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轉動趣談,地球上距離地心最遠點不在珠穆朗瑪峰

2020-12-04 科學塢

在物理學中,很多複雜的運動都可以分解為這平動和轉動的組合。相對來說,平動比較容易理解,我們今天就利用生活中常見的轉動現象,給大家介紹一下轉動中的物理規律。不用擔心看不懂,接下來沒有任何公式。

說到轉動,大家都能張口就來,比如滾筒洗衣機、旋轉的鏈球、陀螺、行星的自轉和公轉。旋轉不僅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不要小看一杯旋轉的茶水,人類利用茶水旋轉的原理可以做很多事情。小到洗衣機脫水、大到火箭發射、地球的四季更迭、未來甚至有可能幫助我們解決能源問題。

一、茶杯中的漩渦

如果您跟我一樣喜歡用玻璃杯喝茶,一定會注意到,滿杯的時候,還可以再添加一點,杯口的茶湯會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形成一個向下彎曲的表面,高出杯口。如果不是滿杯,除了邊緣處,整個茶湯的表面就是一個光滑的平面。

但凡事都有例外,如果我們用一個勺子,沿著順時針或者是逆時針攪動茶湯,茶湯就會在茶杯中旋轉,並形成一個向下凹進去的液面。液面的最高點是茶水與杯壁的交界處。

這是因為,用勺子攪動的過程是在將茶水向外推擠,由於茶水距離杯壁很近,被束縛在一個小空間裡,所以它只能向上爬。在寬闊水中形成的漩渦周圍,就不會出現水面升高現象。如果沒有杯壁的束縛,茶水就會沿著勺子推動的方向直線前進。

二、傾斜的彎道與高速通過的車輛

讓一個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旋轉應該是最簡單的物理實驗了,大致有四種方法來實現:1、在水平面上設置一個圓周軌道;2、用一根細繩拉住小球;3、將小球用細繩懸掛起來;4、用一個圓形的凹面的內表面。

上面四種實驗方法都在提醒著我們一個事實,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需要一個指向圓心的力來迫使它不斷改變方向,如果失去了這個力,物體就停止旋轉,變成直線運動。因此想讓物體旋轉,就必須要提供這樣一個力。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需要的力就越大。

這個現象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比如在公路、鐵路的彎道都會設置一定的傾斜角度。當車輛高速駛入彎道時,與茶杯中的茶水一樣,它要保持著直線運動,而路面是彎曲的,彎曲的路面為車輛提供了垂直於彎道的支持力。

這個力與重力所形成的合力指向彎道的圓心,使得車輛即使是高速通過彎道,也可以不完全依賴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從而增加了彎道通過的安全性。

如果允許車輛以更高的速度通過彎道,那麼彎道設計的傾斜角度就要更大,速度越快,需要的向心力就越大。傾斜角度越大,能提供的向心力也就越大,所以不用擔心會被平坦的路面給甩出去。甚至如果你的速度足夠塊,你能把車開到幾乎與地面垂直的牆上去。飛車雜技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三、印度拋餅與地球自轉

印度拋餅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食品,製作這種麵食甚至是需要很高的技藝,將面和好,做成小麵皮,然後用類似東北二人轉的手法旋轉著向上拋,當麵皮出手之後,如果忽略空氣阻力,那麼就只剩下地球的引力作用了。

高速旋轉的麵皮內部成分之間存在著相互拉扯的力量。由於麵皮內部的拉力不能滿足旋轉索需要的向心力,麵皮會因為旋轉被向外拉扯,這跟茶杯裡旋轉的水的情況是一樣的,由於沒有杯壁的限制,即麵團內部的拉扯力量不足以抗衡麵團向外運動的慣性力,所以麵皮會隨著旋轉被拉大。

所有旋轉的物體,其內部都會產生這樣的拉扯的力量。記得有一年春晚,黃宏有一句臺詞「小錘40,大錘80」,如果我們同樣掄動錘子,就會感受到這種拉扯的力量,相同的轉速的情況下,抓緊大錘要更吃力。而且這種力量,還會隨著錘柄的長度增加而增加。

由於固體不會發生形變,所以我們看不到這種力的作用,但是柔軟的麵團內部的拉扯力量不足以抗衡旋轉產生的慣性力,於是我們看到麵團被旋轉力拉扯成了薄麵餅。地球自轉與旋轉的麵餅一樣,內部同樣存在著這種拉扯的力量。

