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青年教師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研究成果!

2021-01-15 河南大學招生辦公室

近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雜誌(影響因子43.07)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salicylic acid perception by Arabidopsis NPR proteins的研究論文,首次闡述了水楊酸與其受體NPR蛋白結合的結構基礎,為進一步了解NPR受體蛋白在水楊酸 (salicylic acid, SA)信號轉導中的作用機制以及高抗病性植物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年教師王偉博士、杜克大學的博士後John Withers和華盛頓大學的李恆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鄭寧和杜克大學董欣年為共同通訊作者,河南大學為第二單位。

植物激素中的水楊酸 (salicylic acid, SA) 在植物抗病及獲得性免疫過程中起有樞紐作用。儘管在植物抗病反應中的關鍵基因NPR1 (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 1)早在90年代末就被鑑定出來,NPR家族的另外兩個成員NPR3和NPR4也在2012年被發現是SA受體,但對於NPR蛋白是如何感知SA並協調SA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巧妙地利用了胰蛋白酶酶解和氫氘交換質譜(HDX-MS) 的方法找到了擬南芥NPR4中直接結合SA的結構域 (SA binding core, SBC),並通過變復性的方法,成功獲得了解析度為2.3的NPR4-SBC與SA複合物晶體結構,分析發現NPR1的SBC結構域也能夠以類似方式結合SA,確認了NPR1是SA的受體。該研究揭示了水楊酸與NPR受體結合的結構基礎和分子機理;同時,解決了NPR1作為SA受體的爭議。研究結果為進一步了解SA信號轉導及調控機制奠定了基礎,並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設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河南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非常重視學術梯隊建設和國際科研合作,通過實施一系列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提升優秀青年學者在團隊建設和國際合作中的引領作用。依託"作物逆境生物學創新引智基地"(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拓展國際合作空間,與英國亞伯大學等多所國外知名高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舉辦河南大學國際逆境生物學青年學者論壇等,加大對青年人才的發現、培養和支持力度,堅持將青年英才送出去,促進青年優秀人才的快速成長,先後選送10餘位優秀青年教師到美國普渡大學、華盛頓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進行合作交流,儲備了一批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為實驗室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王偉博士主要從事植物逆境相關蛋白結構生物學研究。先後在河南大學植物逆境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攻讀並獲得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學位,2011-2014年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生在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做聯合課題研究。2017年,在學科帶頭人的支持、鼓勵與安排下,為了實驗室研究方向的拓展和課題合作研究的需要,王偉博士赴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鄭寧實驗室開展植物結構生物學相關研究工作。先後在NATURE、JCB、CELL RESERARCH等雜誌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延伸閱讀:

河南大學生命科學院

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目前已經發展成為理工農兼備,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培養體系完整,高層次人才匯聚,科研水平高,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學院。2017年9月,在學院恢復建院30周年之際,生物學科入選世界"雙一流"建設學科。

在學科與平臺建設方面,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棉花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個(作物逆境生物學創新引智基地,國家"111計劃")、教育部和河南省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植物逆境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3個(全球變化生態學實驗室、河南納米生物醫學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作物逆境多組學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2個(轉基因動物與細胞工程實驗室、植物種質資源與遺傳工程實驗室),河南省工程實驗室(中心)2個(乳腺生物反應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省抗逆與特色小麥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生物納米醫學創新引智基地),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作物逆境生物學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有生物學和生態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及其相應的兩個博士後流動站,還有農學學科作物遺傳育種碩士點;有省級第一層次重點學科2個(生物學和生態學),校級重點學科1個(遺傳學);有生物科學、生物工程和植物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河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生物教學實驗中心),其中生物科學是國家級特色專業,2019年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生物工程專業入選河南省"一流專業"建設。

植物逆境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植物逆境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始建於1990年,2005年3月被確定為河南省省級重點實驗室,2005年7月成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1年12月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聯合建設的"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獲批,2014年1月順利通過國家驗收。2012年獲批"作物逆境生物學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2016年獲批"作物逆境生物學創新引智基地"(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目前,實驗室擁有省級第一層次重點學科2個(生物學和生態學),生物學和生態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及其相應的兩個博士後流動站,生物學一級碩士授予權點、農學專業作物遺傳育種碩士學位授予權點。

