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近日,網上一則與烏鴉有關的新聞令人忍不住笑出了聲,印度北方邦一位男子近3年倒了大黴,他每次出門,都會遭到附近烏鴉家族的追蹤襲擊。
據報導,3年前,這位叫柯瓦的男子在家附近看到一隻被鐵網困住的小烏鴉,但他沒能成功拯救下小烏鴉,反而被烏鴉家族當作是殺害小烏鴉的兇手。在那之後,盤旋在空中烏鴉們只要看到他走出家門,就會高速俯衝而下,對他的天靈蓋發起攻擊。為此他已經多次受傷。
雖然他的事例很倒黴也很可憐,但在他的鄰居眼中,這事反倒成了一檔娛樂節目。有些人特別留意柯瓦什麼時候出門,就等著看「人鴉大戰」。
在日常生活中,被烏鴉記住尋仇的例子數不勝數,那麼烏鴉到底有多聰明?
由英國劍橋大學動物行為與實驗心理學系兩位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它們(烏鴉)的腦容量與身體相比非常大,與黑猩猩的腦容量與身體之比差不多。」鴉科動物前腦的神經元異常密集,擁有與黑猩猩同等數量的神經元,有時甚至更多。烏鴉的感知能力可與靈長類動物相媲美,與黑猩猩、大猩猩相比,它們的「智力」也毫不遜色。
科學家們還在報告中指出,儘管烏鴉和靈長類的腦結構有很大不同,但它們都會綜合使用工具來解決相似的問題,都能夠想像以及對可能發生的未來事件進行預測,而所有這些論點是建立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的:
有研究發現,烏鴉能夠使用和製造工具。
居於市區、以腐肉為食的烏鴉,會慣於藉助馬路上來往行駛的車輛來替它們軋破堅果,待車輛散去之後,它們再撿回已經破碎的果實,美美地吃上一頓。除此之外,一些烏鴉還會用喙部製作帶鉤狀的小木棍,然後利用這個小木棍將樹幹縫隙或者小樹洞裡面的昆蟲鉤出來;在一項實驗中,科學家們將烏鴉養在實驗室的籠子裡,裡面有一個窄口瓶,瓶子裡有一個帶提環的小鐵桶,裡面裝好吃的食物。烏鴉無法直接吃到食物,不過在籠子裡有兩根粗細適中的鐵絲,一根直的,另外一根則是一端有鉤的,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烏鴉就學會了用有鉤的鐵絲吊起鐵桶,吃掉裡面的食物。更為有趣的是第5次實驗,科學家只留下一根直鐵絲,拿走了彎的鐵絲,這時候,烏鴉利用地板的支撐,用腳把鐵絲彎成鉤狀,然後用嘴叼著鐵絲將瓶子裡的小鐵桶給吊出來,成功吃到了午餐。
此外,烏鴉還有超越大多數動物的邏輯思維。
烏鴉在發現其他鳥在某個地方藏食物的時候,它就會去偷,而且由此也產生了防盜的意識,它們在儲存食物的時候會非常小心,以防其他鳥偷走,如果藏食物的時候被其他鳥看見的話,它們會秘密返迴轉移食物,這比其他鳥類要狡猾的多。
烏鴉還有著複雜的社會行為,包括友誼關係和敵對關係。它們甚至能在一次打交道之後記住耍滑頭的那些人或動物,展示出了驚人的記憶力。如果你曾經欺負過一隻烏鴉,那麼周圍的烏鴉都會認得你並且對進行報復,烏鴉在死之前還會告訴自己的家人,讓它們繼續報復你。
而在實驗室裡,烏鴉能夠快速學習,速度和幾歲的人類小孩相差無幾,並且還能夠獨立發現事物之間的「複雜」聯繫,展現出來的邏輯思維能力讓研究人員都大吃了一驚。
雖然烏鴉是很聰明,但是在中國的文化裡烏鴉並不受人待見。
據了解,其實在唐代以前,烏鴉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預言作用的神鳥,有「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歷史常識傳說,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類相動》中引《尚書傳》:「周將興時,有大赤烏銜谷之種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諸大夫皆喜。」 古代史籍《淮南子》《左傳》《史記》也均有名篇記載。在中國西藏和四川一些地區,烏鴉也是作為一種神鳥來崇拜,無論是發掘的吐蕃文獻還是西南地區的「懸棺」和「天葬」習俗,均證明了這一點。武當山為道教宗祠,把烏鴉奉為「靈鴉」,並在山上建有烏鴉廟,「烏鴉接食」為武當八景之一,就是進山的遊人,也要隨身攜帶一些食品,散放給烏鴉來啄食。此外,烏鴉反哺的現象也被人們反覆稱讚。
但在唐代以後,烏鴉主兇兆的學說就出現了,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烏鳴地上無好音。人臨行,烏鳴而前行,多喜。此舊佔所不載。」
這個可能與烏鴉的外觀有關,在古代,畫眉喜鵲等外形漂亮、叫聲還好聽的鳥備受人們喜歡,而烏鴉一身黑,而且叫聲非常難聽,大晚上聽到都十分驚悚,令人生厭。除此之外,烏鴉這種雜食性的動物不僅吃穀物、漿果、昆蟲、其他鳥類的蛋,而且還很喜歡吃腐肉,只要是腐爛的屍體它們都喜歡吃,因此不難想像,在古代,烏鴉有可能會從古人那裡偷取食物,或者在戰爭時期對著人類的屍體大快朵頤,這樣人類當然不會留下好印象。
烏鴉雖然形象不雅,但在中國文化中僅限人們心理上的灰色影響,還不存在對它的特別排斥現象。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