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教學視頻連結附在文末。(每期的圖文教程都有相關視頻教程,圖文結合視頻,學習效果更好哦)
在Photoshop軟體中,有許多神奇的本領,極坐標就是其一。
我們先來看一張圖,如下圖所示,這是Photoshop cc2017版本的啟動界面圖,這張圖非常的酷炫,要製作出這個效果,我們用到的主要工具是極坐標。
本期教程,我們就來學習使用極坐標製作啟動界面效果圖,有興趣的朋友一塊做起來吧。
工具/材料:
電腦、Photoshopcc2019、素材圖片兩張(一張放於畫布中心的梅花鹿剪影素材,一張用於極坐標變形的風景素材)
方法/步驟:
操作分兩部分來進行:
一、製作圓形圖
1、打開準備好的風景素材,點擊「圖像-圖像大小」,原圖寬度:1024像素;高度:696像素;如下圖所示,我們將高度也設置為「1024」像素,與寬度的長度一樣,都是1024像素,這樣設置後,我們就得到了一個正方形的圖像。
這一步操作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在後面執行極坐標命令後,圖像可以變成圓形的圖,而不會變成橢圓形。
2、Ctrl+J複製背景圖層,Ctrl+R調出標尺工具,如下圖所示,從上方標尺處拉出一條水平參考線,放置在最高山峰處;再拉出第二根水平參考線,以左側圖像為準,放置在另一高峰處。
Ctrl+t自由變換,在選框中單擊滑鼠右鍵,在打開的菜單中,選擇「變形」。
以參考線為準,如下圖所示,拖動手柄向上拉,將右側山峰提至參考線處,這樣左右兩端的山峰就會在同一高度。這一步操作的目的是為了,在執行極坐標命令後,左右兩端的山峰能夠更好地銜接成一個規整的圓。
3、Ctrl+H隱藏參考線,Ctrl+R隱藏標尺,Ctrl+E合併圖層。
點擊「濾鏡-扭曲-極坐標」,如下圖所示,在打開的「極坐標」對話框中,選擇「從平面坐標到極坐標」,點擊確定。
大家可以看到,因為我們在前面一步做了變形處理,左右兩端的山峰銜接的比較好,不會一高一低錯位的厲害。
4、此時,觀察圖像,中間的圓形部分比較小,小編需要中間有大一些的空間。
點擊「濾鏡-扭曲-擠壓」,如下圖所示,調整擠壓的參數「數量」:當「數量」的數值為負時,圖像由中心向外擠壓;當「數量」的數值為正時,圖像由外向中心擠壓;「數量」的絕對值越大,擠壓的力度越大,本案例設置「數量」為「-25%」。
好,點擊確定。觀察圖像,中心部分因為向外擠壓,變大了一些。
5、觀察圖像,此時圖像中最大的bug,就是畫面中有一條直線,這條線是使用極坐標後,左右兩端相連,銜接所產生的這條直線,它比較生硬,比較刺眼,我們有必要對它做一個處理,
這裡如果是雲彩、草地,海洋之類相似度高的圖像,選擇「仿製圖章工具」或者是「修復畫筆工具」等,對這條直線進行柔和處理的話,會比較容易地使左右兩端能過渡柔和自然。
但本案例直線兩邊的差距還是挺大的,如果用上面的方法來處理的話,還是比較考驗耐心的。
這裡,小編分享另外一種相對輕鬆的方法:Ctrl+J複製背景圖層,Ctrl+t自由變換,在選框中單擊滑鼠右鍵,如下圖所示,在打開的菜單中,選擇「順時針旋轉90度」(直接「垂直翻轉」也可,只要與原直線拉開一段距離即可,怎麼轉都行) ,打勾確認。
6、為拷貝圖層添加「圖層蒙版」,點擊「畫筆工具」,設置「硬度」為0;調節畫筆大小;先將「不透明度」設置為100%;「流量"100%;前景色為黑色,塗抹直線部分;
然後,降低些不透明度,再增大些筆刷,繼續塗抹這條直線;
