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展品,美杜莎手鐲
文|飛雲
編輯|Fiona
今天的推送,我們選擇了一枚帶有「守護」意義的祖母綠美杜莎手鐲。在中世紀的伊斯蘭,祖母綠本身意義非凡,因為那是穆罕默德最愛的寶石,在歐洲,祖母綠是象徵希望和生命的顏色,而讓守護之力加倍的,是美杜莎!
擁有超凡魔力的美杜莎一直都盤踞在城堡、甲冑、盾牌之上,是西方最著名的守護圖騰。我們希望它也能守護你,安然無恙地度過這個難熬的時刻。
之前,在「覺醒」展的展廳裡,它得到了觀眾們的集體讚美,連微博上的留言,都在直呼它的美!
▲觀眾留言
看過展的大V們,也被這用整塊祖母綠雕刻成的美杜莎所驚豔。
▲微博大V截圖
這是一枚怎樣的手鐲,上面雕刻的形象,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01美杜莎
被英雄殺死的怪物
美杜莎(Medusa)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戈耳工女妖之一。她是「百怪之父」福耳庫斯(Phorcys)的女兒,和兩個姐姐居住在夜與死之神塔納託斯的領地內,在陰影與光明之間。
▲公元前7世紀的美杜莎雕塑
她頭髮布滿蛇頭,長著利爪鋼牙,全身遍布堅硬的鱗甲,刀劍不入。有一雙能將人石化的眼睛,當你看向她雙眼的那一刻,就會立刻化成石頭死掉。
可惜的是,美杜莎擁有肉身,沒有永生的能力,是三女妖中唯一可以被殺死的一個。
後來在雅典娜(Athena)等神的協助下,美杜莎的頭顱,被希臘英雄珀爾修斯(Perseus)利用青銅盾牌的反光砍下,並獻給雅典娜,後者將其安在神盾中。
▲《珀爾修斯》,19世紀早期,安東尼·卡諾瓦
但美杜莎的頭顱即使被斬下,依然有著驚人的殺傷力,看見的人仍舊會變成石頭。
或許是因為她擁有這樣的石化魔力,人們將她看做守護神。美杜莎的形象常常被用在墓葬建築和器物上,甚至用在戰場上震懾敵人。
如創作於公元前二世紀的「法爾內塞杯」(The Farnese Cup),底面雕刻著的,正是美杜莎頭像。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用刻有美杜莎形象的杯子,可防中毒。
▲美杜莎形象的戰車裝飾物
在歐洲城堡、門戶、盾牌、甲冑之上,有大量她的身影。
在美杜莎頭顱被砍下以後,從她脖子噴出的血液中,跳出了兩個怪物:飛馬珀伽索斯(後來的飛馬座)和巨人克律薩俄耳。
而這兩個怪物的來歷,又是另一個故事裡的美杜莎了。
02美杜莎
從凡人變女妖的悲劇命運
在古老的美杜莎形象中,它往往呈現出醜陋兇惡:豬一般的臉、兇猛凸起的眼睛、伸出的舌頭,誇張的時候甚至還會出現男性化的鬍子。
但慢慢的,美杜莎漸漸被轉化成一個迷人的年輕女子形象。
關於美杜莎之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早期。在詩人品達(Pindar)的詩歌中,稱美杜莎是「有美好臉頰的」,而她的姐姐們是「蛇頭的」。
不同版本講述她為什麼變成了一個滿頭纏著蛇的女妖。
▲18世紀的美杜莎形象作品
一種說法是,她原本是雅典娜神廟中的女祭司,長得異常美麗,但因為自誇美貌超越雅典娜,而受到變成蛇髮女妖的懲罰。
而在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的《變形記》中則說,美杜莎原來的樣子是一位美麗女子,特別以頭髮美麗著稱,甚至有很多男子想向她求婚。
海神波塞冬(Poseidon)垂涎她的美貌,在雅典娜的祭壇下強暴了她,玷汙了神廟。雅典娜非常生氣,但又不能懲罰波塞冬,於是就將美杜莎變成醜陋的女妖以示懲罰,還把她的一頭秀髮變成汙穢的蛇。
前文中我們提到、從她軀幹中跳出的兩個怪物,就是波塞冬和美杜莎的孩子。
▲記錄珀爾修斯斬首美杜莎的情形,美杜莎正閉著眼睡覺
美杜莎成了一個悲劇人物,還具有侵略者和受害者的雙重性。這樣的形象變遷,代表著人們對死亡的思考,對美的追求。
但或許因為迷人的臉不能輕易激起恐懼、同情,藝術家們將美杜莎表現為頭上遍布狂野的、群蛇寄生的頭髮,又或是悲哀而痛苦的表情。
