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勇當焦裕祿精神實踐者
--走進焦裕祿紀念館有感 王好好
焦裕祿精神永不過時,那是我們民族的精華。我要向焦書記學習!
通過走進蘭考,近距離地學習焦書記感人事跡,內心很受感動也很受教育。當看到焦書記的辦公桌、文件櫃、自行車、椅子及穿過的衣服,尤其是紀念館豎寫著的兩列字「活著沒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把沙丘治好」,懷著對焦書記仰慕的心情,認真參觀完每一處陳列、擺放的物品,再一次深深的被震撼。焦書記生前僅在蘭考工作475天,一心為民,處處為蘭考人民著想,住院治療前仍在揮舞著鐵鍬和群眾一起勞動,臨終前還對組織提出唯一要求「運回蘭考,埋在沙灘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究竟是怎樣的一份感情才會下這樣的決定,帶著疑問不停地思考著。還有一張圖片是我至今不能從腦海中抹去的,圖片中描繪的是兩位婦人用手在使勁扒樹皮,旁邊還有一位小男孩,圖下標註著「食不果腹,樹皮充飢」。我瞬間打了一個冷戰,相比他(她)們而言我現在是多麼的幸福!
從焦裕祿紀念館回來的途中,我準備從百度上搜索焦裕祿的名字,那一刻,竟感到自己多年所學竟丟到了腦後,之前在課本上學到過,在中央電視臺播放時也看過,焦裕祿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但仍舊對於焦書記的一生不甚了解。通過一頁又一頁的細讀細品,焦書記從7歲至42歲,人生經歷了跌宕起伏的變化,可謂是一生簡樸且十分不易。最大的偉績就是在蘭考治理內澇、風沙、鹽鹼三害,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為此,我們也要學習焦裕祿精神,做到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親民愛民,直接聯想到一句話「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結合到21世紀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總結「關係親不親,要看用心真不真。誰把群眾當親人,就會贏得民眾心。」針對工作而言,我會增強責任意識,認真做好掃黑除惡這項工作,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掃黑除惡的實效,從而獲得幸福感、安全感;艱苦奮鬥,在掃黑除惡這件工作上,我剛開始接觸時很棘手,或多或少的因為詞彙不理解,遇到疑難點與人溝通上一次性聽不明白是何意思等一系列問題,記性還可差,前頭說著後頭忘,但不會因此就氣餒。通過不理解的詞就查百度,通知報送資料時,就查文件及請教前輩,學習是一項永無止境的賽跑,我要做到活到老學到老;科學求實,我認為是一種態度,秉持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報送涉惡案件罰金每周一定要及時同執行局相關人員取得聯繫,再三確認金額,以保證準確無誤;迎難而上,結合自己的工作,遇到疑難問題,首先自己想著法兒自個解決,拓展思維,克服重重困難,不因難度大而打倒自己;無私奉獻,我們聚集在一個院兒裡,既是緣分又是恩賜,我們是一家人,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互幫互助,法院因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而精彩!
相對於焦書記的一路歷程而言,我感到很慚愧,自己是90後的孩子,沒經歷過啃樹皮的日子,沒體驗過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從此刻起我要學習焦裕祿精神,結合自己的工作用行動付諸在實踐中。
作者:王好好
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刑庭書記員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爭做司法為民表率 ——學習焦裕祿精神優秀體會文章展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