物聯網中確立自己的領導者地位。通用電氣去年十月宣布與一眾技術巨頭結盟建立起物聯網聯盟。通用電氣此舉的目的是尋求各方對旗下Predix平臺的支持。Predix軟體旨在令各種物聯網端點具備智能化。
全球範圍內的其他合作也正在展開。英特爾已攜手美國聖何塞市,利用公司強項,進一步推動該市的「綠色視野(GreenVision)」計劃。英特爾公司全球物聯網業務開發銷售總監GreggBerkeley表示,英特爾目前正與二三十個全球合作夥伴,討論如何利用英特爾的物聯網技術建設智能城市,有些合作在亞洲,有些遍及歐洲。
3、物聯網和網際網路究竟有什麼區別?
作為網際網路的延伸,物聯網利用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而它對於信息端的雲計算和實體段的相關傳感設備的需求,使得產業內的聯合成為未來必然趨勢,也為實際應用的領域打開無限可能。
在過去一年,雲計算和大數據繼續發酵,物聯網也成為未來大趨勢之一。很多網友對於物聯網和網際網路之間有何關係存在疑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是網際網路?即Internet,又稱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等,是網絡和網絡之間串聯而成的龐大網絡。而物聯網是的英文縮寫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也即物物相連的網絡。
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簡單地說,物聯網是一種建立在網際網路上的泛在網絡。物聯網技術的重要基礎和核心仍舊是網際網路,通過各種有線和無線網絡與網際網路融合,將物體的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
4、物聯網是一個新的江湖,一個比網際網路大太多太多的江湖
網際網路在20多年來幫助人們解決了信息共享、交互,幾乎在瞬間顛覆了很多傳統的商業模式,把賣產品變為賣內容和服務,是個了不起的產業成就。雷軍很早前曾說過:「未來沒有所謂的網際網路企業,未來每個公司都變成物聯網公司。」這個江湖夠大了吧。
但從分工上理解,網際網路還只是物聯網中的一部分,主要是IT服務方面。物聯網因為其「連接一切」的特點(「連接一切」是馬化騰在2013的WE大會上提出來的未來第一路標),它具有很多網際網路所沒有的新特性。
比如,網際網路已經連接了所有的人和信息內容,提供標準化服務,而物聯網則要考慮各種各樣的硬體融合,多種場景的應用,人們的習慣差異等問題。
相對於網際網路,物聯網需要更有深度的內容和服務,以及更加差異化的應用,也將更加的人性化,這也符合們不停地追求更好的服務體驗,這是個亙古不變的剛需。
因此,也可以這樣斷言,未來所有的公司都是物聯網企業。他們享受著物聯網的各種便利,利用物聯網工具和技術,生產物聯網產品,為人們提供物聯網服務。
5、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針對網際網路的特性,專家總結了物聯網應用中的三項關鍵技術:
1.傳感器技術
這也是計算機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大家都知道,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計算機處理的都是數位訊號。自從有計算機以來就需要傳感器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計算機才能處理。
2.RFID標籤
也是一種傳感器技術,RFID技術是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RFID在自動識別、物品物流管理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3.嵌入式系統技術
是綜合了計算機軟硬體、傳感器技術、集成電路技術、電子應用技術為一體的複雜技術。經過幾十年的演變,以嵌入式系統為特徵的智能終端產品隨處可見;小到人們身邊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衛星系統。
嵌入式系統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推動著工業生產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如果把物聯網用人體做一個簡單比喻,傳感器相當於人的眼睛、鼻子、皮膚等感官,網絡就是神經系統用來傳遞信息,嵌入式系統則是人的大腦,在接收到信息後要進行分類處理。
這個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傳感器、嵌入式系統在物聯網中的位置與作用。
總之,我們可以發現物聯網概念是在網際網路概念的基礎上,將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品與任何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物聯網和物聯網概念的關係也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附:物聯網產業鏈全景圖(收藏)
物聯網發展的當務之急是先聯網,再談增值應用。
一、巨頭入局,行勝於言
英特爾:2014年發布愛迪生(Edison)可穿戴及物聯網設備的微型系統級晶片,2015年推出居裡(Curie)晶片,集成了低功耗藍牙通信能和運動傳感器;
谷歌:提出Project IoT物聯網計劃,2015年發布Brillo物聯網底層作業系統,該系統源於Android,支持ARM、X86、MIPS架構的智能硬體;
思科:2016年斥資14億美元收購Jasper全部股權,完善物聯網生態體系;
軟銀:擬310億美元收購晶片專利授權巨頭ARM,卡位物聯網晶片端;
華為:推動NB-IoT標準制定;先後發布物聯網作業系統LiteOS、NB-IoT端到解決方案,提出「1+2+1」戰略,努力構建OceanConnect生態圈;
百度:2015年發布百度IoT,與ARM、MTK、TI、科通芯城等聯合推動物網發展;
阿里巴巴:2016年發布物聯網整體戰略,集合旗下阿里雲、阿里智能、YunOS,聯合打造面向物聯網時代的服務平臺;2014年還聯合慶科發布物聯網作業系統MICO;
