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錶是如何工作的,為什麼很多人說,現在電錶比以前轉得更快了?

2020-12-05 製造原理

最近有一條新聞,在阿根廷一些地區出現了一個奇觀的現象,人們紛紛在自家的電錶上放一瓶水,據說這樣做可以省電。

一些專家也出來闢謠,這樣做根本不能省電,但是人們還是爭相效仿,還有人曬出了電費帳單,分享這個辦法的效果,據分析這是由於經濟形式不好,很多人失業或者收入減少,而這時正好國家減少電費補貼而電價上漲,只要有人有省電的辦法,不管效果怎麼樣大家會去試試,也不知道這試誰想出來的辦法。

電費是居民日常的基本開支,對其費用非常敏感,如果哪個月多了會很在意,就會想是不是電錶出了什麼問題,還會有人研究起電錶來,想各種辦法讓電錶走得慢一些,其實這些辦法不但是違法的還會損壞電錶,千萬不要這樣做。

電錶是用來測量某一段時間內消耗的電能,或負載上消耗電能的儀表,它是一種計量設備,電錶的計量單位千瓦時(即1度),所以又稱為千瓦小時表,或電能表,電度表,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廣泛使用。

電錶按不同的用途,結構,精度,電源性質等分成不同種類,我們常見就是普通的單項計費電錶。

電錶的出現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1881年利用電解原理製成了直流電能表,是按時計費的。

1885年隨著交流電的發明和應用,交流電錶從而誕生。

1889年第一個感應式電錶出現,但體積也非常大,重量達到了36.5公斤。

20世紀開始,隨著技術和處理的發展,電錶的體積和重量都在不斷減小。

20世紀60年代,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發明了數位化電錶。

20世紀末,隨著智能電網的建設,電錶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出現了分時段計費,電卡預付費,電網運行狀態檢測等功能,智能電錶從而出現。

1879年中國第一盞電燈出現在上海,當時是按燈頭包月收費,後來用電得到普及也改用電錶,但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1966年在上海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國產電錶。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隨著智能電網的建設,智能電錶逐漸走進千家萬戶。

很多人都很好奇,電錶是怎麼計算用電量的呢?

機械式電錶

當用電設備開始消耗電能時,經過電錶的電流使鋁盤上的電壓線圈通電,與用電設備並聯,下面的電流線圈通電,與使用設備串聯。

兩個線圈迴路產生磁通,與其在鋁盤上感應出的電流相互作用,產生轉動力矩,從而驅動鋁盤逆時針轉動,這時制動磁鐵與轉動的鋁盤也相互作用,產生制動力矩,當兩力矩達到平衡時鋁盤以穩定的速度轉動,使用設備消耗功率越大,通過線圈的電流越大,鋁盤的轉動力矩就越大,鋁盤轉動就越快。

轉動的鋁盤帶動渦輪杆齒輪機構從而帶動計數器計數,完成用電設備的耗電計算。

電子智能電錶

首先對實際線路的電壓、電流進行採樣,並通過UI乘法器產生功率信號;其次利用U/f(壓/頻)轉換器將功率信號變為具有一定頻率的脈衝信號,並由計數器將脈衝信號累計而得用電量

現在幾乎都用上了智能電錶,它更加精確和智能,讓你更容易掌控用電量,智能電錶裡有不同的電路板組成,是電錶的控制中心,它們是用較大的空白玻璃纖維板製成,一塊板可做出6~8塊電路板,根據電錶形式而定,為提高電錶的精度,製造過程中很多工序都是由機器人完成的。

用雷射機器給每片電路板蝕刻序號,然後再塗上焊錫膏,現在電路板上覆蓋著的焊錫膏,形狀和位置與即將裝上的元器件相符,下一臺機器檢測焊錫膏已塗覆好。

電路板元件依大小不同,一盤卷帶上可能有上萬個元件,包在透明的保護帶下,工人將各個元件的卷帶裝在取置機上,電腦控制的機器會撕出保護帶,把需要的元件從卷帶上取下,將元件放入塗有焊錫膏的電路板上。

