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傳播速度與光源運動狀態無關,是否聲波、水波也是如此?

2020-08-30 物原愛牛毛1

光是一種電磁波,光的傳播速度的確不受光源移動速度變化而變化,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原理」對此說的非常清楚: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相對於任何參考系是不變的,與光源和觀察者的運動狀態無關。無論光源是相對於地面靜止,還是運動,光對於地面觀察者的速度是不變的,在這一點上,水波和聲波又如何呢?

我們知道聲波和水波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

我們常說的聲速和音速大小就是相對於介質或靜止於介質的觀察者而言的,因此無論介質的運動狀態如何,聲速或音速相對於給定的介質是不變的。根據力學相對性原理,我們坐在高速飛行的飛機裡說話,聲音的傳播給我們的感覺與在靜止的地面是一樣的,

因為飛機裡的空氣――傳播聲音的介質被飛機載著一起運動。聲音的傳播速度相對於飛機裡的空氣介質和觀察者仍然是1馬赫(當然對於地面的觀察者肯定是大於1馬赫,因為觀察者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由上可知,要想知道水波和聲波的傳播速度與振動源的運動狀態是否有關,我們只要看振動源和介質的相對運動狀態即可,如果振動源總是和介質相對靜止,則水波和聲波的傳播速度與振動源的運動狀態無關;如果振動源和介質有相對運動,則水波和聲波的傳播速度與振動源的運動狀態有關。通過分析可知,振動源不總是和介質相對靜止。下面分幾種情況討論。

如果振動源只發出單列點波的情況

這時聲波和水波的傳播速度與振動源(體)的運動狀態無關

水中的魚在遊走過程中不斷產生水波,儘管產生水波的魚在移動,但魚每次產生的水波――單列波依舊在原來的水波中心向遠處傳播,它的傳播速度不變;我們都知道空谷回音,聲源發出聲音後,這塊振動的空氣(聲波)――單列波就與聲源體無關了,它不斷向周圍傳播,碰到峭壁又反彈回來形成回音,這時發出聲音的人或物或許早已不在,這說明單列聲波的傳播速度與聲源的運動狀態無關。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當發出點波時的振動源與介質是相對靜止的。

如果振動源相對介質運動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聲波和水波的傳播速度與振動源(體)的運動狀態有關。

比如人們常說的多譜勒效應就是這種情況,所謂多譜勒效應是指當聲音,光和無線電波等振動源與觀測者以相對速度V相對運動時,觀測者所收到的振動頻率與振動源所發出的頻率有所不同的現象。比如一列向我們飛馳而來的火車發出的聲音比離開我們時要尖(音頻率高)的多。

這當然是因為聲源相對傳播聲音的空氣介質(當然包括我們)一直在運動,導致我們接受到的音頻發生變化。 都卜勒效應就是接收頻率的變化效果,而非振動源頻率發生變化。火車發出的聲音音調對於火車自身來說是不變的,聲音的傳播速度也是不變的,而對於火車外的事物,包括空氣和相對地面靜止的觀察者都是變的。都卜勒效應雖然說的是頻率的變化,並未特指傳播速度,但事實上只有光的傳播速度(波長和頻率的積)是不變的,聲波和水波的傳播速度都是變的,因而都卜勒效應引起的頻率變化導致傳播速度變化,這裡聲波的傳播速度與振動源的運動狀態有關,隨著振動源的移動速度變化而變化,實質原因當然是振動源相對傳播介質是運動變化的。

聲波和水波和光的傳播不同點

光的傳播速度與觀察者的運動狀態無關,但聲波和水波的傳播速度與觀察者的運動狀態有關,它們的相對速度是簡單的疊加。

比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3米/秒(1馬赫),一個觀察者坐在飛機上以速度V向著聲源飛行(與聲波傳播方向相反),那聲音的速度相對這個觀察者來說要大於1馬赫,即1馬赫+V;而飛機如果與聲波傳播方向相同,那聲音的速度相對這個觀察者來說要小於1馬赫,即1馬赫-V,這如果是個超音速飛機,那這個觀察者將不會聽到後方的聲音,甚至也聽不到飛機自身發出的聲音,在超音速突破音障時會產生音爆,

