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慶祝大會,在閱兵式作為壓軸營造現場氛圍的七萬隻氣球騰空而起,7萬個氣球形成一道色彩斑斕的氣球幕牆,將最壯觀的色彩描繪在藍天上。
在國慶閱兵儀式上一次性放飛了7萬隻氣球,場面震撼之餘也讓人心生疑問,這些氣球是如何準備的?對環境是否有汙染呢?近日,來自長春的一名90後氣球技術指導在採訪中回答了這些疑問。
首先是人員配備,接到70周年氣球放飛活動事宜的籌備通知後,一共組織了20多名氣球技術指導,300多位大學生志願者。
然後是氣球,此次氣球採用的是純乳膠材質,天然環保,埋在土裡只需要5-7天即可腐爛,至於氣體則是氦氣,不會對空氣造成任何汙染,而且比氫氣安全的多。氣球將會被裝進一個由鐵絲網組成的球立方,每個球立方內含有1000個氦氣球,共有70個球立方。
此次活動從3月份接到通知後,氣球團隊先後進行了十餘次練習,大約用掉了130萬隻氣球,每次練習都需要每個人一次性打500-1000隻氣球,許多志願者都打到脫皮發抖。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國慶放飛的氣球為廠家單獨定製生產的專用氣球,採用純天然乳膠製作,埋在土裡一個星期即可降解,不存在環境汙染的問題。另外充裝的氣體採用的是惰性氣體氦氣,無色無味不可燃,是安全環保的氣體。這下我們可以放心了吧!因為我國對環境保護是非常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