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睿唯安7月9日發布的最新ESI資料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數據顯示,河南大學植物學與動物學(Plant & Animal Science)學科首次進入世界排名前1%。截止目前,河南大學已有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等5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較2017年9月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時增加3個,學校ESI全球排名由第1769位升至第1485位。
河南大學自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以來,生物學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機制體制改革。
探索引育並舉的人才建設模式,聚集和培養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等各類高層次人才32人;引進以美國科學院院士周芷領銜的「表觀遺傳學與基因調控」國際科研團隊。制定「科教結合協同育人」戰略合作計劃,協同建立「本碩連讀」計劃,創建「菁英計劃」和「明德計劃」培養模式,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構築高端研究平臺,主動融入國家戰略,聚焦作物逆境生物學重大科學問題,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科技部評估;獲批建設「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增「大別山森林生態系統河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科研平臺;在Cell、Nature子刊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原創性研究成果。
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成立「河南大學現代農業與生物技術研究院」「多組學研究中心」「生物納米交叉研究中心」「河南大學—麥考瑞大學生物醫學聯合創新中心」等多個交叉研究平臺。
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審定農作物新品種11個,新品種示範推廣250萬畝;「微生物轉化法生產甘油酸研發及技術」「枯草芽孢桿菌菌株及利用該菌株生產γ—PGA的方法」兩個項目已分別與相關企業籤訂轉化協議。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聘David William Galbraith教授為生命科學學院名譽院長,歐洲科學院院士Jean.David Rochaix教授受聘為河南大學「卓越人才」項目專家。發起和主辦第三屆「全國植物逆境生物學研討會」「第三屆生物入侵與全球變化和國際學術研討會」和「WILEY—河南大學生物納米技術國際研討會」。
據悉,ESI資料庫是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它是基於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錄的全球11000多種學術期刊的1000多萬條文獻記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資料庫。目前,ESI已成為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該指標按22個學科領域,對近十年內全球所有大學及科研機構的SCIE和SSCI論文及其引用情況等進行統計和排名。ESI學科是對全球所有機構在該學科發表文獻的「總引用次數」進行從高到低的排序,取世界排名前1%的機構。
2020年是「雙一流」建設首輪國家評估驗收之年,植物學與動物學ESI進入世界排名前1%,既展現了河南大學生物學科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的成就,也表明以「逆境生物學」為特色的植物學和動物學發展態勢良好、優勢突出、學術影響力顯著提升。
來源:河南大學 河南大學學科建設處責編:趙 雪封面:呂德瑩排版:趙雪穎校對:李志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