這時聲音相對觀察者的速度接近0。

當然之所以聲波和水波的傳播速度與觀察者的運動狀態有關,說到底還是因為觀察者與傳播介質有相對運動。

光與時空深層次的聯繫決定了光速不變原理

光與時空深層次的聯繫決定了光速不變原理,也決定了光波的傳播規律與聲波、水波傳播規律的相似和不同。

水波和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而光波不需要介質,但光的傳播離不開空間,跑不出宇宙時空,時空是光運動的背景和場所,時空當然是具有實在性的物質,因此從這個意義上,可以把時空看作是光傳播的「介質」,這樣一來,光波和水波、聲波一樣,它們的傳播實質上都與介質有關。光波之所以不像水波和聲波那樣與觀察者的運動狀態有關,之所以不與任何形式光源(包括點光源和連續光源)的運動狀態有關,就是因為它的「介質」是時空,而不是別的什麼。光與時空相對性的內在聯繫才決定了它速度相對任何參照物的不變。而水波和聲波的介質沒有這個「特權地位」。

本文參加【科學V計劃】內容為作者原創

相關焦點

  • 光的傳播速度與光源運動狀態無關,那水波和聲波呢?有什麼規律?
    光是一種電磁波,光的傳播速度的確不受光源移動速度變化而變化,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原理」對此說得非常清楚: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相對於任何參考系是不變的,與光源和觀察者的運動狀態無關。無論光源是相對於地面靜止,還是運動,光對於地面觀察者的速度是不變的,在這一點上,水波和聲波又如何呢?我們知道聲波和水波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我們常說的聲速和音速大小就是相對於介質或靜止於介質的觀察者而言的,因此無論介質的運動狀態如何,聲速或音速相對於給定的介質是不變的。
  • 如果我們以光的速度去追光,能抓住一把光嗎?
    一開始,有人認為光的運動速度是相對於光源的,可是科學家們通過對雙星系統的觀察發現,光的速度與光源無關。雙星系統的兩個星在環繞著對方在轉,如果光速是相對於光源的速度,那麼向我們走的這個恆星的光速就應該更快一點,離我們而去的恆星的光速應該更慢一點。然而,通過觀測發現它們並沒有任何的變化,兩個星的光速始終是一樣的。這個就推翻了光是相對於光源在運動之說。
  • 從聲波運動規律研討電磁波的運動規律
    因此,我們可以類比聲波在空氣中的傳遞規律對電磁波的運動規律作如下假設:1、電磁波是由於電子相對於原子核的運動狀態的改變而導致原子外部電磁場的變化所形成的一類波(也就是說:在電子相對於原子核的運動狀態不變時,不產生電磁波)。
  • 實驗證實:光不是矢量傳播而是介質傳播
    我之所以把磁場波(光)與水波類比,是因為微觀世界的磁場與宏觀世界的海洋特別相似,都能夠被粒子或物體運動激發擾動形成波,前者有微觀粒子運動激發的波稱著磁場波或光,後者被宏觀物體運動激發的波稱著水波或波浪。
  • 在知乎回答:開著手電筒跑步能否使光傳播速度超過真空光速?
    這個問題這樣剖析出來,就是問「手電筒相對地面運動起來發出的光相對於空氣的速度值」與「手電筒相對地面靜止時候發出的光相對於空氣的速度值」是否一樣?如果「手電筒相對地面運動起來發出的光相對於空氣的速度值」是受「手電筒相對地面運動」的影響的,那麼,這兩個速度值就不一樣了。如果讀者知道「光傳播不依賴於光源運動狀態」,問題的答案就可以很明白了吧?
  • 光速不是光子運動的速度
    光波、電波與聲波、水波一樣,都是波。波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即:它們雖然都是由粒子構成(光波的成份是光子,電波的成份是電子,水波的成份是水分子,聲波的成份是氣體分子。)但是,它們傳播時,本身並不像子彈那樣,從甲地迅速轉移到乙地,而是通過自己的振動,將能量迅速傳遞給旁邊的粒子,旁邊的粒子再振動,迅速將能量傳遞給旁邊的粒子……,這樣依次傳遞,以至傳到遠方,直到能量消耗為止。
  • 為什麼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聲波聲音其實屬於機械波,其本質是機械振動的傳播,而機械振動依賴於介質。當物體發生振動時,比如敲打桌子,這種振動會帶動空氣中的分子出現有規律的振動,由此聲波會在空氣中傳播開來。如果沒有介質,振動就無法傳播,所以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 為什麼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而聲音不能?
