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羅輯冬眠的時間裡,地球科技為什麼爆炸式發展?

2020-12-05 鵬鵬俠影

羅輯醒來後,發現地球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科技帶來的日常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類主流氣質和觀點的變化,等等。雖然題目說的是地球文明,但羅輯能夠真切感受到並且由衷讚美的是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人類氣質的改變,比如變得柔軟,更加漂亮,養尊處優,講究民主等等,都得益於科技的便利。

所以,所謂突飛猛進的發展,與其說是地球文明,不如說是地球科技,但這是一種虛假的繁榮,猶如一個虛胖的人,看似富態,實則孱弱。

1.羅輯冬眠時長為185年,這麼長的時間足夠使一個人對世界的變化感到陌生,從而產生科技突飛猛進的感覺。

羅輯冬眠了185年後,在危機紀年205年醒來。經過了這麼長時間,世界當然跟他當初冬眠的時候有了很大的不同。大至國際社會結構,小至人們的日常生活,跟羅輯曾經的年代比起來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這一切的根源,用時也是羅輯本人醒來後最明顯的感受,就是科技的進步。無處不在的感應式顯示屏、無微不至的感應式穿戴設備、無所不達的機器服務網絡、森林般的地下城市和夢幻般的飛車交通、人類龐大的恆星際太空艦隊,等等。

看似應接不暇,但是考慮到185年的時間差,這種情況就很容易理解了。想像一下185年前的人穿越到現在,也會被這個網際網路世界驚得目瞪口呆吧?所以,在評估羅輯醒來後那個時代的科技水平時,應該算上185年的時間差給羅輯帶來的感受上的衝擊。在缺乏參照的情況下,算上這個因為時間沉澱而導致的主觀上的加權成分,那時的科技進步就不能客觀地評價為突飛猛進。

2.為了應付三體人的入侵,人類拼盡全力進行科學理論到應用層面的轉化。這種應用層面的更新迭代,容易給人以科技突飛猛進的感覺。

人類的科技有一個優於三體文明的特點,就是技術爆炸。尤其是工業革命以來,科技發展以顯著的加速度向前躍升,基本上已經是延續至今的常態。

而在書裡,當人類知道三體人將要入侵,並且已經在路上,並且人類的科技實力根本不能與之抗衡時,人類還能怎麼辦?逃是不能逃的,主要是因為不能保證所有人都逃得掉,那就不如大家留下來一起抵抗。國際社會為了順應民意,明文禁止逃亡主義。

既然不能逃,那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拼命發展自身實力了。地球文明本來就有科技爆炸的「傳統」,現在外敵當前,無路可逃,壓力山大,當然只能更加卯足了勁,將這種「傳統」發揚光大,力求在三體人尚未到達之前,將自身實力提升至能夠跟三體人可以一戰的程度。

理論上不是不可能的,畢竟三體人的科技發展是勻速的,而人類可以藉助科技爆炸的優勢拉近彼此的差距,就像龜兔賽跑裡的那隻烏龜一樣。

當然,三體人為了防範這一點,早早派出智子鎖死裡地球科技。但地球人既然無路可走,也只能選擇性忽略這個大殺器。基礎理論不能有突破了,那就在現有理論的基礎上努力進行應用方面的研究吧。

所以,羅輯冬眠這185年裡,基礎理論研究被智子鎖死的人類,應該是在應用研究方面大放異彩。應用方面的「科技爆炸」,自然體現為越來越快的應用產品的更新迭代,而一般人對科技發展的直觀感受就來自科技產品的應用,而不是晦澀難懂的理論,頻繁的產品迭代,當然會給人以科技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感覺——或者說錯覺。

3.由於智子的封鎖,人類的基礎科學理論無法產生突破,所謂的科技突飛猛不過是在現有理論框架內將其應用到極致,並沒有本質上的顛覆性突破。

之所以說這種科技的突飛猛進只是錯覺,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基礎科學研究被智子鎖死。在原有理論框架下的應用研究,再怎麼好看,都是被限定在一定高度下的表演,先天高度不足的硬傷無法克服。

智子限定了人類科技發展的天花板。羅輯冬眠期間人類看似高速飛躍的科技進步,其實不過是在消耗以前存留的理論研究成果。當所有理論都已經轉化為應用之後,人類就再也沒什麼可以「進步」的了,「技術爆炸」也就到了盡頭。那時三體人就完全不用顧忌人類後來居上的可能。

