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四海龍王啊,小夥伴們肯定不會陌生,畢竟西遊記中關於他們的戲份還不少。不管是孫猴子出道時搶的定海神針,還是後面八十一難中登場的水族子孫,都和他們關係不淺。而且除了西遊記之外,像什麼封神演義之類的古代書籍中關於四海龍王的記載也是很多,就好像古代人真的到過四海、真的見過龍王一樣。
小編知道,看到這裡肯定有人會說古籍什麼的不都是假的嗎,不都是古代人臆想出來的嗎。這話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是全對的,畢竟古時和現在的環境差異比較大,當年那些古怪的生物和奇異的地方說不定真的存在呢。就像古籍中記載的鯤現在也被認為是大鯨一樣,傳說中的雲夢澤也是真實存在的,只是現在乾涸了而已。
因此我們也可以認為古籍中的四海和龍王也是存在的,說不定就是什麼蛇頸龍之類的長條生物在古人面前出現過,然後被當成了龍王。就算龍是不存在的,那退一步說四海至少也應該是真的吧,古人應該不會在地理這種大問題上出現紕漏。畢竟就算前面的人出錯了,後面的了解到了真實的情況也會改正過來的,不會死守著這種大問題。
因此我們差不多可以認為四海是真實存在的,古人就算沒有到過,至少也從其他人的口中確認了四海的真實性。但是呢,說到這裡我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現在的地圖中只標註出了東海、南海兩個海,這顯然是不夠四海的,而且古籍中的西海和北海也不知道去哪了。怎麼可能,難道是古人真的弄錯了?其實不然,關於四海我們可以在山海經這部奇書中找到它們的具體位置。
東海這個戲份最大的海就不用說了,不僅現在是真實存在的,各種古籍中也能很輕易的找到它的現實位置。在山海經中提到,直接向東邊前進就會看到東海,東海之外有大壑,大壑旁有少昊之國,少昊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根據古籍上的描述,東海應該是四海之中最大的那個海,它至少包括了現在的東海、黃海和渤海。因此東海龍王在古籍也是最強的,為四海龍王之首,負責著東海之地,掌管著雨水和海潮。
除了東海之外,南海我們也是很容易就能確定位置的。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南海位於青山黑水之間,而且南海龍王是雷電屬性,能夠引起火災。這些特點已經很明顯了,黑水、火災以及若木等,都顯著的表明了南海肯定位於林木茂密、氣溫較高、降水很多的區域,因此山海經中的南海和我們今天所說的南海是能夠對應起來的。由此可見,至少在山海經成書的年代,古人們就已經到現在的南海邊晃蕩過了。
剩下的兩個海都是我們現在不太好確定的,西邊和北邊是根本不存在海的,最多只有一些比較大的湖。沒錯,古籍中的西海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湖,而且很大可能是青海湖,畢竟整個西邊的方向,唯一能夠被古人當作是海的也就是青海湖了。
這是因為古時候的青海湖比現在大多了,所以直到清代之前,它的名字中都是沒有湖這個字,而是直接被叫做青海、鮮海等。此外山海經中的西海龍王屬性是風,掌控著氣候的變化,從這些描述我們也能大致確定西海就在這一地區,畢竟西北季風真的影響著大陸的氣候。
至於北海,山海經中對它的描述是:北海之內有山、黑水出焉,而書中的北海龍王則是負責著冰雪的降臨,這些描述都明顯的表明了北海一定在會下雪的地方。有些人簡單的認為北海就是渤海,但是這是錯誤的,先不說渤海附近並沒有山,而且渤海邊很早就有大量的人口居住,他們對渤海的叫法也不是北海。既然除了渤海之外整個北邊都是陸地,那我們就要把目光放到更遠的北方,直到深入那片常年冰雪的地方。
根據書中的描述和北方的地理狀況,北海應該就是現在的貝加爾湖無疑了,它從各個方向上都符合山海經中的北海。畢竟中國古代和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交流一直比較頻繁,從他們那裡了解到了貝加爾湖的大概情況,並把它寫進書中當成了北海也是極有可能的。
當然了,除了青海湖和貝加爾湖的推測外,也有人認為四海其實並沒有真實存在過,他們認為四海很有可能是古時候的一場大洪水造成的。只不過這場洪水的持續時間比較長、淹沒範圍比較廣,古代人只是把被洪水淹沒的地方當成了四海而已。然後在洪水退去之後又見到了真正的東海和南海,於是這兩個海的名字就被保留了下來。此外,根據小編的推測,書中的南海還有可能是現在的太湖,因為很早之前的太湖面積是很大的,甚至和東海連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