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東大校園裡再次熱鬧起來,在寧高校中最早開學的它迎來了近4000名新生 快報記者 趙傑 攝
快報記者 趙傑 攝
昨天,東南大學3986名新生陸續開始報到了,這也是南京第一所開學的高校。新生中有一位叫周雯婷的女生特別引人注目,她的學號「11111111」被稱為史上最牛的學號。
最牛的學生
新生空前絕後的學號 引人關注
在東南大學今年錄取的3986名新生中,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的周雯婷格外引人注目。她的學號「11111111」被校方稱為「建校百年以來最牛的學號」。「這種八位都是同數字的學號以前沒有過,以後可能也不會再出現,這個學號是空前絕後的。」校黨委副書記劉波說。
周雯婷獲得如此特別的學號,純屬意外。據校黨委副書記劉波介紹,東南大學學生的學號由八位數組成,每一位數都代表學生的個人信息。周雯婷的「11111111」中,每個「1」都有不同的含義。首先,前兩個「1」代表周雯婷是2011屆的學生。第三個和第四個「1」代表她所在的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在全校各個學院中的編號為「11」。第五個「1」代表周雯婷所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在學院各專業中的編號為「1」。第六個「1」代表她所在的班級為該專業的1班。第七、第八個「1」代表周雯婷在班上的學號是11號。
「同時,周雯婷所讀的專業在全國排名第一,這也是隱含在其中的一個『1』。」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程斌說。「估計11年後,也不會有學號『22222222』了,」他說,「因為學校編號22號的學院沒有編號為2的專業。」
但更巧的還在後面,周雯婷告訴記者,20多年前,她的父親周建是東南大學的一名研究生,並於1988年畢業。如今,自己的女兒也考入了東南大學。對於與東大的不解之緣,周建感慨萬千。「我對東南大學的感情很深。高考點報志願的時候,我就向女兒推薦了我的母校,只是她的學號比我牛。」周建說。
今年高考,周雯婷的成績為380分,物理為A+,化學為A。周雯婷告訴記者,在平日的學習中,她能夠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自學自律,能主動學習而非被動接受。所以,學習成績一直很穩定。同時在業餘時間裡,她會參加競賽輔導以訓練思維。高考期間,她其實並不太緊張,有點順其自然的感覺。「對我來說,考入東南大學是為11年苦讀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能與爸爸成為校友,是我的榮幸,也是我今後努力的動力。」
老生把握住開學商機 賺點外快
「嶄新的自行車,300塊一輛,便宜賣了!」從報名點走到學生宿舍,路兩邊排滿了一輛輛嶄新的自行車。有吆喝的人,也有拆臺的人。看見有家長圍攏過去想為孩子買車,一些學生悄悄圍上去說,「暫時不要買,現在貴,過兩天只要兩百塊一輛。」
不過,為孩子掏錢買車的家長還是不少,「這麼大的校園沒有自行車不方便。」一位來自南通的家長看也沒看,就買下了一輛男式的自行車給兒子騎。
「我早上6點多過來的,搶一個好位置不容易。」醫學院的一位大二學生告訴記者,這裡賣自行車的都是學生,學校也是支持他們的,算是一種勤工儉學。這些自行車他們都是從市區裡批發過來的,如果有存貨,可以退掉,因此風險並不大。
記者初步統計了一下,一公裡不到的路上,就有20多個攤位在賣自行車,所以競爭激烈,生意沒有去年好做了。
還有的學生則做起了其他生意。一個瘦瘦高高的男孩面前擺著仙人球、蘆薈等各式各樣的小盆景,10元一盆,開張剛10分鐘就賣出去一盆。「我這個利潤小一點,一盆賺個四五元,但是賣的人少競爭小一點。」男孩今年研究生一年級,盆景是從花卉市場批發過來的,30盆一箱,自己搬運到學校。「我前年也賣過,一個星期能賺1000多元,補貼生活費挺好的。」記者看到,小盆景比較受家長歡迎,花錢不多買個放在孩子的新宿舍增添生氣。
新生網上「提前報到」 早已相識
蔣一凡是今年考入東南大學數學系的新生。前天剛到學校報到,卻一點也不形單影隻。晚上放下行李就和20多位在人人網、新生QQ群裡結識的同學、學長,在學校南門外的一家火鍋店美美地吃了一頓。
