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獎

2020-10-26 中國青年報

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頒發的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我校24項科技成果獲獎。

為提升學校科研創新能力,推廣科學技術獲獎成果的交流應用,現開設「科學技術獎」專欄對獲獎成果進行報導,聚焦各獲獎團隊科研攻關背後的故事,展現我校科研人員及團隊的風採。

匡銘教授

(來源:附屬第一醫院)

匡銘,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外科教授,國際知名腫瘤微創治療、肝癌臨床研究和基礎研究專家,2018年腫瘤消融領域「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肝癌位於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五位,死亡率高居第二位,給我國社會和醫療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儘管外科手術切除是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但大多數患者常合併有肝硬化,且確診時已達中晚期,能手術切除的患者僅佔20-30%。另一方面,肝癌術後5年內的復發率高達70%,而外科手術的創傷性限制了再次手術的廣泛應用。所以,理想的肝癌根治方法應該是有效並且微創的。消融治療就是近十多年快速發展起來的肝癌微創治療手段,在國內外的應用日益廣泛。

在匡銘教授從醫的二十餘年中,肝癌消融治療一直是他重點研究的方向。肝癌消融主要包括射頻消融、微波消融等技術,這兩者均通過局部物理高溫使肝癌組織凝固壞死,從而達到根治治療的效果。相比手術切除,消融治療具有住院時間短、創傷小、併發症少以及可以多次重複等優點,患者在術後觀察1~2天就可以出院,幾天內可以恢復到正常的生活狀態。

技術創新攻克多項消融瓶頸

早在2006年,匡銘教授在對肝癌患者實施微波消融治療時注意到,隨著消融功率增大,穿過皮膚傳導熱量的消融杆溫度會急劇上升,給患者造成皮膚灼傷、術後疼痛等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當時,為了減少這類併發症的發生,微波消融的功率不得不降低,但隨之也會縮小治療範圍,限制了微波消融的應用。

為了解決這一臨床難題,匡銘教授對消融針進行了改良,通過快速液流循環系統帶走消融杆的熱量,從而保護皮膚,有效提升了消融針的功率。

接下來,匡銘教授作為核心專家參與了全球首個低杆溫微波消融與傳統熱消融治療肝癌的III期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結果非常振奮人心,在低杆溫微波消融後,肝癌局部復發率降低了42%,5年遠處轉移率降低了13%,而且併發症風險顯著減小。

常見的消融治療手段還包括酒精消融,主要適用於鄰近胃腸道等高危部位的腫瘤消融,但常需要多次、多點穿刺。匡銘教授為了解決這個難點,創新性地應用單針多叉多孔酒精消融技術,成功實現單次注射酒精即可在肝癌內同時達到12個方向的均勻分布,顯著降低了位於臨近胃腸道等高危部位、2-5cm肝癌的局部復發率,一舉解決了傳統酒精消融局部療效不足的臨床難題。

建立複合消融治療新方案

腫瘤復發是肝癌消融治療後的又一難題。匡銘教授率領團隊設計出先進行多叉多孔酒精消融或肝動脈化療栓塞,造成瘤內微血管栓塞和血流阻滯後,再進行熱消融的「二聯」複合消融新方案。該方案治療3-7cm中、大肝癌的局部復發率比單用熱消融降低了33%。

接著,在肝癌靶向藥索拉非尼上市後,匡銘教授提出「索拉非尼+肝動脈栓塞化療+射頻消融」的「三聯」複合療法,先使用抗血管生成藥物索拉非尼破壞微血管,然後經肝動脈栓塞腫瘤的供血大動脈來阻斷腫瘤的供氧,在造成腫瘤缺血的基礎上再給予熱消融治療,充分滅活腫瘤。

結果表明,與單用索拉非尼相比,三聯複合消融療法使晚期肝癌患者總體生存時間延長了55.6%。上述複合治療新方案的應用使小肝癌消融局部復發率從20~40%降為4~5%,並將消融適應症推廣至7cm大小和復發性晚期肝癌的治療,治療效果達到了國際領先的水平。

匡銘教授開展消融治療

(來源:附屬第一醫院)

肝癌機制研究指導臨床實踐

在精準醫學的發展理念下,匡銘教授不斷努力,尋找適合索拉非尼靶向治療的肝癌患者標誌物。他在臨床實踐中證實,對磷酸化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高表達的消融後肝癌患者使用索拉非尼治療,可將遠處轉移復發率降低40%,這一標誌物的鑑定促進了精準防治肝癌消融後復發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的發展。

此外,匡銘教授帶領團隊尋找預測肝癌免疫治療效果的潛在標誌物,鑑定出了一系列相關的標誌物,為肝癌消融後輔助免疫治療獲益人群的篩選提供了新型標記。

「肝癌消融治療後1個月左右記得要返院複查,需要評價治療效果。」在每位接受消融治療的肝癌患者出院前,匡銘教授都會這樣耐心叮囑。

肝癌消融治療後,少部分患者會出現不完全消融,這一現象是指治療1個月後的複查發現腫瘤有殘餘,是消融治療上的又一難題。

匡銘教授帶領研究團隊深入研究肝癌不完全消融背後的機制。目前,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和突破,希望未來能從機制幹預入手,進一步提高肝癌治療效果。

