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這種物件,內在的核心技術就是機芯,所以日本手錶和國產表最大的區別就在在於機芯,現在的日本機芯是比我們的國產機芯要強很多的;
先絮叨幾句目前國表的機芯使用情況:
有國產四大天王之稱的羅西尼,天王,飛亞達,依波中,他們的低端系列都是用的日本石英機芯,只有像海鷗、上海、北京這些老牌一線國產手錶用的是國產機芯,其他略微有點品牌知名度的手錶,像是蝴蝶都是用的日本機芯;略微高端一點的系列就用的是瑞士機芯。
日本機芯在國內使用最多的就是他們的石英機芯,不得不承認日本在電子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從光動能,六局電波,到衛星對時,每一項都是日本表響噹噹的首創,而且在鐘錶界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且日本機芯資產率相當高,像精工,西鐵城這些大家熟知的品牌都是完全自產機芯,裡面的避震器之類部件也是可以達到自產的標準,精工還可以自己製作遊絲,就連在手錶王國的瑞士能做到這點的品牌都屈指可數。
我們自己目前的國產機芯情況:
其實我們本國自己做研發生產的機芯不是很多,一隻手完全數的過來,還是用不完的那種;海鷗一家、北京一家,剩下的基本上就提不上了;海鷗的機芯出貨量佔據全球的六分之一,北京則是一直致力於高端手錶,擁有機芯自主研發的實力。但是不管是海鷗還是北京近幾年都被大家詬病創新問題,還有北京一款研製的機芯被表圈的同志說有日本機芯的影子......
造成國內與日本的差距主要還是在研發創新上,我們本土的手錶品牌近些年一部分只追求利益,希望快速賺錢;另一部分更加擅長的可能是設計和營銷上,像是飛亞達和羅西歐他們營銷做得都不錯,產品也很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審美,但是機芯研發上仍然是短板;不是說中國沒有做手錶的匠人,而是手錶企業沒有這種匠人精神,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對耗時耗力的研發創新投入有限;不僅如此,目前還有非常嚴峻的問題,國內一線的手錶匠人像是許家寶先生這些老一輩的手錶匠人已經步入老年,身體每況愈下,而新的接班人還沒有成長起來,我們很容易就面臨斷層的危險,只能感嘆一下中國的手錶品牌之路,還是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