維多利亞時代風靡歐洲的卡梅奧(cameo),將美杜莎作為主要題材。這枚縞瑪瑙浮雕上的美杜莎頭像,黑色背景,白色頭像,有大量的頭髮和捲曲的蛇形。
▲19世紀的美杜莎卡梅奧
卡拉瓦喬(Caravaggio)在盾牌上畫了《美杜莎》,用凸面進一步表現出美杜莎面部表情、眼睛的不對稱。而畫面中這張面孔,被認為是畫家的自畫像。
這件作品就像珀爾修斯盾牌一樣,呈現美杜莎被斬首瞬間,同時也讓觀眾直面這驚恐死亡。
▲《美杜莎》,卡拉瓦喬
1640年,「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大師」——義大利雕塑家貝尼尼(Bernini)的一件美杜莎雕塑,並沒有描述美杜莎被斬首這件事,而是美杜莎在最初轉化為怪物時的痛苦。
她的臉因疼痛和焦慮而扭曲,嘴巴張開,好像在哭泣。它傳達了情感和人性,而非美杜莎的可怕和恐怖。
▲美杜莎雕塑
美杜莎的形象一直在變。2018年,大都會博物館曾舉辦一場名為「危險之美:古典藝術中的美杜莎」的展覽,探討了美杜莎從醜到美的形象轉變,以及對人們的致命吸引。
在「覺醒」展上的這枚美杜莎手鐲,工匠選擇在祖母綠上雕刻美杜莎,又是另一種對美的瘋狂。
03用極脆的祖母綠,
定格凝視瞬間
當你來到美杜莎手鐲展櫃面前,會發現牆面3D特效呈現的美杜莎,其目光會跟隨你的腳步移動,識別出你站的方向。
而這隻做工精巧至極的手鐲,安靜地在柜子中央,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匠人在這顆清澈豔麗的65克拉的哥倫比亞祖母綠上,完美地呈現了美杜莎的臉龐。
▲覺醒展品,美杜莎手鐲
「這一定是那個時候最好的工匠大師才能做出來。因為祖母綠本身很脆,很難駕馭,一雕刻就容易崩邊。而且再完美的祖母綠,中間也會遇到很多裂紋、結渣等瑕疵。」珠寶藝術家陳世英看到這枚美杜莎手鐲時這樣評價。
那位匠人在製作它時,一定懷著小心又巧妙的心思,避開各種「坑」,細細鏨刻。
比如這枚祖母綠手鐲其實也有一些細小瑕疵,但都被匠人巧妙地用頭髮藏住,並將黃金雕刻成百合花狀的爪鑲,圍住這四處飄散的秀髮。讓人們在看到它的瞬間,就被美杜莎的美吸引。
▲覺醒展品,美杜莎手鐲
著名的珠寶專家Marion Fasel 也曾稱讚:「從來沒有什麼比這顆刻在祖母綠上的美杜莎更像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雕刻沒有受到破壞,鼻子仍然完好無損,考慮到祖母綠材質的特性,這令人難以置信。」
除了祖母綠本身不易雕刻的特性,它所代表的歷史和守護意義更是久遠。
在新大陸(現在的哥倫比亞)發現豐富的優質祖母綠礦之前,埃及曾是祖母綠的主要產地。據說在古埃及時,紅海附近就有最古老的祖母綠礦場——克利奧帕特拉(埃及豔后之名),不過它早已因大量開採而耗竭。
「Mons Smaragdus」
到16世紀,哥倫比亞最好的祖母綠礦山在西班牙控制下被開採,優質的祖母綠資源也隨著西班牙的商船進入歐洲,於是,珠寶上鑲嵌的這一抹綠也成為頂級奢華的象徵。
如今,哥倫比亞祖母綠代表著優質,它的登記標準是全世界祖母綠的通用標準。當一顆祖母綠的產地被確定為哥倫比亞時,它的價格往往高出平常幾倍。
▲覺醒展品,美杜莎手鐲背面
那個珠寶奢華且樣式奇特的莫臥兒王朝,也有一批經過雕琢鐫刻的祖母綠珍品,這些祖母綠,或在邊緣刻圖案,或用金剛石尖筆刻上銘文,另外也會被切割成小吊墜或者護身符。
▲哥倫比亞祖母綠、鑽石及小珍珠項鍊,莫臥兒王朝
中世紀的伊斯蘭寶石匠人,探討了祖母綠的闢邪性質。在波斯文學中,將祖母綠隱喻為善良和純潔,人們普遍認為,毒蛇和惡魔看到祖母綠時會變瞎。
不知親手製作了這件作品的法國匠人,是否知曉在遼遠時空的人們,為祖母綠所賦予的守護之意。
▲覺醒展品美杜莎手鐲和策展人樊曉光
當他在祖母綠上定格美杜莎凝視的瞬間之時,這場徹頭徹尾的瘋狂,讓守護的意義變得複雜了:是美杜莎在守護這塊珍貴的祖母綠,還是祖母綠在守護著這多變的美杜莎?亦或是它們的雙重加持,守護它們的主人?
此刻,讓它守護我們,在這個不寧靜的春天,給予我們力量。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