地球自轉與拋餅不同的是,地球的質量很大,它的引力還算強大,所以,它沒有像麵團一樣變得扁平,還保持著接近球形。但也正是因為旋轉,地球也會被這個力拉扯得發生一點點的形變,這導致了地球的赤道部位要略微隆起一些,兩極略短。

如果你站在赤道上,那麼你距離地心的距離要比北極距離地心的距離遠21公裡。正是由於地球自轉造成了如今地球的形狀,也導致了儘管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是地球上的第一高峰,但它的峰頂並不是地球表面上距離地心最遠的地方。

事實上,距離地心最遠的那個點位於赤道上——海拔只有6268米的欽博拉索山的山巔。如果你站在那裡,那麼你距離地心的距離要比珠穆朗瑪峰的峰頂與地心的距離多出2公裡。

四、沒羽箭和人造衛星

少時讀《水滸》,好奇過其中的十八般兵器,對沒羽箭張清尤感興趣,飛石擊人,百發百中。後來收藏民國「煙盒畫片」一百單八將,張清這一枚畫的是他騎在馬上,一手提槍,一手掌握「沒羽箭」欲待發射,正點出人物精神。那美其名曰「沒羽箭」的石頭果真厲害!

沒羽箭是一種用繩索或者是皮帶把石球束起來製成的複合武器,一些原始部落已經會製造這樣的狩獵工具。它的使用原理是這樣的:起初,你通過繩索賦予石頭一個向心力,讓石頭轉動起來;然後突然釋放,向心力消失,石頭無法繼續旋轉,所以它會沿著直線向外飛出。

就在此刻,我和你都在跟著地球一起自轉,每隔24小時,我們會繞地球的自轉軸轉一圈,由於地球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我們對這種旋轉運動沒有任何感覺。

在赤道上,地球自轉的橫向速度(線速度)大約是1670公裡每小時。我的位置在遼寧鞍山,橫向速度大約是1200公裡每小時。但我們為什麼沒有被甩出去?這是因為地球的吸引力足夠強大。

事實上,非但在地面上你不會被甩出去,即使是在地球衛星軌道上,地球的引力也不會讓你甩出去。而火箭在發射時,還可以藉助地球自轉獲得更高的速度。

我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位於海南省海南文昌市龍樓鎮星光村的一片西瓜地,緯度約為19°30」,毗鄰大海,在這裡建設發射場,可利用距離地球自轉軸遠優勢,獲得更高的初始速度,提高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能力,延長衛星使用壽命,效費比高。

而早期,我國內陸的發射場地,與文昌發射中心相比,距離地球自轉軸更近,即使用相同推力的火箭,運載能力也要更低。

如果你以為,利用地球自轉在低緯度建立發射場是利用旋轉來提高火箭的發射能力的唯一辦法,那麼你就真的太out了。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用「沒羽箭」的原理來發射火箭,並且已經通過了測試。

2018年,美國初創航天發射企業旋轉發射公司(Spinlaunch)公布了利用旋轉加速技術進行航天發射的方案。整個方案不採用火箭,而是將發射載體(小型火箭上面級)裝在一個真空管中,核心動力是一個大型離心機(發射裝置),如圖下所示。

管子高速旋轉後將發射載體拋出,發射速度達到3倍音速。利用慣性達到60千米的高度,然後發動機點火工作,將載荷送入軌道。這個系統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為100kg,每天能夠進行5次發射,能夠實現低成本快速響應進入空間。

這個看上去很科幻的系統,其實跟「沒羽箭」張清利用皮繩拋石頭的原理是一樣的。只不過「繩子」更長,轉速更快,拋射得更遠。

五、地球的轉動為什麼不會停止——角動量守恆定律。

行星的公轉是一種慣性運動,地球自然也不例外。地球之所以沒有落入太陽,是因為太陽也在彎曲,雖然地球在一段時間內,向太陽下落了一段距離,但是地球在軌道上也移動了一段距離。這段距離正好契合太陽表面的弧度。