普通人會為地球人類發力狂奔的應用型科技發展而震撼,而有科學素養的專業人士就能知道這當中的隱憂。羅輯問清楚那種永動機似的充電方式之後,就明白其本質不過是無線充電而已,並不是顛覆了能量守恆原理。丁儀更是意味深長地說,自己已經在大學教了兩百年的理論物理。這意味著人類的理論物理或者說基礎科學足足兩百年沒有任何突破,這就證明了智子的存在,也間接說明了人類的明天暗淡無關——就像章北海打的那個比方:

「成吉思汗的騎兵,攻擊速度與二十世紀的裝甲部隊相當;北宋的床弩,射程達一千五百米,與二十世紀的狙擊步槍差不多;但這些仍不過是古代的騎兵與弓弩而已,不可能與現代力量抗衡。基礎理論決定一切……」

總之,所謂人類科技突飛猛進,確實是一種真實的感覺,但感覺始終是主觀的,主觀的錯覺而已。從客觀角度來看,這個結論並不成立,後來人類艦隊在三體人以強相互作用力製成的水滴面前,被一種摧枯拉朽的姿勢暴擊,半小時內兩千多艘恆星際戰艦就團滅。人類這才意識到,基礎理論研究上的差距,是怎麼都無法彌補的。

相關焦點

  • 《三體》:為什麼羅輯戰勝了三體人,卻被人類拋棄了?(上)
    陳頎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之間絕對的科技差距,以及三體人用「智子」鎖死地球以理論物理為代表的科學發展,構成《三體II:黑暗森林》(以下簡稱《黑暗森林》)第二部的第一個初始設定。[1]此外,「太空天梯」等技術發展也說明汪淼的納米研究為地球發展科技、對抗三體做出了一個優秀的應用科學家的應有貢獻。如何理解汪淼視角在《黑暗森林》的終結和消失?從初始設定出發,可以有內容和形式的兩個角度的回答。從內容看,《黑暗森林》的矛盾衝突主線是通過破解「黑暗森林」法則,「弱勢」人類成功反抗「強勢」三體的文明衝突過程。
  • 三體羅輯傳:人體冬眠可能原理,現實中有哪些人體冬眠可能技術?
    在三體中冬眠是非常重要的技術,如果沒有冬眠技術,那劇情就沒有辦法發展,因為主角的壽命都是有限的,即使達到最高的醫療水平,人類的壽命也就在150年左右。所以主角要通過冬眠前往未來,才能繼續主角的故事。而冬眠技術就要滿足以下要求,第一:不能對人體有傷害,或者是不致命和永久的傷害;第二:冬眠技術不能對人的大腦有損傷。
  • 三體羅輯傳:人體冬眠可能原理,現實中有哪些人體冬眠可能技術?
    在三體中冬眠是非常重要的技術,如果沒有冬眠技術,那劇情就沒有辦法發展,因為主角的壽命都是有限的,即使達到最高的醫療水平,人類的壽命也就在150年左右。所以主角要通過冬眠前往未來,才能繼續主角的故事。而冬眠技術就要滿足以下要求,第一:不能對人體有傷害,或者是不致命和永久的傷害;第二:冬眠技術不能對人的大腦有損傷。尤其是記憶,在羅輯傳中,羅輯清醒以後還是有點恍惚和不協調,但是記憶還是在的。要想滿足以上要求,就有很多難點。想要人冬眠,顧名思義,就是讓人的新陳代謝降低,就像冬眠的青蛙一樣。
  • 三體:羅輯為什麼不主動將黑暗森林法則公之於眾
    然而,宇宙中不講道理,唯有遵循黑暗森林法則的現實,讓羅輯恐慌了。這是不是真相?為了驗證理論,他進入了冬眠。這也就失去了向社會大眾表達的時機。當然,如果當下的羅輯向政府或者民間闡述自己的理論,那麼結果只有兩個。信的人製造恐慌提前進入末日絕望中,不信的人嗤之以鼻。毫無意義。
  • 談談《三體》中的面壁計劃中為什麼羅輯是自己的面壁人?
    《三體》黑暗森林將整部書推向了一個高潮。由於三體發射到地球的兩個智子在鎖死人類基礎物理的同時,也探聽這人類對抗三體的步步計劃,使得人類像三體人養在透明玻璃裡面的蟲子一樣,沒有了秘密。小說中的前三位面壁人每個人都有ETO成員對應的破壁人,特別是比爾.希恩期的面壁人是自己的媳婦,但是三體人並沒有給羅輯安排破壁人,當羅輯在冰水中領悟到黑暗森林法則時,羅輯的破壁人出現了,那就是他自己!
