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婦幼保健院科普微視頻獲評中國微視頻大賽優秀作品

2020-11-26 紅網

頒獎現場

紅網時刻11月25日訊(通訊員 張蓓)2020年11月21日,在第五屆健康中國微視頻大賽揭曉儀式中,由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中心主任匡曉妮主講,健教科拍攝的科普作品《預防接種》從上千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健康家庭促進計劃項目優秀獎。

中國家庭健康大會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中央網信辦信息化局、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等聯合指導,中國家庭報社、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主辦,是國內首個以家庭健康命名的專業性主題大會,自2016年起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屆,是中國家庭健康信息發布、產業連接和文化展示的權威平臺。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健康中國,由每一個健康的中國人組成,每個社會細胞的健康運轉,離不開健康知識的普及。隨著健康中國行動的全力推動,醫生群體已經站在了健康知識普及行動的主戰場,而婦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礎。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中心匡曉妮主任醫師一直秉持將婦幼相關健康知識普及到每一個家庭的初心,作為健康使者多次參與各種大型公益活動,讓政策宣傳和健康科普走進社區、走進學校、走進企業,線上線下相結合,在萬千家庭中播下健康的種子,使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成為健康中國的參與者、奉獻者、獲益者。

健康普及行動還需要依靠更多的人,每個人不僅要做健康知識的獲取者,還應做健康知識的傳播者、踐行者以及示範者,大家攜手共同實現全民健康。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長沙市婦幼健康知識的傳播,走進萬家、造福萬家,讓千千萬萬的社會基本細胞煥發活力,點亮每個家庭的幸福之光。