因此,我們可以說,地球實際上是一直在落向太陽,而太陽也一直在彎曲,二者最終達到軌道飛行的美妙平衡。是一定的軌道速度把地球留在了太陽表面的天空中,由於地球在自己的軌道上,沒有任何阻力,所以地球完全可以永不停歇地圍繞著太陽轉圈,不斷下落,但永不墜落。

同樣的道理可以解釋為什麼地球自轉永不停歇。這也是因為地球在自轉的時候,地球上的任何一點所需要的向心力都由地球自身的引力提供,同時組成地球的物質提供的支撐力阻止了地球表面物質向地心塌陷。

這個規律在物理學上叫做角動量守恆定律,是物理學的普遍定律之一。例如一個在有心力場中運動的質點,始終受到一個通過力心的有心力作用,因有心力對力心的力矩為零,所以根據角動量定理,該質點對力心的角動量守恆。因此,質點軌跡是平面曲線,且質點對力心的矢徑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如果把太陽看成力心,行星看成質點,則上述結論就是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二定律。

六、利用轉動為未來能源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飛輪儲能技術作為未來大規模儲能的應用方式之一進入國人的視野還是最近兩年的事。目前,我國的飛輪儲能技術還停留在實驗室研究階段,與國外技術水平差距在10年以上。」

所謂飛輪儲能,是利用高速旋轉的飛輪或者是滾筒將能量以轉動動能的形式儲存起來。需要能量時,飛輪減速運行,將存儲的能量釋放出來。我們小時候玩過的回力玩具汽車就是飛輪儲能的簡單應用。

不過,現在對飛輪儲能的要求是將其應用於更大規模的儲能。飛輪儲能的技術優勢是技術成熟度高、高功率密度、長壽命、環境特性友好。目前,國外產品經過不斷地更新和提高性能,壽命已經達到15年、10萬次以上。而化學電池一般只有幾千次充放電的壽命,往往幾年就需要更換。

飛輪儲能的原理與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原理一樣,都遵循角動量守恆定律。旋轉的茶水、拋石器、傾斜彎道上的汽車、衛星運行都遵循同樣的物理定律,不過,現代的科技最終將會將簡單的原理轉化為實用的解決方案,在未來,我們將會看到飛輪儲能技術日漸普及。

結束語

通過前面的例子,我希望大家對於轉動的物理規律能夠有一定的了解。之所以說物體發生了轉動,是因為我們看到物體走過的軌跡是圓周或者是一段圓弧;由於我們看不到力的作用,但是通過實驗和觀察可以總結出,物體能夠做旋轉運動,是因為有一個指向圓心的力使得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

而對於旋轉的應用來說,我們其實是在利用旋轉中物體的向心力和慣性力的合力變化,來實現我們要完成的任務。

我之所以近期在寫這些沒有公式的科普文章,是希望小夥伴們能夠把書本上學到的考試技能,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如果您已經是一位高手,希望您能加入到科普的行列中來,如果您不願意給雜誌投稿,可以跟我聯繫,聯合發表。

