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很多本科應屆生的選擇,而選擇考研院校和專業是考研的第一步,很多同學還是很想在研究生階段選擇一個更好的學校提升一下。中公考研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文章中介紹的「2021考研擇校:這些院校是考研"重災區"!報考需謹慎!」,希望能夠幫助到小夥伴們。
一、報考的重災區
1、北京地區
據北京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信息,2019年全國報考北京招生單位的考生共有38萬餘人,較2018年增加了5萬餘人,增幅達到18.7%,也突 破了歷史新高。其中,應屆研考生18.9萬人,約佔49.3%,非應屆研考生19.4萬人,約佔50.7%。
在報考北京招生單位的考生中,有16.1萬人報考學術型專業,約佔42%;22.2萬人報考專業學位,約佔58%。從就讀方式來看,32.8萬人報考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約佔86.6%;5.5萬人報考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約佔14.4%。
考生最青睞的十大專業分別是:工商管理、法律碩士(非法學)、金融、會計、公共管理、計算機技術、法律碩士(法學)、工程管理、廣播電視和新聞與傳播。從報考專業分布上看,工商管理專業報考人數居首,為2.54萬人,隨後為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的1.58萬人和金融專業的1.33萬人。
報考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16個招生單位的人數均超過1萬人。
北大、人大、國科大、清華什麼的就不說了,我們就說說報考不多不少的央財和中傳,2019中國傳媒大學報考人數達到了19166人,相比去年增加25.8%,報考中央財經大學的人數達12699人。
中國傳媒大學2020年碩士研究生(含全日制及非全日制)招生計劃為1600人左右(含推免以及各類專項計劃),實際招生人數按國家當年下達具體招生計劃為準。各專業擬招收人數請參閱《中國傳媒大學2020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各專業的實際招生人數將根據國家當年下達招生計劃和生源情況最終確定。
2、復旦大學
2019年度,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考生人數繼續增加,接近2.8萬人,其中來自上海市的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和社會考生近8000人在復旦大學考點參加初試。
今年復旦大學的招生名額和去年差不多,而且報考人數可能會更多。
3、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在2019考研網報結束的時候就公布了報考人數。19考研共計有26760名考生通過網報系統報考廈大,較去年增加了2876人,創造了歷史新高。
廈大的招生簡章中計劃招生人數是5000人上下,其中還有1400多人的推免生,這麼一算統考生的報錄比將會達到7:1。今年復旦大學的招生名額和去年一樣,也是5000名左右。
4、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2019碩士研究生計劃招收5400人左右,網報27000人,比去年增加37%。
今年的招生計劃也是5400沒變,依照這個趨勢報考的人數更多。
5、山東大學
2019年數據暫未公布,照往年情況與廈門大學相差不大,2018年報考人數是23018人。
山大相較去年全日制招生人數增加了400人,非全下降了200人,對於報考山大的小夥伴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消息。
6、南開大學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19157人正式確認報考南開大學,較上年度增長18.6%,再創歷史新高。
報考學術型專業考生共有8498人,報考專業碩士考生共有10659人,其中全日制7588人,非全日制3071人。學術型研究生報考人數排名前五位的專業分別是金融學、藥物化學、中國古代文學、企業管理、產業經濟學,專業學位報考人數排名前五位的專業分別是應用心理、工商管理、金融、公共管理、法律(非法學)。現在南開的招生計劃還沒有公布,想變化也不會太大。
7、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大2019考研的報考人數,總計有18492人,相比去年增加了5415人,增幅超過40%,創造了歷史新高。西交大今年不僅招生名額少了500,而且推免生還多了300人,形勢有些嚴峻。
8、南昌大學
2019年全國共有12681名考生報考南昌大學,報考人數最多的是公共管理專業,考生數達到824人。
今年的招生計劃還沒公布以去年為準。
9、山東師範大學
2019年報考山東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現場確認人數為11932人,相比於2018年10258人,增加1674人,同比增長16.32%。
10、廣東工業大學
2019全國第一志願報考我校研究生人數首次突 破萬人,達10131人,同比大幅增加60%。同時,2019考研廣東工業大學共接收推免生168人,同比增加11.3%。
今年招生計劃增加了100餘人。
這只是列舉出來的,還有像浙大、川大、上交等等報考人數都是兩萬人起的。小夥伴們看到這個數據有什麼感想?
二、怎麼選學校?
這些學校報考人數這麼多,那我們該怎麼選擇院校呢?要不要當鐵頭娃?
這些報考的院校,不是985、211就是雙一流,實力夠強誰都想上,不過我們結合自己的情況好好考慮清楚,尋找一個最佳平衡點,根據自身實力選報合適的院校,找到自己院校的最優解。
根據未來規劃、自己的實力先排除一批學校,然後按照院校信息比如複試分數線、往年報錄比、招生人數、往年報考人數、參考書目、複試情況等等判斷決定報考的目標。有時候避開超熱門的院校或許更容易考取。
考生在選擇自己的目標院校和專業時,考慮的因素比較多,而且每個院校考察的內容都不同,希望中公考研小編整理的這篇文章為有擇校擇專業困惑的考生提供了幫助,更多考研擇校擇專業相關內容盡在中公考研擇校擇專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