    但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它們可以在真空中傳播。那麼,聲音和光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光卻可以呢? 聲波 聲音其實屬於機械波,其本質是機械振動的傳播,而機械振動依賴於介質。當物體發生振動時,比如敲打桌子,這種振動會帶動空氣中的分子出現有規律的振動,由此聲波會在空氣中傳播開來。
  • 光的傳播真的不需要介質嗎?以太真的不存在嗎?
    >甚至是聲波,它的傳播速度在空氣、水或固體是不同的。穿過彈簧、彈簧、水、地球、繩子、甚至空氣的波,都需要一種動力來產生從平衡狀態產生的某種初始位移,然後波帶著這種能量穿過介質到達目的地。一系列沿著圓形軌跡運動的粒子可以產生一種宏觀的波動錯覺。同樣,以特定模式運動的單個水分子可以產生宏觀水波,我們看到的引力波很可能是由組成它們的單個量子粒子構成的:引力子。
  • 轉動光源是否能讓光斑移動速度超過光速?真的存在超光速嗎?
    假設有一個可以拍攝物體以無限快速度運動的高速攝像機,將它放置在圓環的邊緣,用它來記錄光斑的移動,同時在旁邊放置一個光源發射器進行對比,在光斑達到攝像機的記錄點的同時使光源發射器以圓周的切線方向發射脈衝光線,那麼,高速攝像機是否可以觀測到光斑移動的速度超過了脈衝光線的速度?
  • 宇宙位面論(下)——光的越位面傳播
    對於光的概念,很難劃清其屬性,從傳播方式及存在方式上看,比如愛因斯坦理論中確定的,光永遠是直線傳播的,就算通過大引力星球附近會產生扭曲也只是因為傳播通道是扭曲的,與光無關,這證明了光的存在是不受引力作用的,也就是說光不在萬有引力的範疇之內,也說明了光是沒有質量的,因此,從這個方面上看來光應該是屬於能量範疇的存在;但從某些方面上看,它又具備有物質的特性,比如光具有的粒子性,太陽帆的發明正是基於光子的撞擊效應
  • 傳播介質「以太」是否存在!試驗結果非常的意外!
    根據科學家對波的研究,任何振動產生的波都需要在介質中傳播,比如聲波、水波。在19世紀,光被證明是一種波,那麼光的傳播介質是什麼呢?——「以太」被人們所提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我們要理解光的性質,就必須理解其介質的性質,同樣的當我們知道光的性質的時候,又可以推導出以太應該有什麼樣的性質。據研究表明,波的傳速度與其介質的彈性和質量有關,如果以光波的速度來計算,結果是驚人的,以太的密度至少要比空氣少100萬倍,而彈性又要比空氣大1000倍,比鋼還硬。
  • 為什麼沒有任何飛行器的速度能夠超過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最快的,且在任何慣性參考系中的速度是不變的,跟光源是否運動、觀察者是否運動無關。愛因斯坦把這個結論上升為一個原理――光速不變原理,創立了相對論,這個原理是相對論的基石。那為什麼宇宙中光速最快?一,首先是因為光子的靜質量為零。
  • 如果光源到達光速,它能否被看到?
    飛機在大氣中飛行時,如果速度快於自身引發空氣波動的速度,即突破音障礙,將會出現音爆現象。然而,光源不可能追上自身發射出的光,更不可能超越,所以不會有什麼「光爆現象」。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光源速度有多快,它都能被觀測到。光速和音速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兩者沒有可比性。
  • 光可以在真空環境下傳播,為什麼聲音卻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如果人類是生活在太空中的話那麼就可以感受到無聲世界是怎樣的,因為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通過一些現象發現聲音的傳播條件似乎比光的傳播條件要嚴格一些,例如在遊泳池中不管我們怎麼大喊大叫,對方都很難聽到我們在說什麼,要想傳遞信息還不如用一束光線來得快。不僅在水中如此,在大氣中也如此。
  • 袁燦倫重建《新量子力學》(十二)光的本質
    由此可看出,電磁波(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激發出來後,它在空間中傳播出去了,從此它與光源無關了。所以,相對於光源,光速不變。在真空中,是無約束、無限制、無阻礙的自由空間,是一種最理想的環境,沒有能量的損失,光在傳播過程中,能量、速度、方向、頻率、波長、振幅、模式等所有狀態都保持不變,只是電場和磁場的相互交替激發,此消彼長地向前,速度也達到最快。以上是一個光波的傳播過程,實際中的是多個電子連續激發出光波並連續傳播。
  • 《物理提高》水波是橫波還是縱波
    水波是橫波還是縱波水波有兩種,一種是表面波,由於液體的表面張力引起,是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