歡迎關注@郭哥聊科學,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持續輸出高質量的科普文章。

相關焦點

  • 距離地心最遠的山,為啥不是珠穆朗瑪峰?原因居然是這樣
    按照我們的常識,珠穆朗瑪峰既然是地球上最高的山,那麼就自然是距離地球地心最遠的一座山,但事實並非如此,距離地球地心最遠的山脈不是中國的珠穆朗瑪峰,而是位於厄瓜多中西部的一座高山青坡拉索山,厄瓜多是一個位於南美洲的國家,在國際上的名氣並不是很大,相信很多朋友都沒有聽過這個國家的名字。
  • 我們都錯了,珠穆朗瑪峰並不是離地心最遠的山
    珠穆朗瑪峰,是全人類公認的世界第一高峰,但是人們經過測量發現,珠穆朗瑪峰的峰頂並不是離地心最遠的地方,離地心最遠的地方是在南美洲的欽博拉索山的峰頂。世界最高峰的桂冠應屬欽博拉索山。真奇怪!這是怎麼回事?
  • 位於七大洲的最高峰,離地心最遠的卻不是珠穆朗瑪峰
    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最高海拔只有3500米,位於博科沃伊山脈,相對於其他大洲高峰它是最矮的,但是它的周圍卻有著77條冰川河流。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海拔高達5895米,位於坦尚尼亞及東非大裂谷,是坦尚尼亞和肯亞的分界線,在非洲這座山脈不僅是一座雪山,而且還是一座火山。它也被稱作是「非洲屋脊」。
  • 珠穆朗瑪峰雖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卻不是距離地心最遠的一點
    珠穆朗瑪峰面積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山嶽冰川就有15條,最大的絨布冰川長達26千米,平均厚度達120米,最厚處超過300米以上。這些冰川類型齊全,其上限一般在7260米。冰川的補給主要靠印度洋季風帶兩大降水帶積雪變質形成。其中最大、最為著名的是複式山谷冰川—絨布冰川。
  • 南美洲厄瓜多的欽博拉索山,是地球表面距離地心最遠的地方
    地球表面距離地心最遠的地方不過,地球的形態還是很接近正球體的,因為上述所有的凹凸,其差距都很小,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但是不管怎麼樣,這麼一來地球表面的各個點距離地心的距離就不一樣了,那麼哪裡是地球表面距離地心最近的地方呢?
  • 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並非珠穆朗瑪峰,而藏於欽博拉索山
    所以,自然來說珠穆朗瑪峰的峰頂也是我們地球上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這是理所當然的,不過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因為我們的地球並不是一個完全規則的球體,而是一個橢球體,並且中間部分兩邊是凸出來的。員原本欽博拉索山的海拔並不算很高,僅僅只有6272米左右,相差珠穆朗瑪峰2000多米。
  • 地球表面哪個地方距離地心最遠?
    二是欽博拉索山正好位於赤道附近(赤道以南1度多),而該地點的地球半徑要比珠穆朗瑪峰所在緯度(近28°N)的地球半徑要大。首先讓我們先來看看地球的赤道半徑和極半徑的區別:地球的赤道半徑(Equatorial radius):是指從地心到赤道的距離,這個數字為6378.1370km。赤道半徑通常用於地球與其他星球進行大小比較。
  • 地表上距地心最遠的山是哪座?珠穆朗瑪峰比這座山「矮」2000米
    說到世界最高峰,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亞洲的珠穆朗瑪峰,但是在南美洲的厄瓜多還有一座「世界最高峰」,它叫欽博拉索火山,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個「最高」真的名副其實。它海拔6310米,是厄瓜多的最高峰,同時也是地球表面離地心最遠的地方。欽博拉索「最高」的秘密在與它的地理位置,它位於赤道附近、南緯1.5度左右。地球並不是一個規則的圓球體,而是赤道長、兩極短的扁球。
  • Mountain|珠穆朗瑪峰竟然不是地球最高點?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的第一高峰,世界上許多熱愛登山,喜歡挑戰自我的冒險家都想挑戰一下這座世界最高峰。你可能不知道,珠穆朗瑪峰雖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並不是地球最高點。那麼,地球最高點在哪裡呢?讓我們先學習今天的單詞,然後在Tips小貼士裡尋找答案吧!寶寶讀對了沒?
  • 珠穆朗瑪峰8848.86米,欽博拉索山6272米,後者才是世界之最?
    然而,若去掉「海拔」二字,以地心為參照物來計算的話,珠穆朗瑪峰便不能再稱作世界最高峰了。因為,位於南美洲厄瓜多中部的欽博拉索山,它的頂峰距離地心距離約為6384千米,而珠穆朗瑪峰也才約6382千米,相較欽博拉索山,珠穆朗瑪峰整整「矮」出了大約2千米。
  • 西媒:欽博拉索山成距地心最遠山峰 比珠峰還遠2000米
    西媒稱,法國與厄瓜多科學家展開合作,通過GPS等手段確認,厄瓜多境內的欽博拉索山的高度為6263.47米,比該國大地測量機構測量的數據低5米,但依然是地球上距離地心最遠的高峰。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4月8日報導,法國發展研究所的科學家讓-馬蒂厄·諾凱表示可以確定欽博拉索山的頂峰距離地心6384415.98米,是地球上距離地心最遠的一點。  諾凱表示,位於秘魯中部的瓦斯卡蘭山是地球上距離地心第二遠的高峰,與欽博拉索山之間的差距約為40米。他還稱,欽博拉索山比位於北緯20度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與地心距離遠2千米。
