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網收錄的趙寅達發表過的論文
論文作者之一趙寅達和一位歷史研究員的對話,趙寅達表示已經知錯
9月7日晚,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稱,河北大學一研究生發表的論文涉嫌抄襲網絡文章。疑似被抄襲文章於2014年發表於百度貼吧,原作者在9月3日晚在貼吧貼出論文,稱自己文章被「復刻」。9月8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繫了研究生所在學校,其導師稱對於學生不會護短。
事件
研究宋朝歷史文章被指抄襲網文
被指抄襲的文章名為《宋太宗朝軍功虛報現象鉤沉——以土墱寨、唐河、徐河三次戰鬥為考察中心》,作者為河北大學丁建軍和趙寅達。其中丁建軍為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趙寅達為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在讀碩士,文章發表於《河北學刊》2016年7月第4期。
而疑被抄襲文章則由網友「非洲戰象」發表於百度貼吧「中世紀吧」,題目為《真實或虛幻——由宋遼戰爭中部分戰役看宋軍戰績的真偽》,發布時間為2014年11月24日。
9月3日晚,「非洲戰象」在貼吧「五代十國吧」發表帖子貼出趙寅達等發表在《河北學刊》的論文,稱自己「不是上面的丁建軍或趙寅達」,並表示自己文章「基本是被復刻了,語句都不改改」。
隨後,有網友將兩篇文章對比以及原文作者聲明發到微博,引起讀者廣泛關注。根據截圖對比,兩篇文章部分段落字句完全相同。
在一個有關宋史研究的QQ群中,有研究員指出已發表論文和原文對比相似情況,他稱:「文章前三部分,是三次戰役的例子,都是網文裡的。文章加了結語,稍微敘述了一下,這個結語是網文沒有的,算是文章唯一的原創,但也就四分之一的篇幅,語句襲用十分明顯。」
回應
導師稱學生欲讀博急發論文
將依規調查處理不護短
北青報記者聯繫了將此事發在網上的貼吧管理員,該管理員稱,自己和一些歷史愛好者也發現了論文疑似抄襲現象。「在中國知網上看到那個題目就知道不對,因為以前翻過相關的東西。後來我私聊他,前後警告了他三遍,希望他說出來給個交代,不過後來他直接把我拉黑,我就把這事發到微博上了。」
隨後,北青報記者聯繫了指出論文和網文有相似之處的宋史研究員。該研究員對北青報記者透露,開始指出論文疑似抄襲網文時,趙寅達曾稱:「跟他(編者註:網文)的不一樣吧,我確實是看了這個帖子得到的啟發。」而在具體羅列疑似抄襲部分後,趙寅達則對研究員稱「我錯了,但是已經發出來了,怎麼辦。」
9月8日,北青報記者電話採訪了趙寅達在河北大學的導師呂變庭,呂變庭對北青報記者說是由一位朋友告知,在9月7日晚知道的這件事情。
呂變庭老師對北青報記者稱,趙寅達目前在讀研究生三年級,他想在畢業後考博士,「他出這個事情也有一個比較特殊的背景,因為聽說有些學校需要在期刊上發文章,所以他心態上可能也很急切。」
發表在《河北學刊》上的這篇論文,呂變庭老師也曾看過,但據他介紹,當時並不主張趙寅達發表,「我對他的要求始終很嚴格,當時是不主張發,而是讓他修改。但是他也是有自己的想法,作為導師,也不能剝奪他的自由。所以他找了另外一個老師發了。」
在看到論文時,呂變庭並不知道文章疑抄網文,「我沒想到會有那麼多的抄襲,是覺得章節之間有衝突,有地方需要完善,所以一直壓著沒讓他發。」
對於論文疑抄襲網文事件,呂變庭認為自己也有責任,「從學生成長過程來看,有些地方了解不是太透,也是他心急,所以很多方面考慮不太周全,也是想積極把自己的才華表現出來。但不管怎麼說,趙寅達是我的學生,我也要向各位道個歉。」
據呂變庭老師介紹,趙寅達平時學習很努力,「我不是護我的學生,但他在學術研究方面確實很用功,也很勤奮。」
對於事件的相關處理,呂變庭表示會按照相關規定處理,「從我個人角度看,現在教育部、河北大學以及宋史研究中心都有關於糾正學術不端的規定,我們會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實事求是依法依據處理,校領導也在開會商量看怎麼處理這個問題,作為導師肯定也不會護短。」
在知道論文疑抄襲後,呂變庭曾給趙寅達打電話要求在一兩天內給研究中心寫情況匯報,但趙寅達在電話中只說「老師我有點事」,其他並未多說。
北青報記者電話聯繫了趙寅達所在的河北大學,校方表示具體情況要問學院。北青報記者聯繫了宋史研究中心,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不方便說什麼,具體事情要看學校處理,「有什麼情況得領導研究決定」。
北青報記者多次撥打趙寅達電話,截至北青報記者發稿時,趙寅達手機始終處於關機狀態,QQ、微信等消息也未予回復。疑似原文作者「非洲戰象」也未回復北青報記者。
據了解,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由著名歷史學家漆俠先生創立,多位宋史研究愛好者對北青報記者表示,該校是研究宋代歷史的「重鎮」。
雜誌
當時通過「論文查重」符合發表要求
北青報記者聯繫了《河北學刊》總編輯王月霞,王月霞表示,還未收到任何舉報稱論文抄襲。在看到相關消息後,已經對相關查重情況進行進一步核實。
據王月霞介紹,發表在《河北學刊》上的論文都會首先進行論文查重,「我們很重視這點,所以先要查重,這是第一道關。我們也有指標,重複率10%以下的論文才可以發表。」王月霞對北青報記者介紹,期刊查重採用的是中國知網檢測系統,被指抄襲的這篇論文當時的重複率檢測結果為0%。
王月霞稱:「當時查重是沒有問題的,文章也確實是有觀點,所以我們使用是沒有問題的。」
文/見習記者 郭琳琳
調查
論文抄襲檢測有盲區
貼吧網文一般不在檢測範圍內
論文疑抄襲引發大量關注的一個原因在於被抄襲文章來自於百度貼吧,而在《河北學刊》的檢測結果中,來自百度貼吧的文章內容並未被查出。
北青報記者諮詢了中國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查重檢測系統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介紹,論文檢測文獻庫範圍包括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等資料庫、網際網路資源、圖書館、個人對比庫等。
對於網際網路資源,工作人員稱,包括百度文庫等,當北青報記者詢問百度貼吧內容是否算在內時,工作人員表示「一般是不會檢測」。
隨後,北青報記者查詢了萬方論文相似性檢測,在官網上列出的檢測範圍包括中國學術期刊資料庫、中國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會議論文資料庫以及中國學術網頁資料庫,並未提及網絡文章資源。
此外,「PaperPass」論文檢測系統的官方網站稱「比對庫由超過9000萬的學術期刊和學位論文以及一個超過10億數量的網際網路網頁資料庫組成」,在北青報記者諮詢後,客服人員稱百度貼吧內容不包含在檢測範圍內。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