原素材來源:河南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河南一青年教師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雜誌(影響因子43.07)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salicylic acid perception by Arabidopsis NPR proteins的研究論文,首次闡述了水楊酸與其受體NPR蛋白結合的結構基礎,為進一步了解NPR受體蛋白在水楊酸
  • 河南大學又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獲國家多個項目資助
    近日,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河南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實驗室鄭海務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Enhance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s of La Doped Bismuth Ferrite/Zinc Oxide Heterojunction
  • 河南大學又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獲國家多個項目資助!
    近日,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河南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實驗室鄭海務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34;在自然指數期刊、國際頂級期刊ACS Nano(中科院一區,IF=14.588)上在線發表。近年來,鄭海務教授課題組圍繞鉍基鐵電材料光伏效應的物理起源,動態應變和鐵電極化對光伏效應的調控,鐵電半導體異質結光伏效應增強的物理機制,鉍基鐵電氧化物納米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對電極中的應用等方面開展了頗具特色的研究工作。代表性論文以河南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在J. Mater. Chem.
  • 這所雙一流高校3項成果,發表在Nature等國際期刊
    本文來源: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近日,河南大學取得三項重要研究成果,在國際重要期刊Natur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01、青年教師王偉博士一作在Nature發表研究成果近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雜誌(影響因子43.07)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salicylic acid perception by Arabidopsis NPR proteins 」的研究論文,首次闡述了水楊酸與其受體
  • 青年教師張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土壤細菌多樣性分布格局的潛在驅動機制10月27日,環境與規劃學院青年教師張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題為「Local community assembly mechanisms shape
  • 安徽醫科大學青年教師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1月7日,安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宋永波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聯合安徽大學朱滿洲教授團隊、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金榮超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IF:13.117)上發表題為《在室溫非脫氣溶液中具有71.3%
  • 河南"超牛"博士:以第一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發文!
    近日,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阻燃與功能材料工程實驗室,功能有機分子工程研究所朱俊彥博士開展的具孔道芳香螺旋基智能離子通道研究工作&34;在化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影響因子12.257)。
  • 長江師範學院黃輝勝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Francisco院士等在高能量密度材料及多氮化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J. Am. Chem. Soc.》上,該期刊最新影響因子14.357。     這項研究工作採用CI-NEB和AIMD方法,深入研究了全氮陰離子鹽(N5)6(H3O)3(NH4)4Cl的質子轉移機理及其動力學行為,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解決了學術界關於(N5)6(H3O)3(NH4)4Cl晶體中是否存在HN5的科學爭論,相關研究結果以「Reconciling the Debate on the Existence of Pentazole HN5
  • 我校教師曹志林在Nature Communication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師曹志林與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水稻的高解析度三維基因組圖譜,揭示了水稻三維基因組結構對基因的轉錄調控機制,以及遺傳變異對三維基因組結構及基因表達的影響。
  • 我校第一附屬醫院(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專家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發表新冠研究成果
    我校第一附屬醫院(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專家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發表新冠研究成果本網訊(通訊員 張健)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湘南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轉化醫學研究所瞿小旺博士帶領團隊成員積極開展新冠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相關前沿工作攻關。
  • 陝西科技大學以第一作者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發文
    先後在材料和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IF=10.733)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8.355)上發表題為"負載花狀NiS/Ni接合玻璃化物的智能多孔木材作為多功能材料應用於超級電容器、催化劑和傳感器(Smart Porous Wood Supported Flower-like NiS/Ni
  • 河南大學2項研究成果"轟動"國際,還都登上這一國際重要期刊!
    近日,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取得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在化工領域國際重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本期推送,我們一起來揭秘——王新海課題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研究成果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工業冷卻水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新海課題組開展的單原子催化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成果&34;在化工領域國際重要期刊
  • 河南大學2項研究成果「轟動」國際,還都登上這一國際重要期刊!
    近日,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取得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在化工領域國際重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本期推送,我們一起來揭秘——王新海課題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研究成果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工業冷卻水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新海課題組開展的單原子催化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成果"A recyclable polydopamine-functionalized
  •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發表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最新研究成果
    2020年4月20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氣候變化》)在線發表了題為「Synchronized tropical Pacific and extratropical variability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過去三十年熱帶太平洋和熱帶外的同步變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 ...電池最新研究成果以我校為獨立第一單位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ACS...
    近日,我校光伏材料省重點實驗室肖助兵教授課題組在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工作以我校為獨立第一單位,以「Selective S/Li2S Conversion via in-Built Crystal Facet
  • 蘇州大學一碩士以第一作者在頂級期刊《Nature》發表論文!
    日前,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期刊之一的《Nature》發表了以蘇州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研究論文《In-plane anisotropic and ultra-low-loss polaritons in a natural van der Waals crystal》,報導了面內各向異性和超低損耗聲子極化激元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該研究為構建新型平面光學器件以實現低損耗的信號處理和光熱能量管理
  • 深究「螢火蟲同步閃光」背後的奧秘 陝西科學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近日,陝西兩位青年科學家對這一燒腦問題的研究成果被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簡稱PRL)。針對這一挑戰,來自陝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的西北工業大學李學龍教授、王震教授提出了系統同步統一解析框架,對不同維度的網絡同步規律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頂級科學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簡稱PRL)上。
  • 湖南博士團隊最新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化學類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8月17日,湘潭大學化學學院青年教師葉強博士課題組與國內外課題研究組合作,在單手性分子超分子手性的調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其研究成果發表於《化學科學》(chemical science),題目為&34;(Solvent Polarity Driven Helicity Inversion 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in Chiral 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Fluorophores)。
  • 化學化工學院教師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國應用化學...
    新聞網訊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工業催化與能源化工團隊以青年教師張林林為第一作者,丁欣副教授、張立學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青島大學為唯一通訊作者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Ed.在線發表了題為「A Janus Fe-SnO2Catalyst Enables Bifunctional Electrochemical Nitrogen Fixation」的研究論文。
  • 河南大學趙俊偉教授課題組在Nano Energy上發表研究成果
    河南大學河南省多酸化學重點實驗室的趙俊偉教授課題組開展的多金屬氧簇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領域的研究工作「First high-nuclearity mixed-valence polyoxometalate with hierarchical interconnected Zn2+ migration channels as an advanced cathode material in aqueous zinc-ion battery」在國際能源領域頂級期刊Nano Energy[74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