  • 世界最高峰不是珠穆朗瑪峰?
    日本最著名的火山當屬富士山了。富士山是由三次火山大爆發噴出的熔巖堆積而成的。另一種就是地表經過褶皺運動擠壓而形成的山。舉例來說,當我們水平地拿起一塊墊板,從兩端用力擠壓,墊板就會彎曲變成小山的形狀。這個數值是用「地心到珠峰頂端的距離」減去「地心到珠峰大地水準面的距離」得到的。地球上的地形千差萬別,既有超過8000米的高山,也有低過1萬米深的海溝。由於地殼的密度並不平均,密度大的地方重力會較大,因此地球的重力也不是固定的。70%的地球表面都是海洋。因此大地測量學把與世界平均海平面相重合的「重力等勢面」作為「大地水準面」,以此代表地球的基本形狀。
  • 全球最極端 震撼十個極點
    比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要深2000米。6、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英國):距離大陸最遠的可居島位於大西洋南部的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是世界上距離大陸最遠的可居住的群島,距離最近的大陸3219公裡。8、欽博拉索山(厄瓜多):距離地心最遠的地方,頂峰距地心6384千米欽博拉索山的海拔為6310米,擁有地球中心最高山峰的名聲。
  • 因為這些原因,珠穆朗瑪峰比這座山「矮了」2100米!
    1.距離地心最遠的地方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境內,有一座叫做欽博拉索的山脈。它是一座死火山,屬於安第斯山脈一部分。欽博拉索山的海拔高度是6,263米,和珠穆朗瑪峰8,848米的海拔高度比起來確實差了不少。但是欽博拉索山卻是地球上距離地心最遠的地方!
  • 世界最接近地心的地方,深度超過1萬米,裡面卻仍有生物活動
    從古至今,人類對於地球的探索就從未停止過,在科學技術還很落後的時候,對於很多自然現象不了解,因此人們就把這些歸結於神鬼說,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地球的認識在不斷的刷新,越是了解地球,就越為它的神奇而感到驚嘆。但是地球實在是太大了,人們對它的了解到現在還只是九牛一毛。
  • 世界上離地球中心最遠的地方,並不是珠穆朗瑪峰的峰頂
    欽博拉索除了是厄瓜多最高的山峰之外,還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它的峰頂是離地心最遠的點,而不是很多人認為的珠穆朗瑪峰的峰頂。這是由於地球是個扁圓形的球體,在赤道周圍是向外隆起的。【圖2】欽博拉索峰山腳下的一種南美野生駱駝。地球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球體。由於地球的自轉,這顆行星在赤道附近的厚度要比在兩極的厚度大。
  •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從這個角度看不是世界最高峰,只排第五!
    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當我們談到一座山的高度時都會加上一個海拔二字。這種方法不再以海平面作為參考,而是以地球的中心點——地心。這種測量方法夠奇葩吧!但是科學家自有科學家的道理。地心只有一個嘛,對誰來說都是公平的。以地心作為參照,那些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的排名就要顛覆我們傳統的認知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居然不是世界最高峰了,排名一下落到了第五名!原來地球不是一個標準的球體,是一個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類似橢圓形的球體。
  • 海拔6272米不及珠穆朗瑪峰,卻被認為是地球最高,更近太空山峰?
    然而,若去掉「海拔」二字,以地心為參照物來計算的話,珠穆朗瑪峰便不能再稱作世界最高峰了。因為,位於南美洲厄瓜多中部的欽博拉索山,它的頂峰距離地心距離約為6384千米,而珠穆朗瑪峰也才約6382千米,相較欽博拉索山,珠穆朗瑪峰整整「矮」出了大約2千米。
  • 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的下面是什麼?離地心還有多遠?
    ​位於太平洋西北地區海底的馬裡亞納海溝,是目前地球上人類已知的最深海溝。該海溝的平均深度為8000米,最深處是被稱為挑戰者深淵的地方,其深度可達11034米。如果把地球上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放到馬裡亞納海溝裡,那麼,它會完全被海水淹沒,珠峰無法露出水面。
  • 防煙分區內的排煙口距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超過( )m。
    防煙分區內的排煙口距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超過( )m。微信掃碼關注「消防工程師」公眾號,免費獲取更多「備考資訊」,考試不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