相關焦點

  • 2017年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作品有哪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6日訊 近日,科技部網站公示了100部擬入選2017年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作品。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7年全國科普微視頻大賽活動共徵集381部作品,經過形式審查和專家評審,並結合網絡評選結果,共評出《黑洞》等100部作品(名單附後),擬作為2017年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作品。
  • 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優秀及入圍作品公示名單
    關於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優秀及入圍作品名單公示的通知為進一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國家衛生健康委與中宣部、科技部、中國科協共同舉辦了「健康知識普及行動—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
  • 2019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優秀作品名單公布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健康知識普及行動,普及健康科學知識,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部、中國科協共同組織開展了「2019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  大賽組委會秉承「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在形式審查的基礎上,聘請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進行獨立評審,共評選出視頻類優秀獎77件、入圍作品141件;音頻類優秀獎10件、入圍作品20件;圖文類優秀獎60件、入圍作品110件;網絡帳號類獲獎作品31件;最具人氣獎3名。同時,根據參與及作品報送和入圍情況,確定20家單位獲大賽優秀組織獎,7家獲特別貢獻獎。
  • 中國科普博覽獲「中國龍獎」金獎
    在11月21日閉幕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科教影視展評暨製作人年會上,頒發了2020「中國龍獎」。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科普博覽團隊策劃製作的科教影視作品,從來自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的製作機構選送的538部作品中脫穎而出,《澳科一號衛星:為地磁把脈》獲科普微視頻類金獎,《理性派對第3集:基因編輯,是天使還是魔鬼》獲科普微視頻類提名獎,這顯示了中國科普博覽團隊在科教影視創作方面的實力。
  • 六安市二院在第二屆康復科普創新作品大賽中獲一等獎
    近日,由中國康復醫學會、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聯合主辦的2020全國科普日康復聯合行動暨第二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科普年會在滬舉行。會上對第二屆康復科普創新作品大賽獲獎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和頒獎,二院取得一等獎1項,優勝獎5項的好成績。
  • 高臺縣婦幼保健院紮實開展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宣傳系列活動
    32 來源: 立即娛樂說 舉報   為提高全社會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意識和水平,高臺縣婦幼保健院結合實際開展了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宣傳系列活動
  • 西譯學生喜獲第三屆「外教社杯」全國大學生德語微視頻大賽優勝獎
    為鼓勵大學生用德語展示自我與世界的關係,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造就更多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創新型、複合型德語人才,上海外國語大學、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歌德學院以及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第三屆「外教社杯」全國大學生德語微視頻大賽。
  • 騰訊看點視頻宣布聯合科幻世界雜誌社發起銀河獎科幻作品徵集大賽
    7月22日,騰訊看點視頻和科幻世界雜誌社在騰訊濱海大廈舉辦了籤約儀式,宣布啟動銀河獎-科幻微小說、微電影徵集大賽。騰訊信息流平臺產品部總經理楊達志、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輯拉茲、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著名科幻作家何夕等嘉賓共同出席了籤約儀式。
  • 內蒙古氣象科普工作連續3年獲中國科協表揚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馬麗俠) 記者1月14日從內蒙古氣象局了解到,中國科協官方網站於近日公開了《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在文件中,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再次獲評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這是內蒙古氣象局連續3年在全國科普日活動中獲得中國科協表揚
  • 有來醫生斬獲「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三項大獎
    12月23日,中宣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部與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健康知識普及行動——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總結交流會」在粵舉辦,有來醫生出品的《骶髂關節炎怎麼鍛鍊》榮獲微視頻類優秀作品獎、《吸菸有「理」》榮獲長視頻類優秀作品獎,同時有來醫生還榮獲優秀組織單位獎。
  • 鞍山中院「三微」作品再獲國家級獎項!
    12月15日,全國第五屆平安中國「三微」比賽暨優秀政法文化作品徵集評選活動舉行頒獎儀式,頒獎活動現場發布了微電影、微視頻、微動漫、短視頻、原創音樂MV、攝影作品六個類型的十大作品獎、最佳作品獎、優秀作品獎,致敬掃黑英雄特別獎,各類單項獎,優秀劇本獎
  • 江門市婦幼保健院被列入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為遺傳病基因檢測...
    江門日報訊 (記者/鄧榕 通訊員/劉智) 日前,依託於江門市婦幼保健院「廣東省遺傳病基因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列入「2019年度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江門衛生健康系統
  • 2020年「健康北京」科普作品徵集大賽獲獎結果揭曉
    日前,2020年「健康北京」科普作品徵集大賽落幕,最終獲獎名單正式揭曉。本次大賽由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辦,共有135家單位的978件作品入圍大賽。經過科學性審查,網絡投票,專家線上評審和現場演講決賽,最終,20家單位榮獲優秀組織獎,35名選手榮獲演講一、二、三等獎和青年獎,114件作品榮獲短視頻、科普文章、新媒體形態等10類科普作品獎項。
  • 活動|首屆全民戰「役」故事徵集暨微生物科普作品短視頻大賽來了...
    活動|首屆全民戰「役」故事徵集暨微生物科普作品短視頻大賽來了,等你來挑戰 2020-04-15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視頻網絡人氣獎《留影山師》作者:用鏡頭記錄求知探索的山師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遠明 鞏悅悅11月21日下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2020高校融媒傳播論壇暨「尋找山東最美大學校園」微視頻、攝影大賽頒獎典禮重磅開幕!本次大賽,共有5個作品獲得視頻類最具網絡人氣獎,其中山東師範大學的《留影山師》票數最高,共63459票。「我們工作室在知曉以『非常』為主題的創作要求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山師的美麗景色,但是我們想別出心裁,於是就以動畫定格打卡的形式對山師獨具特色的美景,以及濃鬱的人文氛圍進行了選點拍攝。」山東師範大學時光雕琢工作室學生劉慶威告訴記者。
  • 一般普法宣傳微視頻:水
    一般普法宣傳微視頻:水 20-11-26 14:56
  • 「水說」微視頻大賽等你來戰
    經研究決定,在全市舉辦「水說」微視頻大賽。  (三)拍攝時間:本次大賽所有參賽作品須為最新創作作品,且未公開播放展示,未參與過其他視頻類大賽評選活動。  (四)表現形式:參賽作品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與習俗;要主題突出、立意深刻、構思巧妙、易於傳播,集故事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富於創造性、體現時代感、充滿正能量。鼓勵作品表現形式的創新,包括但不限於紀實、劇情、動畫等類型。
  • 用微電影講新疆好故事
    大像微電影團隊拍攝現場(受訪者提供)新疆網訊(記者劉薇 白帆報導)在2016年底落下帷幕的第二十屆中國行業電視節目展評中,新疆微電影獲得微影視類一等獎,這也是新疆唯一一部獲得此項殊榮的影視作品。去年10月舉行的第二屆上海公益微電影節,有五部來自新疆的微電影入圍。
  • 健康科普 我們在路上
    如今我國1100萬名醫務工作者不僅擔負著治病救人的神聖職責更積極投身於健康傳播事業傳達健康科普知識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2018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總結暨經驗交流活動在京舉辦。
  • 2021年眼視光健康科普短視頻大賽正式啟動
    本次大賽由上海市眼視光學研究中心主辦,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上海康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作為目前國內唯一眼科領域專業科普賽事,大賽緊貼信息傳播趨勢和大眾閱讀習慣,以當下主流的短視頻平臺為載體和形式進行比賽。推動眼視光醫學科普作品的創新,持續提高醫療機構及醫生個人的信息化應用和創新水平、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