較大的元件儲放在不同尺寸的卷帶上,由工人裝到另一種取置機上,它執行的作業與前面一樣,只是速度較慢,電路板要通過烤箱,最高溫度達到242度,將焊錫膏熔化後冷卻,最終將元件融合在板上。

每塊電路板都要經過測試,確定每個元件都合格,合格的電路板被切割成較小單獨的板,機器人將液晶顯示器裝在塑料視窗內,視窗系統密封,把電路板裝在顯示器上。

電錶主體組裝是從塑膠底板開始,先在底板上印上序號,將底板反轉朝上,安裝遠端斷開開關的零件,這個開關能讓電力公司能遠程開關電源,外露的電線會接到電路板上,將兩個端子穿過開關裝上,它是開關的一部分,也是電錶測量用電量的一部分。

螺絲將開關蓋鎖緊,裝上度量衡電路板用以測量用電量,將連接器裝到顯示電路板上,然後連接電線與顯示器電路板,裝好外殼後裝上金屬密封條。

最後還有經過嚴格的測試,電錶的檢測項目達到幾十個,一個電錶就製造完成了。

電費這麼多年沒怎麼漲價,為什麼現在電費卻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把原因歸結於,現在的智能電錶跑的快了,真是這樣嗎?

以前用的機械錶存在機械轉動磨損的現象,時間長了以後電錶會越走越慢,現在使用的智能電錶是通過電子晶片進行計量,誤差趨於零。

家用設備在待機狀態下,機械錶不能反應這些微小的能耗,智能電錶就能精確的記錄這些能耗,所以電錶走得快是人們對設備待機能耗的錯覺。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以前哪有什麼家用電器,就電燈和電視機吧,現在呢,可以說只要市面上有的家電,每家每戶幾乎都買全了吧,大大小小加起來20種應該有的,(誰要有時間盤點一下看看家裡有多少種電器)這些電器用起來難道不耗電嗎,所以小編覺得,這才是電費比以前多很多的根本原因,什麼電錶跑的比以前快了,我才不信呢。其實這也更反應了另一種情況,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

電錶跟其它計量器具一樣也需要定期更換,這也是為了保證電錶計量準確,更換的新表是要經過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授權的專門機構進行檢測,電錶的全性能檢測就有59項。

計量器具的精準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電錶的不斷更新發展,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也在不斷提醒我們養成良好的用電習慣,小小的電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示。

