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峨眉山行願慈善行】參與者的供稿
文/圖 萱萱
從萬年寺前往洗象池,這段路頗有難度,但是風景很美,海拔漸高,霧氣越來越重,爬過那個長長的坡以後便如從人間進入了天庭,最初的山峰已經在遠遠的低處,有種山高人為峰的感覺。
山中植被也悄然變化著,各種不知名的野花路邊綻放,途中會遇見峨眉山中的調皮蛋—猴群,當然,他們不劫財不劫色,只想討口吃的以解饞,路人不必驚慌更不必嚇唬他們,也不必嬌慣他們隨意掏包給吃的,猴急怎麼來的,就是從他們身上來的,小心快你一手奪了包去。因此,安靜的自己走你的路,實在是被攔到去路,也不要怕,攤開手告訴他們什麼都沒有,如果我說他們懂得眼神的交流你信不?
那幾隻小猴子瞪大猴眼看著我,我也看著它們,和他們對話,好似它們懂得,它們很有耐心的默契的與配合,其中一隻猴子,我說:「猴,來給姐樂一個」,它真的是裂開嘴了,貌似就是在笑,只可惜不能掏相機拍,只用手機拍了幾張。
洗象池一帶是徒步上山的第二個猴群聚居區,當天一行人抵達雲遮霧繞中的洗象池時好似恍惚中來到了仙境,除了溼漉漉的空氣裡飄著猴尿的味道,提醒我們這是在人間,那若隱若現古樸的寺院分明有點不真實的存在。
洗象池海拔2070米,已屬峨眉高山區,這裡有「象池夜月」的著名美景。據說入夜後,青山吐月,月光灑映入池中,水天一色,景色幽美。唐代詩人李白十詩九言月,對月的鐘愛可見非一般,在其寫的《峨眉山月歌》中可感受到峨眉月對詩人的意義,在遠遊時都戀戀不忘,「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只可惜,今次僅是匆匆路過,只待以後到峨眉再賞此番景致了。
洗象池原名初喜亭,意為遊人到此,以為快到頂了,心裡歡喜。那可不嘛,想想啊一路爬坡上坎的到了海拔2070米的地方了,可不得得意歡喜一下。
清康熙(公元1699年)建寺。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月正和尚擴建,因寺前有一小池,傳為普賢菩薩每逢此過,必先浴象,故改名洗象池,鹹豐、同治年間建觀音殿、彌勒殿、大雄殿。民國33年(1944年)遍祥和尚重建大雄殿。
後經多次維修擴建。現為峨眉山全國重點寺廟之一。上行五裡,曾有大乘寺,傳為西域阿婆多羅尊者,晉時入蜀禮峨眉山時開建,名化城寺,因以木皮蓋殿,又名木皮殿。再上行曾有明代創建的白雲寺(又名白雲殿、雲壇殿)。
一場不期而至雨由小變大,一行人在法師的帶領下在此發起第七願後於寺中休息待雲開霧散雨停再行。到了洗象池的高度,溫度驟降,被雨水打溼的衣服貼在身上,山風襲來,不禁打了個冷戰,那是一種物理性的陰冷。
因此,爬山時準備一件厚衣服和雨披是必要的,透過窗外已經會聚成流的雨滴,霧氣依然濃重,但不一會兒雨停了,這山裡氣候真是說變就變呢。
文/圖 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