騰訊:2014年推出「QQ物聯智能硬體開放平臺」,將QQ帳號體系及關鏈、QQ消息通道等核心能力提供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車載、傳統硬體等領域合作夥伴,實現用戶與設備及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互動;
中國移動:成立物聯網公司、車聯網公司,搭建物聯網專網、提供專號、建設物聯網設備接入管理平臺和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大力推動物聯網業務展。
二、物聯網產業鏈包含八大環節
晶片提供商、傳感器供應商、無線模組(含天線)廠商、網絡運營商(含 SIM 卡商) 、平臺服務商、系統及軟體開發商、智能硬體廠商、系統集成及應用服務提供商。
三、物聯網八大環節供應鏈如下
1、物聯網晶片供應商
晶片是物聯網的「大腦」,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半導體晶片是物聯網幾乎所有環節都必不可少的關鍵部件之一。依據晶片功能的不同,物聯網產業中所需晶片既包括集成在傳感器、無線模組中,實現特定功能的晶片,也包括嵌入在終端設備中,提供「大腦」功能的系統晶片——嵌入式微處理器,一般是MCU/SoC形式。
傳統的國際半體巨頭,如ARM、英特爾、高通、聯發科、飛思卡爾、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等。國內主要廠商包括:華為海思、展訊、北京君正、全志科技、北鬥星通、通富微電、華天科技、力源信息、潤欣科技等。
國內而言,一些廠商從特定細分領域入手產品。國內而言,一些廠商從特定細分領域入手,包括晶片設計、製造、封測等,並逐步縮小與國外廠商的技術差距。
2、傳感器供應商:塑造物聯網的「五官」
傳感器是物聯網的「五官」,本質是一種檢測裝置,是用於採集各類信息並轉換為特定信號的器件,可以採集身份標識、運動狀態、地理位置、姿態、壓力、溫度、溼度、光線、聲音、氣味等信息。廣義的傳感器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敏感元器件、RFID、條形、條形碼、二維碼、雷達、攝像頭、讀卡器、紅外感應元件等。
工程常用的傳感器可分為物理類傳感器、化學類傳感器,生物類傳感器三大類。而根據傳感器的基本知功能可細分為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溼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十種。
傳感器行業由來已久,目前主要由美國、日本、德國的幾家龍頭公司主導,如博世、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霍尼韋爾、飛思卡爾、英飛凌、飛利浦、樓氏電子等。
我國傳感器市場中約70%左右的份額被外資企業佔據,我國本土企業市場份額較小,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有漢威電子、歌爾股份、高德紅外、耐威科技、華工科技、遠望谷等。
3、無線模組廠商:實現聯網和定位的「關鍵」
無線模組是物聯網接入網絡和定位的關鍵設備。無線模組可以分為通信模組和定位模組兩大類。常見的區域網技術有WiFi、藍牙、ZigBee等,常見的廣域網技術主要有工作於授權頻段的2/3/4G、NB-IoT和非授權頻段的LoRa、SigFox、等技術,不同的通信對應、不同的通信模組。
NB-IoT、LoRa、SigFox屬於低功耗廣域網(LPWA)技術,具有覆蓋廣、成本低功耗小等特點,是專門針對物聯網的應用場景開發的。
此外,我們認為廣義來看,與無線模組相關的還有智能終端天線,包括移動終端天線、GNSS定位天線等。目前,在無線模組方面,國外企業仍佔據主導地位,包括Telit、Sierra Wireless等。
目前,國內廠商也比較成熟,能夠提供完整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包括模組廠商華為、中興通訊、環旭電子、移遠通信、芯訊通、中移物聯網公司、上海慶科、利爾達、博鵬發,天線廠商信維通、碩貝德,北鬥星通等。
4、網絡運營商:掌控物聯網的「通道」
網絡是物聯的通道,也是目前物聯網產業鏈中最成熟的環節。廣義上來講,物聯網的網絡是指各種通信網與網際網路形成的融合網絡,包括蜂窩網、局域自組網、專網等,因此涉及到通信設備、通信網絡(接入網、核心網業務)、SIM製造等。
考慮到物聯網很大程度上可以復用現有的電信運營商絡(有線寬帶網、2/3/4G行動網路等),同時國內基礎電信運營商具有壟斷特徵,是目前國內物聯網發展的最重要推動者。
因此我們在這個環節將聚焦三大電信運營商和與之緊密相關、且會受益與之緊密相關、且會受益與之緊密相關、且會受益與之緊密相關、且會受益蜂窩物聯網終端增長的SIM卡製造商身上,如東信和平、恆寶股份、天喻信息等。
5、平臺服務商:完善物聯網物聯網的「有效管理」
6、系統及軟體開發商:打造物聯網的「動脈」
目前,發布物聯網作業系統的主要是一些IT巨頭,如谷歌、微軟、蘋果、華為、阿里等。由於物聯網目前仍處階段,應用軟體開發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集中在車聯網、智能家居、終端安全等通用性較強的領域,如盛路通信、海爾、啟明星辰等。
7、智能硬體廠商:提供物聯網的「終端承載」
智能硬體是物聯網的承載終端,是指集成了傳感器件和通信功能,可接入物聯網並實實現特定功能或服務的設備。如果按照面向的購買客戶來劃分,可分為To B和 To C類:
To B類:包括表計類(智能水錶、智能燃氣表、智能電錶、工業監控檢測儀表等)、車載前裝類(車機)、工業設備及公共服務監測設備等;
To C類:主要指消費電子,如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
鑑於物聯網極為豐富的應用場景,終端類型多,我們在此僅列舉一些ToB類、市場需求較大、且該類終端生產企業相對集中的廠商,如三川智慧、新天科技、漢威電子。
8、系統集成及應用服務提供商:物聯網應用落地的「實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