相關焦點

  • 以前的電錶需要抄表,現在的智能電錶又是怎麼遠程控制的?
    傳統的電錶在進行電費管理過程中需要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抄表,所以要想集中進行電錶的管理首先要進行電錶的智能化改造,即形成了現在的智能電錶。電錶、水錶、燃氣表以及暖氣等都實現了數據的遠程採集及控制。這樣不僅大大節省了人工,同樣對數據的處理和統計也更為精確化。那麼,以前的電錶需要抄表,現在的智能電錶又是怎麼遠程控制的呢?
  • 把兩塊電錶接在不同迴路的零線和火線上,電錶還會轉嗎?
    二個電錶,一個接零線,另一個接火線給電器供電,電錶同樣還是會轉的,要想明白為什麼二個電錶,一個接零線,另一個接火線給電器供電,電錶同樣還是會轉的問題,我們要明白電錶的計量原理,下面家居雜壇就來給大家說說電錶的計量原理以及家用電錶應該如何接線。
  • 更換智能電錶後電費幾乎翻倍,電錶都被蓄意加速還是以前電網給老...
    隨著智能電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地區將機械錶更換為智能電錶。但是更換電錶後幾乎所有的用戶都表示自己家的電費幾乎翻了一番!聽說有的人本來一個月40~50元的電費,更換後居然達到110元,還是那些電器,還是同樣的使用方法,用電量差距怎麼會那麼大?
  • 為什麼現在電錶比以前走的快?聽老電工分析,才知電費增加的原因
    有人說以前農村每個月電費也就幾十塊錢,城裡電費也不多,但是換了智能電錶之後,每月電費都至少多交10%-20%,前幾天聽了我們這邊一位老電工的分析,終於知道電費增加的原因了。 以前用的電錶是機械錶,用的時間長了,內部齒輪會有一定的損耗,跳表也就不靈敏了,如果是高溫情況下,還有可能停掉不走,因此以前的電錶走的慢。
  • 電錶旁放一塊磁鐵真的可以「偷電」?很多人還「蒙在鼓裡」
    說到用電,十幾二十年前的時候,普通百姓的家裡電器很少,主要就是電視電燈在耗電,所以在電費上的開支也不多。但是到現在就不一樣的了,社會、科技在發展,我們家裡的電器多了很多,還有很多大功率的電器像是空調冰箱等,生活處處離不開電,每個月電費的開支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 電錶上的5(60)A是什麼意思?如何選擇電錶?
    不過現在的電子電錶採用脈衝計量,準確度高了不少。所以,很多人感覺從老式機械電錶換成電子電錶以後用電更多了,就是這個原因。最大電流相對基本電流的倍數叫負載寬度。以5(60)A為例,5A是基本電流,60A是最大電流;當電流達到60A時,電能表準確度還在標準範圍內。這裡有個誤區,很多人說當實際電流超過電錶最大電流就會燒掉,這種說法說不對的。
  • 電錶怎麼偷電_電錶怎麼看度數_懷疑電錶走太快怎麼辦
    這樣,你用再多的電,電錶動都不動。   壞處:一旦人接觸接地的零線立即死亡;在別人查電錶的時候可能發現「電燈亮著,電錶不轉」的現象,你就掛了。   2、由於電錶中的轉盤是受磁場渦流的力而旋轉的,可以在電錶旁安裝磁鐵產生反磁場,來部分抵消磁力。壞處:在別人查電錶的時候要是發現你家的電錶上有一個大磁鐵,你的偷電行徑就敗露了。   將電錶短路。壞處同1。
  • 為什麼把磁鐵放置在電錶上,能起到「偷電」的作用?
    大家好,今天我們科普的話題是:為什麼把磁鐵放置在電錶上,能起到「偷電」的作用?在我們身邊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電錶的存在。比如在小區樓道旁邊,在農村的水泥柱子電線桿子上有電錶箱。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電錶箱會被鎖著。
  • 三相四線電錶不接零線電錶會轉嗎
    打開APP 三相四線電錶不接零線電錶會轉嗎 發表於 2019-07-05 14:48:43   三相四線電錶不接零線電錶會轉嗎 三相四線電錶沒有進零線就等於工作零線斷線,會導致單相負荷沒能正常工作。
  • 智能電錶最怕什麼,存在比機械錶走得快這一說法嗎?
    智能電錶最怕什麼,存在比機械錶走得快這一說法嗎? 其實,智能電錶的準確可靠性是不怕任何檢驗的,但是,隨著智能電錶在千家萬戶中普及,不少人都覺得自己在更換智能電錶之後,家裡的電費似乎變成了以前的1.5到2倍左右。
  • 四年前偷電,現在電錶被拆走,罰款一萬多,房東:四年前咋不說!
    按理說偷電就應該交罰款,可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董大哥的房子是提供給租客的,如果是四年前租客偷了電,為什麼現在才說,現在董大哥早已找不到當時的租客了,那麼這筆錢究竟該不給呢?董大哥說電錶已經被摘走一個多月了,現在的租客天天打電話催著自己解決問題,可是這筆電費董大哥並不願糊裡糊塗的給交了。帶著記者董大哥來到自家的電錶箱前,在摘走的電錶下面留著一張單子,上面寫著「違章用電,竊電通知書」。
  • 智能電錶是如何工作的
