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小龍蝦、嬌小可愛的牽牛花、五彩斑斕的巴西龜……這些可都是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江蘇省環科院專家介紹,根據2017-2019年的最新調查結果,江蘇已發現外來入侵物種226種,包括喜旱蓮子草、加拿大一枝黃花、巴西龜、牛蛙、克氏原螯蝦等,其中植物佔據大多數。
江蘇外來入侵物種已有226種
在花卉市場,常會聽到有人介紹說:這個是從某某國引進的品種。但是這些物種的引進,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形成災難。
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江蘇省環科院博士楊國棟介紹,根據2017-2019年江蘇省開展的39個試點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結果,目前共計調查到外來入侵物種226種。其中維管束植物207種、哺乳動物2種、昆蟲7種、魚類2種、鳥類1種、底棲無脊椎動物2種、爬行動物3種、兩棲動物2種。可以看出,植物的入侵行為比較嚴重,比如加拿大一枝黃花、互花米草等在江蘇「十面埋伏」。
到了新地方後,「一般外來物種在原產地並不會引發危機,因為非常適應新的環境,又缺少天敵或者有力的競爭者,因此繁殖速度驚人。」中山陵園管理局高級工程師董麗娜介紹,我國地處溫帶,氣候適宜。許多物種來到後,都找到了適宜的生長和擴張條件。
「根據近兩年的統計,江蘇林業有害植物就有87種。」董麗娜介紹,加拿大一枝黃花、互花米草、圓葉牽牛、藿香薊等入境後,給原本的生態系統造成很大的震蕩,一些本土植物的生長空間不斷縮減。
對付外來入侵物種,靠吃解決不了問題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入侵物種中的「克氏原螯蝦」就是人們常說的「小龍蝦」。對於外來物種「入侵」的現象,不少「吃貨」網友調侃「吃」就可以解決問題。但這樣的調侃並不能當真。
楊國棟表示:「吃並不能解決問題,日常用於烹飪的都是人工養殖的小龍蝦,而真正的野生小龍蝦會和其他水生物種競爭食物等資源。此外,由於其掘洞習性,會對堤壩等水利工程造成破壞。」
中國吃貨們特別青睞的牛蛙也是外來入侵物種。楊國棟表示,牛蛙基本上什麼都吃,只要是它能吞下的,都是它的食物。而且牛蛙的繁殖速度快,嚴重影響到本土蛙的生存。
另外,人如果誤食一些物種,比如福壽螺等,還容易感染寄生蟲而生病。楊國棟介紹,這種螺來自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它的繁殖能力極強,產下一團粉紅色的細細密密的卵,在野外很是顯眼。而且福壽螺的食量驚人,目前在蘇州、常州等地的多個水域出現。
以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為基礎,設立預警機制
外來物種入侵的防控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海關、林業、農業農村等多個部門攜手推進。同時公眾防範生物入侵的意識也需要與時俱進。
據介紹,基於2017-2019年江蘇開展的39個試點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結果,江蘇正在建立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利用資料庫,將實現相關物種分布區域、區域分布數量的可視化展示與分析,並將增加對其分布範圍的預測,對珍稀瀕危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受威脅狀況展開評估,設立預警機制,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依據。
海關提醒
境外花草、水果切勿隨意帶入境
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祿口機場海關獲悉,此前,海關旅檢關員在對抵達南京的入境旅客行李進行查驗時,曾發現有人企圖攜帶活體植物入境,活體植物僅做簡單包裝且根部附帶少量土壤。
「我們曾發現從海外帶回的靈芝表面有蟲孔、蟲道和蟲糞等鑽蛀性害蟲危害的跡象,且當事人沒有相關檢疫證書。」南京祿口機場海關旅檢關員姜志鳳介紹,檢測後,從中截獲堅甲科類昆蟲和根黴屬真菌等有害生物。她表示,攜帶植物繁殖材料及土壤入境不但可能造成外來生物入侵,還有植物危險性有害生物和疫病疫情跨境傳播擴散的檢疫風險。尤其是土壤,作為有害生物滋生和藏匿的載體,檢疫風險也極高。
海關提醒,出入境時應主動了解並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切勿盲目購買、攜帶動植物產品入境,避免給國家生態環境和個人造成損失。
相關連結
這些外來入侵物種危害都不小
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適宜生長在海灘高潮帶下部至中潮帶上部的廣闊灘面,1979年作為「固土利器」被引入。然而互花米草卻瘋長,排擠蘆葦等本土生物,又因其根部特別茂密,鳥兒很難進入覓食,同時互花米草生長的地方底棲動物也非常少,造成鳥類優良的棲息地不斷在減少。目前,南通如東沿海地區廣泛分布。
加拿大一枝黃花
每年10月,南京東郊青龍山大片的加拿大一枝黃花綻放,宛如「滿城盡帶黃金甲」。董麗娜介紹,加拿大一枝黃花原產北美,最早作為觀賞植物引進,後來逸生為惡性雜草。在同一片土地上,未被這種「霸王花」入侵的區域,地面上覆蓋著各種雜草植物。而在其生長密集的區域,其他植物蕩然無存。
圓葉牽牛
牽牛花原產美洲,在明朝時期,作為藥物從海外引進。後來通過栽培,在全國各地廣泛擴散。「這種植物可以纏繞和覆蓋在其他植物上,影響其他植物的生長和養分吸收。」董麗娜表示,之所以到現在才被列為入侵植物,是因為牽牛花現在的擴散廣泛,對本土植物的影響越來越大。
巴西龜
「如果將一隻中華草龜和巴西龜放在一起養,丟一塊肉進去,這塊肉就被巴西龜吃了。巴西龜一旦不高興,還會把中華草龜咬傷。」楊國棟說,巴西龜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能耐飢餓,在江蘇野外,能夠安然過冬,最關鍵的是壽命還長。另外,現在很多人喜歡養殖,又愛放生,導致現在不少公園的巴西龜越來越多。
松材線蟲
松材線蟲主要侵染松類植物,引發「松樹癌症」。據介紹,1982年在南京紫金山首次發現松材線蟲。它是由紫金山天文臺從進口的包裝箱中攜帶的松材線蟲傳播介體松墨天牛而引入,曾導致紫金山大片松樹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