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氏盤腹蛛,因樣子像印章,又被叫作「印章蜘蛛」。這種國內稀有品種,過去一度在國內只發現過6隻。
然而,繼今年11月,眉山市洪雅縣發現裡氏盤腹蛛後,12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青神縣了解到,該縣居民李智勇在自家地裡,也發現了這種蜘蛛。
李智勇介紹,12月6日,他在自家的橘子樹林裡鬆土,發現了這隻蜘蛛。「我看到土裡面有個黑東西,圓圓的,上面還有花紋。撿起來一看,像是蜘蛛,但是尾巴又好像少了半截。」
李智勇還發現,這隻蜘蛛一動不動。隨後,李智勇將這個蜘蛛帶了回家。李智勇上網搜索發現,一種名為「裡氏盤腹蛛」和自己發現的十分相似。
經知名昆蟲專家、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認定,這種蜘蛛,就是裡氏盤腹蛛,李智勇抓到的這隻,是一隻裡氏盤腹蛛的成年個體,因為在冬眠,所以沒有動。
趙力介紹,裡氏盤腹蛛從形態體徵上,是最符合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蜘蛛之一,這類蜘蛛最早是國外昆蟲學家於1901年在東南亞地區發現的,國內首次發現則是在2000年,地點是在四川蘆山。
裡氏盤腹蛛非常珍稀,據學術刊物《動物學雜誌》報導,過去我國只發現過六隻。然而趙力說,今年僅成都周邊的邛崍市、眉山市洪雅縣、青神縣,就發現十隻以上,這表明,川西地區很有可能已是它們的主要分布區域之一。
趙力說,之所以這種蜘蛛會在成都周邊頻頻出現,重要的原因是與全球氣候變暖。「裡氏盤腹蛛以前較多出現在東南亞或者我國廣西、雲南等地,從全球的昆蟲向北遷移的距離來說,裡氏盤腹蛛完全可能到達成都。由於蜘蛛的繁殖能力很強,只要環境適合,它們的種群會迅速擴大,所以成都地區比較多。」
趙力還說,之所以冬季頻頻發現裡氏盤腹蛛,是因為蜘蛛冬眠。「夏天挖出來以後,蜘蛛會迅速逃走,所以很少留有記錄。」
封面新聞記者 李慶 圖據李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