    電子式智能電錶,是在電子式電錶的基礎上,近年來開發面世的高科技產品,它的構成、工作原理與傳統的感應式電能表有著很大的差別。而電子式智能電錶主要是由電子元器件構成,其工作原理是先通過對用戶供電電壓和電流的實時採樣,再採用專用的電能表集成電路,對採樣電壓和電流信號進行處理,並轉換成與電能成正比的脈衝輸出,最後通過單片機進行處理、控制,把脈衝顯示為用電量並輸出。
  • 家裡老電錶換成智能電錶後用電量真的變多了?主要是因為這些原因
    自從很多地方更換了新型電錶之後就有人多居民表示每個月的用電數好像就變多了,很多人懷疑是電錶的問題,甚至部分人認為是供電公司為了多掙錢,於是在電錶上面做文章。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很多關於這方面的信息都是謠言。
  • 電錶的分類與工作原理
    隨著晶片製造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生活中很多計量收費的裝置都隨之發生了改變。   電錶的分類與工作原理   機械式電錶   早期使用的是純機械的電錶,也叫感應式電錶。   這種電錶在計量時需要帶動鋁片旋轉,產生的功耗較大,並且無法防止竊電等非正常使用行為,需要人工定期抄表,這一點也會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及用電量統計的時間。所以這種電錶現在基本上已經淘汰了。   電子式電錶電子式電錶是在感應式電錶之後出現的一種電錶,它的體積更加小巧,重量更輕。
  • 電錶接線圖-電錶的接法
    現在,很多物業管理者為了實現電能管理智能化,都開始安裝智能電錶實現遠程抄表,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實現電費先充後用的預付費管理,在安裝過程中電錶的正確接法是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湖南雲集抄表就為大家分享電錶接線圖。
  • 冬天電錶轉得比風扇還快?電工透露,省電有「一寶」,一月電費少幾百
    現在家中到處都是電器,甚至有很多的電器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畢竟因為它們的存在,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方便,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其實大家都知道平時普通的用電並不是很貴,一個月上面的電費真的不多,還比不上一個月的物業費。
  • 三相電錶的接法有幾種 三相電錶為什麼要加互感器
    #裝修知識#電錶因為類型的不同接線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有單相電錶接法,有三相電錶的接法,還有直接接線的也有電壓互感器接線,其中小編覺得三相電錶的接線較為繁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三相電錶的接法吧。三相電錶的接法三相電錶的接法有兩種,第一種是進1---4----7,出線2--5----8。接線的時候需要特別的注意進出線,不要接反。第二種是叫互感器接線,把大電流變成小電流再通過電錶,這種接法要讓147分別接三個互感器的S1端,互感器的S2連一起接地線條。
  • 把「它」放在電錶上能偷電?內行人都懂,只有你不知道
    把「它」放在電錶上能偷電?內行人都懂,只有你不知道現在的家庭,電器都是五花八門的,非常多,大到空調,小到電燈,都是要用電的。那麼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那就是電費的問題。說到偷電,很多人都很好奇這是怎麼辦到的。其實只要在電錶上放一個東西就可以了,那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內行人都知道。小編記得以前小時候,家裡的電錶是數字型的。要是拿一塊磁鐵的話,那麼家裡的電費就不會很高。那這是為什麼呢?小編也很疑惑,所以請教了一個內行朋友,內行朋友說,磁鐵是有一定作用的,它可以讓電錶走得更慢,時間久了,電錶上的電就消耗得很慢了。
  • 智能電錶工作原理_智能電錶怎麼看?
    能最大限度避免人為錯誤,還能有效防止竊電行為。智能電錶工作原理:用戶的購電信息實行微機管理,方便進行查詢、統計、收費及列印票據等。工作原理:用戶持IC卡到供電部門交款購電,供電部門用售電管理機將購電量寫入IC卡中,用戶持IC卡在感應區刷非接觸式IC卡(簡稱刷卡,下同),即可合閘供電,供電後將卡拿走。
  • 是不是覺得你家電錶走得快?教你一招,電錶開始「變慢」
    很多人反映,自從家中更換智能數字電錶後,感覺比以前走的要快多了。其實,這是很多人是心理作用,覺得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給免費更換電錶必「有利」可圖。為避免被噴,小編先教大家兩個測量電錶是否計量標準的小方法,有「心病」的朋友請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