「大家見面都能叫得出名字,因為早在網上見過彼此的照片了,席間談得很熱烈,那頓飯一直吃到快11點才散……」蔣一凡告訴記者,自打7月下旬接到東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之後,他就在人人網上找到了東南大學數學系2011級的班級帳號,「提前報到」了,同學們在上面發帖介紹自己畢業的學校、性格特徵,還附上了照片。
不僅如此,他還通過百度搜索2011東大新生群的群號申請加入。新生群的人氣很旺,不光有今年的大一新生,還有許多大二大三的學長。大家在群裡交流方方面面的信息,比如通過交流,蔣一凡知道了在東大九龍湖校區,梅園的餐廳要比桃園的好一些,知道了校園小店裡的東西都差不多,知道了學校周邊的交通環境,知道了哪些選修課的老師最受學生歡迎,知道了馬上要開始的軍訓都有哪些項目……
「我們昨天聚餐的火鍋店,也是在QQ群裡聊出來的,還知道那家火鍋店是4位大二學長合夥新開張的呢。」
在東南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孫莉玲的印象中,開學迎新前幾天,她先後和7位新生輔導員作了些交流,而7人均告訴她,已為自己的班級建了QQ群、人人網帳號,然後通過網絡把一些注意事項、自己的聯繫方式、上學報導路線告訴給學生,和新生做一些交流。
「我感覺人人網、QQ群被新生群普及利用,也是今年才有的新鮮事。」孫莉玲說,以前學生基本只知道學校的論壇、貼吧,而現在的新生和年輕輔導員,都更善於利用社交網絡,因此結識新同學並不局限於開學後,而是提前與同學在網絡上熟悉起來。
新生與老生
一封漂流信感動新生
「你好:
四年時間太匆匆,轉眼已到畢業時。
曾記得四年前,剛搬進宿舍(那時是桃園2B620),在抽屜裡也放著一張紙,畢業的學長留下的對大學生活的留戀,對我們學弟學妹的祝福,現在,在這即將搬走的時刻,我將這一傳統延續,並希望能一直延續下去。同在九龍湖,同在一屋住,本身就是一種緣分。祝學弟(學妹)們在這裡住得愉快,四年美好的大學時光陪伴著你。」
昨天上午,剛來報到的徐同學來到了梅園二舍B519宿舍,他的床鋪是4號床位。當他打開床鋪下面書桌的抽屜時,突然看到了這封信,上面的筆跡非常端正,可見這位寫信的人當時的態度。在這封信的後半部分,甚至還附上了一首詩,祝願新生能在東大的四年裡,學到有用的知識,生活愉快。
「太讓人感動了。」徐同學把這封信當場讀了起來,並在其他三位舍友中間來回傳閱。「等四年後我們畢業的時候,也會留下一封信。」徐同學說。
寫這封信的同學叫張海飛,已經畢業了。昨天,記者聯繫上了張海飛,他目前正在無錫一家會計事務所上班。「我們在剛開學的時候,就收到過一封類似的信,當時我們就有想法,要等畢業的時候,也留下這樣的信。」張海飛告訴記者,把信留下的時候,他還有點忐忑,怕被打掃衛生的阿姨扔掉,但現在知道已經被新同學看到了,他非常欣慰。
溫情暖校園
不讓貧困生有自卑感
跑到東南大學的時候,王琳已經身無分文了。昨天上午,記者在助學綠色通道遇到了剛剛從浙江趕來南京報到的新生王琳(化名)。負責登記的老師告訴記者,這個小女孩的身世很不幸,9歲時爸爸媽媽意外去世了,從此小女孩就成為了孤兒,一直和外公外婆生活,家境很貧困。「她是舅舅送來的,剛才和我們說,買了車票到學校身上幾乎沒錢了。」王琳穿了件最簡單的圓領T恤,領子一圈因為反覆搓洗全是毛邊,但是相當乾淨整潔,小女孩自己也是一臉笑容,非常陽光。「我下了車就見到了學校的接車老師,一路把我們送到了學校,還幫助我辦理助學的手續,軍訓的衣服和床上用品的錢也免掉了。」
王琳的高考成績是當地中學的第一名,被東大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錄取,根據她的實際情況,學校昨天還現場給她發放了1000元的現金禮包。
來自重慶的於倫宇是東南大學自動化專業的大一新生。昨天,在完成報名手續後,他申請加入「雁行東大」勵學成長項目。「這一項目面向經濟困難的大學新生頒發勵志獎學金,1年3200元錢。最關鍵的是,它還組織了很多培訓、講座等活動,我還可以通過這些活動去幫助別人。」於倫宇說。
「我們不希望一進學校就給貧困的學生貼上標籤。」東南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孫莉玲說,讓家庭困難的學生在進校時就有機會加入這樣的組織可以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只能接受別人的幫助,也可以通過勞動去回饋社會,幫助別人。「通過這樣的活動,他們的心態會更陽光。」孫莉玲說。
通訊員 李冬梅
快報記者 項鳳華 朱俊俊