然後的然後,繼續降低不透明度,繼續增大筆刷,繼續塗抹這條線……這個過程不透明度遞減,筆刷大小遞增,我們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在銜接線這個地方,做一個漸隱的過渡,在漸隱融合中柔和自然的過渡。
7、銜接線處理好後,Ctrl+E合併圖層。放大圖像,我們可以看到,在畫面的中心處,還是有一些銜接線的痕跡,這裡我們就可以用」仿章圖像工具「來快速處理。
設置」硬度「為0;不透明度:100%;流量:100%,按住Alt鍵在痕跡處附近採樣,塗抹痕跡處,如下圖所示,去除直線痕跡。
8、畫布中間的直線痕跡處理好後,還沒完事哦,如下圖所示,在圖像的四周我們會看到,留有許多很明顯的,執行極坐標命令後留下的拉伸痕跡。
不過,這個很好處理,我們直接點擊」裁剪工具「,如下圖所示,選擇裁剪比例1:1,按住Allt鍵向中間縮小,Enter鍵確認,直接裁去拉伸痕跡。
9、好,圓形圖像現在大體上處理好了,使用「加深工具」,再調整一下明暗關係,如下圖所示,塗抹四周,這相當於給圖像加了暗角,以更好地烘託出中間部分。
二、合成剪影圖像
1、圓形圖就處理好了,點擊「移動工具」,拖入準備好的梅花鹿剪影素材。
調節剪影大小,如下圖所示,在選框中單擊滑鼠右鍵,選擇「透視」,給梅花鹿剪影做個透視變形,使之與圓形圖更好地融合,仿佛梅花鹿是向隧道的另一端 奔去。
2、Ctrl+J複製剪影圖層,我們把這個拷貝的剪影做成梅花鹿的投影。
如下圖所示,按住shift鍵,向下壓縮拷貝剪影圖層,再做一個旋轉,打勾確認。
點擊「添加圖層蒙版」,再點擊「漸變工具」,如下圖所示,在「漸變編輯器」中,選擇「從前景色到背景色漸變」;線性漸變;前景色黑,背景色白,好,從拷貝剪影的頭部向尾部 ,拉出漸變效果,可以多拉幾次,直到效果滿意,最後,再適當地降低點不透明度。
3、新建一個圖層,Alt+Delete填充前景色黑色,點擊「濾鏡-渲染-鏡頭光暈」,如下圖所示,「鏡頭類型」選擇「50*300毫米變焦」,「亮度」150%,點擊確定。
Ctrl+t自由變換,按住Alt鍵,將光暈向中心方向縮小,打勾確認。
點擊「添加圖層蒙版」,選擇「徑向漸變」,前景色為白,背景色為黑,從光暈中心向外圍方向,拉出漸變,這樣操作後,我們就看不到光暈四周生硬的邊了。
調整混合模式為「濾色」,Ctrl+T自由變換,調整光暈的位置和大小;同時調整梅花鹿的大小與位置,將光暈調整至梅花鹿角上方,這樣,可以讓畫面更加生動,整體上也能融合得更好。
4、Ctrl+Shift+Alt+E蓋印圖層,至此,我們就完成了2017版啟動界面的效果圖製作。
如果對圖像色彩不太滿意的話,可以點擊圖層面板下的「小太極」(「創建新的填充或調整圖層」按鈕),在打開的菜單中,選擇「色相/飽和度」,調整「色相」等參數,調出自己滿意的效果。
調色,我們也可以放在Camera Raw濾鏡裡去完成,強大的Camera Raw濾鏡,可以幫助我們完成更好的調色效果,下面張效果圖就是在Camera Raw濾鏡裡完成調色的,是不是很唯美夢幻?大家有興趣的話,自已可以多多嘗試。
本期教學視頻連結:PS教程:利用極坐標,製作夢幻的PS啟動界面圖
讓我們共同成長,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如果本篇教程對你有所幫助,請別忘記點讚、評論、轉發、收藏!更多關於PS的精彩內容,敬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