匡銘教授在亞洲腫瘤消融大會介紹研究成果並榮獲「傑出貢獻獎」

(來源:附屬第一醫院)

科研之外,匡銘教授與相關科室一起舉辦「一帶一路」國際超聲新技術教學培訓班,為沿線國家培養了緊缺的超聲引導下消融治療人才,極大提高了我國在腫瘤消融領域的影響力。

同時,他每年會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社會公益活動「彩虹橋」計劃,為廣東省腫瘤患者提供專題講座和經驗交流,促進區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造福於廣大百姓。

肝癌的治療一直是全球研究熱點,尋找出一條適合中國肝癌患者的治療策略,還需要中國的臨床醫生和科學家不斷探索。匡銘教授在帶領團隊不斷努力,他希望未來會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可以造福於肝癌患者。

--- iSYSU ---

來源:附屬第一醫院

責任編輯:於萬鵬

初審:王冬梅

審核:王天琪

審定發布:漆小萍

來源:中山大學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公布 李華軍、譚旭光榮膺科學技術最高獎
    魯網·泰山財經記者從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獲悉,日前,山東省政府印發《關於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其中,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華軍、山東重工集團董事長譚旭光榮膺2020年度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 2019年度貴州省科學技術獎名單出爐 周少奇、陳肖虎獲省最高科學技術獎
    9月2日,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9年度貴州省科學技術獎獲獎情況2019年度共評選出省科學技術獎111項,其中,授予周少奇、陳肖虎省最高科學技術獎。貴州省科學技術獎包括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和省科學技術合作獎五類。
  • 深圳: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擬獎名單
    近日,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發布《深圳市科技獎勵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公示2020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擬獎名單的通知》。根據《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深府[2016]87號)和《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的規定,經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市獎勵辦)審核同意,現將2020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擬獎名單(共11名人選和110個項目)向社會公示,廣泛徵求意見。
  • 齊車人喜獲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
    日前,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召開第四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對第十五屆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進行了終審,共評選出獲獎者78名,其中,大獎3名、成就獎15名、貢獻獎20名、青年獎40名。中車齊車集團齊車公司技術開發中心主任賀茂盛榮獲詹天佑科學技術獎青年獎。
  • 獲黑龍江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是他
    26日,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發布《2020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勵決定》。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鄧宗全榮獲2020年度黑龍江省最高科學技術獎,278個項目分獲2020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一、二、三等獎。
  • 重慶市揭曉2019年度科學技術獎
    中新網重慶9月22日電 (記者 鍾旖)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22日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設立於1997年,旨在獎勵重慶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織,以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當地科學技術進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
  • 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揭曉
    東南網12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宇熙) 根據《福建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有關規定,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近日組織對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進行評審,經省委研究,省政府決定對2019年度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給予獎勵,並為獲獎者頒發獎狀、證書和獎金。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
    今(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
    人民網重慶9月22日電(胡虹) 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 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首次頒發
    人民網北京9月10日電(董兆瑞) 今天上午,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
  • 榆林市科學技術獎正在公示......
    10月10日,榆林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了《2019年度榆林市科學技術獎擬獎項目公示榆政科發〔2020〕41號》,共有51個項目擬獲2019年度榆林市科學技術獎。完整獲獎名單如下:2019年度榆林市科學技術獎
  • 2019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突出「標杆人才」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記者蓋博銘)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
  •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公布
    現將2013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項目申報、評審及獲獎名單公布如下:   一、項目申報情況   申報2013年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共有60餘個單位申報84個項目,其中按申報項目類別分:   工業自動化儀表及控制系統相關項目共申報22項;
  •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關於2020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提名項目的公示
    根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於2020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粵科函區字〔2020〕391號)的要求,市科技局擬提名2020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項目共87項,現予以公示(詳見附件),公示期為2020年8月18日至2020年8月24日。
  •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提名開始啦!
    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監督委員會,監督委員會負責省科學技術獎的監督工作。科技合作獎不分等級,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5項,單項獎金金額30萬元。省財政對我省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或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和個人給予國家科學技術獎兩倍獎金的獎勵(國際科技合作獎獲得者給予30萬元獎勵)。四、評獎程序(一) 提名省科學技術獎實行提名制度。
  • 北京農學院科研成果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11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9月10日教師節之際,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北京農學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沈元月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脫落酸調控非呼吸躍變型果實成熟的生理及分子機制
  • 譚旭光擬授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9月21日山東省科技廳網站發布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人選)公示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人選)公示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通過的2項科學技術最高獎、39項自然科學獎、15項技術發明獎、213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國際科技合作獎在科技廳網站進行公示。軍民融合與公共安全類項目不予公示。自公布之日起10日內,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公布項目和項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有異議的,可以以書面方式向我辦提出,並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
  • 石景山區斬獲7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頒發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並為154項獲獎項目頒獎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胡偉武等11位專家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
  • 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名單出爐
    記者7月8日獲悉,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名單出爐。根據《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省政府決定對2019年度為江西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組織給予獎勵。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共授獎148項優秀科技成果,其中,授予「視頻圖像特徵表達與智能分析」等9項成果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高純度蜂膠的萃取、製備、純化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等6項成果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授予「高難度消化內鏡手術相關併發症防治的關鍵技術及臨床應用」等14項成果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突出「標杆人才」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記者蓋博銘)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