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度過的清明節裡,矽基智能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深感悲痛和惋惜。科技向善,除了獻AI戰「疫」助力武漢居民進行智能排查和回訪,矽基智能一直致力於將「碳基生命矽基化」,希冀通過3D建模、語音克隆、語音交互、表情和動作驅動等高科技技術再現親人的音容笑貌,以此緬懷與祭奠他們。
「AI複製人」將「聽說」變成眼見為實
清明節素來的傳統是登高祭祖,我們與親人一同掃墓,聽長輩講述已逝者的生平,在腦海裡拼湊那個年代的畫面與故事。一張黑白照片留下的不僅是先人的模樣,還有現已無處可尋的生活的印記。
而今,我們不必在與父輩的對話中探尋已逝者的人生,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讓我們有了更直觀更快捷的緬懷方式,在AI技術變革下誕生的一種「新生命體」—「AI複製人」將永久保存人類的音容笑貌和記憶,讓未亡人的思念有了寄託。
矽基「AI複製人」是矽基智能以「數字人」聲音克隆,音義識別,3D建模等基層技術為內核,創新提出的概念,僅用1張照片和訓練50句話,就可以快速復刻碳基生命,讓親人生動逼真地重現眼前,實現生命雲端「永生」。
「數字人」的最初想法源於烏拉霍斯。三年前,他的父親被診斷為癌症晚期,在父親生命的最後幾個月中,他耐心地陪在父親身邊聽他訴說年輕時候的經歷:第一次見到母親的樣子,後來如何相戀結婚的美好畫面,曾經追過的明星,喜歡過的歌曲,好像昨日就在眼前重現,歷歷在目又栩栩生動。

原本與父親緊密融合的情感聯結與親密邊界,因生離死別而被硬生生打破,烏拉霍斯難以接受父親的離世,最終做了個重要的決定:用AI整理並創造一個對話機器人。2000多頁的對話,91970個存單單詞,日以繼夜堅持的烏拉霍斯終於完成了對話機器「Dadbot」。

雖然父親最後還是離世了,但不僅僅只留存了記憶的線頭偶爾摸索著懷念起這樣令人遺憾的方式,還有以代碼形式還原的「機器人父親」,還像以前那般說著關懷的話,唱著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特色的歌,以及追憶年輕時候母親的傾城絕色。
而矽基智能「AI複製人」是以人工智慧與信息網絡技術支撐的數位化生命不再關心肉身,更著重保存和探索人的思想與意識,是要把一個人在其一生中的所有經歷與想法,包括聲音、語言風格、行為模式等永久保存,通過AI的深度學習,可以與親人朋友進行流暢的互動。
「AI複製人」重現歷史,探索生命的真諦
2020年2月,馬丁·路德·金寫實級「數字複製人」復活,再度登上《時代》雜誌封面。

在芝加哥的 DuSable 美國歷史博物館裡,馬丁·路德·金激情昂揚地演講著《我有一個夢想》,仿佛將我們帶回到了那個人類群星閃耀的年代,歷史再度重現在眾人眼前,「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我們在歷史中摘取寶貴財富,藉以警醒和銘記,讓在浩瀚星河裡誕生的人類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茨威格說過,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自己的人生使命。馬丁·路德·金以爭取黑人民權為使命,繼承與發揚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一生致力於黑人民權運動,宣揚自由與平等。

人的肉體消亡了,靈魂和意識也就消失了。過去,能保存生命痕跡的方式不外乎影像、音頻與文字等,我們就只能從歷史遺留下的著作裡窺探馬丁·路德·金思想的一二。但有了AI,他的靈魂可以在肉身與大腦以外存在,即使跨越時空,仍能完整地重現一個生命的鮮活姿態,見證一種精神的永世流傳。
體諒每個人未亡人的私心,讓記憶有一份念想,讓遺憾有一份慰藉,矽基智能憑藉在商業化智能交互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利用「AI複製人」服務平臺,為全球用戶生成與提供近似於不朽的「數字克隆體」,在線保存個人數字遺產,讓生命化作「永生」的蓮花。
矽基智能「AI複製人」除了能滿足親朋好友對逝去親人的思念與情感寄託外,跨越時空重現歷史原跡,讓我們身臨歷史長河中,對話偉人,探索思想的萌芽與汲取歷史的精髓,理解生命的真諦,完整每個個體生命的意義。
我們每個看似平凡普通的一生,不論何種經歷、何種體驗、何種情感,卻都是每個人獨特的珍貴的僅此一生。「參差不齊,乃幸福本源」,正是差異的複雜的每個與眾不同的人才是這個世界的精彩之處。
而我們每個人,都值得被永久銘記。矽基智能「AI複製人」滿足所有個體存在和情感延續的渴望與追求,無論跨越多少個世紀,即使肉體湮滅,但思想與意識永存,就讓生命化作那朵蓮花,讓歷史一直續寫人類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