  • 陳頎| 為什麼羅輯戰勝了三體人,卻被人類拋棄了?
    [3]最後,從時間線索出發,多線敘述可以羅輯冬眠的2015年分為冬眠前與200年會羅輯甦醒兩個時間階段。 如果說三體第一部的汪淼屬於當今社會的「主流精英」,那麼在文明生死存亡的關頭,能夠拯救人類的「精英」則是一群超越或者說「僭越」現有科技思維和道德準則的「英雄」。就此而言,《黑暗森林》敘述主線是「落後文明」的英雄如何引領本文明抵抗「先進文明」的入侵。
  • 《三體》:為什麼羅輯戰勝了三體人,卻被人類拋棄了?(下)
    這對於沒有優先選擇權的地球來講,如果選擇「引爆」,則「地球毀滅」;如果選擇「不引爆」,則「被三體佔領」,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實現「抵抗三體進攻/保存人類文明」的最初目的。綜上,雷迪亞茲計劃是一個必敗的策略。從時間維度出發,雷迪亞茲計劃在水滴來臨之前就被智子和破壁人識破了,三體的最優策略必然是準備進攻的同時公布雷迪亞茲的計劃,使得地球無法選擇引爆。等到水滴來臨之際(進攻策略發動),三體必然獲勝。
  • 《三體》解讀:執劍保護地球62年,人類為什麼並不感謝羅輯?
    在三體文明面前,地球文明是科技落後了好幾代的弱者,假如不選用玉石俱焚的戰略,根本無法抵禦三體的侵略。作為維持一個文明得以延續的英雄,到了最後,小說中的人類卻不感謝「執劍人」,反而覺得他是無情無義的暴君,在要挾兩個星球的平和。維護了地球62年,人類為什麼不感謝「執劍人」羅輯?我來寫點自己的觀點。首先,時刻減弱了一切。
  • 《三體》:為什麼普通人羅輯能成為救世主,背後的原因你看懂了嗎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體危機逐漸到來之際,人類最高委員會成立了「面壁計劃」,推選出了世界中四個傑出人士破解三體謎題,拯救人類危機。他們被聯合國冠以「救世主」稱號,而羅輯,是四人中唯一一個沒有任何技能、頭銜、身份的普通人。與此同時,人類也有一部分群眾希望地球就此滅亡,於是他們之中也產生了四個與之相對的「破壁人」,專門破解面壁人的計劃。
  • 《三體2——黑暗森林》裡,三體人為什麼要刺殺羅輯?
    在《三體2——黑暗森林》一開頭,就記述了羅輯與葉文潔會面的情景,葉文潔是關鍵性人物,她的行動當然是在三體所製造的智子的監視之下,所以他們的談話三體人全都知道。 三體II——黑暗森林而在談話中,葉向羅輯暗示了黑暗森林法則,嗯,我是這麼認為的,當時葉文潔應該已經知道了黑暗森林法則
  • 面壁者羅輯
    參與會議的其中兩位,雷迪亞茲與希恩斯到會了,羅輯缺席。這兩面壁者就開始述說了他們的工作進程,並提出他們的工作主要的阻礙。原來他們都遇到了計算機的計算存量上,就是目前的計算機要運算出他們想要的那個種模型根本不可能。也就是說他們要等,等到那種能算出他們想要的那種核彈模型還有人類大腦的模型的那種計算機出現。這得要等上二十年左右,那這二十年時間裡不是沒什麼事情可以做了嗎?於是他們選擇了冬眠。
  • 《三體》中,失去了執劍人身份的羅輯,為什麼三體人還不是不敢動他?
    羅輯擔任了《三體·黑暗森林》的男主角,在第二部書中是「面壁者」,到了第三部裡成為了「執劍人」。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三體世界和人類世界的「守護者」,然而在威懾紀元的最後時期,羅輯卻被逮捕,被冠以「毀滅世界」的罪名。從這一刻開始,羅輯的心理也開始產生了變化。
  • 《三體》中,面壁者羅輯的計劃真的是成功的嗎?原因何在?
    在小說《三體》當中,科技水平遠高於人類的三體文明選擇了將地球作為他們殖民的目標,浩浩蕩蕩的三體艦隊朝著地球湧來。當時的人類世界一度十分振奮,在他們看來,他們完成了一件十分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將科技水平遠高於他們的三體文明拒之門外。
  • 《三體》裡的男神羅輯,是如何從人渣變成拯救世界的英雄
    在第二部《黑暗森林》中,羅輯前期其實是個人渣,一開始只是葉文潔選定的棋子和代言人,在三體第二部最後階段和第三部中才最終真正扮演起了英雄的角色,在三體系列中他代表的精神的是「覺悟」。這在書中已經有了足夠的明示和暗示。前三位面壁者,從泰勒、迪亞茲到希恩斯無不例外,都選擇了在正常人類心態下絕不可能選擇的極端方案。從謀殺己方艦隊創造量子幽靈,到超級核彈摧毀太陽系和三體艦隊同歸於盡,再到拋棄保衛地球的責任用思想鋼印誘騙己方軍隊臨陣逃亡。
  • 《三體》系列:地球往事編年表
    本文主要整理了《三體》系列中主要的歷史事件,以時間順序(公元紀年)排列:《三體》2005 兩個智子到達太陽系,人類前沿科技被鎖死。「科學邊界」學會成立。2006 汪淼收到「科學邊界」學會邀請。史強進入地球防務安全部。2007 大批理論科學家自殺。汪淼協助調查「科學邊界」學會。ETO被清繳,統帥葉文潔被捕。「古箏行動」實施,伊文斯陣亡。
  • 三體:羅輯失去執劍人身份之後,為什麼三體人還是不敢殺他?
    羅輯為什麼會把控制權交給程心死神永生裡,威懾紀元61年,一整篇都在敘述程心為什麼會被當做候選人,以及她自己為什麼會同意參選,以及她最後為什麼能成功當選。應該說鋪墊的還是很充分的。理由特別多,主要取決於程心被公眾歡迎的程度,也是因為當時威懾紀元的人在羅輯的自我犧牲的看守下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好日子,智子封鎖又解除了,三體還傳授了很多東西,科技爆發式發展,當時的公眾太脆弱了,太趨向於聖母,太相信所謂和平。程心漂亮,年輕,善良,公眾形象好。
  • 《三體》中,羅輯威脅三體文明時,你覺得羅輯會扣動扳機嗎?
    連墳都挖好了,估計開槍的可能性真的100%,他威脅三體只是最後一擊,成功或失敗他可能自己都沒萬全把握,成功就可以制衡三體,失敗就拉他們一起陪葬,應該是做好損失一切的準備,這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意識吧!總是想著尋找雙全的辦法有時候卻會損失更多,這就是為什麼程心會成為人類滅亡的大罪人。
  • 《三體》中的程心,羅輯和維德為什麼守護她,因為人性中的愛和善
    前幾篇文章介紹了很多《三體》中的一些人物,今天就給大家解讀程心這個人物。程心是一名孤兒,後來被程秀秀收養,後來程秀秀的男友因為程心的緣故和她分手了。在危機紀元時代航天發動機專業博士,畢業後進入新一代長徵火箭研製發動機的課題組,之後被抽調為行星防禦理事會戰略情報局工作。
  • 三體:羅輯的存在是否不合邏輯?先面壁後執劍,三體人不管嗎?
    有很多的網友在看完了劉慈欣的《三體》後,對於羅輯的生存總是心存困惑。三體為什麼不直接殺了羅輯,反而引起世界政府的注意?是ETO蹩腳的暗殺失敗,還是劇情中的一個BUG?當時的情況下,智子已鎖死了地球的基礎科學,並且監視著人類的技術發展。
  • 《三體》中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與此同時,「智子工程」重啟,六萬三體時後,智子第一次展開實驗,這時折算為地球時間,大約是1989年。關於地球時間和三體時間的折算,書中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描述,八萬五千三體時約等於8.6地球年,所以可以粗略的認為一萬三體時等於一地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